上大学,一直是我读书的梦想。1966年夏天,高中毕业考试结束后,我正在铆着劲复习功课,铁了心准备报考北京政法学院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全国所有的学校停课闹革命,不再招收新生,我的大学梦成了泡影。 当时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军营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得知部队征兵的消息,我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如愿以偿地于1968年春入伍,成为空军航空兵某部的一名机务战士。维护战鹰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往年的新兵都是在机务院校学习之后才分到部队的。我们这一批入伍的新兵,被直接分到了机务部队,未获得上军队院校的机会。 1977年,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军队院校也开始招生。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军营,“军队基层干部选拔得经过院校培养”成了一种制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83年春天,已经担任机务大队政委(正营职)两年的我,被组织保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高学府----空军指挥学院深造。学制两年,正常毕业即可拿到大专文凭。龄至中年,未经考试就上了大学,并且是在万寿山下、昆明湖畔、颐和园南墙外上大学。这不仅圆了我的大学梦,而且圆了我到伟大祖国首都北京上大学的梦。我的心整天像熨斗熨的那样舒展。我们的课上到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圆明园遗址、中南海毛主席及宋庆玲各自办公居住过的地方。我见证了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国35周年大阅兵,游览了北京的大大小小景点。两年后,我取得了14门主课全优的好成绩,领到了第一个大专毕业证书。经过在空军指挥学院的学习,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系统地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在回到部队的工作中得以运用,而且对我的后半生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之后,面对部队精简整编、地方机构改革、个人职务待遇等问题,不论身处顺境逆境,遇到好事坏事,我都能辩证思维,正确对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坦然处之。 1986年冬天,我服从部队精简整编大局,转业到济源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我于1988年又报名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攻读法律专业。这是我第二次未经考试上的大学。本市和我一起上电大的共11人,他们大都20多岁,唯独我已到不惑之年。因我年长,我这个学员还兼任了班主任。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历时三载顺利毕业,我领到了第二个大专毕业证书,还得到了三好学生和优秀班主任的奖状。我学以致用,办起案来得心应手,带领所在科室屡创先进集体,在上级院组织的优秀公诉人评选中夺银摘金,成为本院首席主诉检察官,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先进个人。其他10名同学电大毕业后,都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几位现在还在领导岗位上。 2009年春,退休后的我又上了有生以来的第三所大学----济源市老干部大学。我在电脑班、摄影班、影像后期制作班,各学了一个学期,打下了自修提高的基础。我在文学欣赏与写作班、诗联班,学了十年,至今还未毕业,也不想毕业。这里是老年人的学习乐园、表演舞台。在这所大学,我从十年前对电脑、影像后期制作、格律诗和楹联的门外汉中走了出来,现在不仅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查资料、写作、投稿,用智能手机照相,并对所摄影像进行美化、制作美篇,而且撰写了不少合律的诗联,通讯报道、散文的写作能力也大有长进。我从十年前的政法界走进文化界,成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挑起了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及会刊编委、济源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济源市老干部通讯组副组长的担子;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累计发表诗、联、文章达600多件(次);编发《济源诗联》会刊已达130余期,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征文、征联大赛,获奖50余次。我连年被评为河南省楹联界先进个人,2017年连获中国楹联报优秀撰稿人奖、中华楹联报征文优秀奖。我为老干部大学十多位老师、学友,组织撰写、收集、编发祝寿诗词楹联,主持文化寿宴,结交了许多老年朋友。我现在还是8个微信群的群主。2017年,市老干部通讯组组长朱全玺等以《一个不停转的陀螺》为题,让我的事迹见诸于多家媒体。我学政治,见行动,担任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尽职尽责,党支部三次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人于2009年9月被市老龄委表彰为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于2011年6月、2018年6月两次被中共济源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金秋时节我也到了古稀之年。再回首,自35岁起至今,我先后三次上了三所大学,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收获大。饮水思源,我有幸,我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停地上学和自学,使我与时俱进,不断增长知识、智慧和本领,使我开扩眼界、心胸和气量,更好地践行入党誓词,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给我带来快乐幸福安康,使我受益无穷。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感恩到老,奉献到老。 谨以此文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作者:段允生,济源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 搜索 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