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牛船”见证海岛交通发展

2018-9-19 16:32|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524| 评论: 0|原作者: 顾孔荣,大连市长海县退休干部|来自: 辽宁省委老干部局

摘要: 长海县,在40年前,岛与岛之间、岛与陆地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木船,离岛出行难处多。1977年8月,由国家投资300万元建造的420个客位、661.5千瓦钢质客船 ——“辽民3号”投入大连至长海县航线的营运。“辽民3号” ...

长海县,在40年前,岛与岛之间、岛与陆地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木船,离岛出行难处多。

1977年8月,由国家投资300万元建造的420个客位、661.5千瓦钢质客船 ——“辽民3号”投入大连至长海县航线的营运。“辽民3号”时速12海里,早上6点钟从大连港开船,途经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獐子岛,最后到达终点站海洋岛已是下午5点多钟,它像老牛一样在海上慢慢腾腾航行11个小时,它的汽笛鸣声有点像牛“哞哞”的叫声,被海岛居民称为“老牛船”。虽然“老牛船”有些慢,但每周班期3天,居民出岛进岛要靠它,报纸、包裹、邮件的运输也得靠它。

记得有一次在大连乘“老牛船”回大长山岛,那天南风6级,海上有浪。“老牛船”离开码头后就开始摇晃起来,我躺在3等舱的床铺上,船晃我也晃,晃得头晕目眩,船舱里不时传来呕吐声,我急忙拿起船上为晕船者准备的小铁桶,不管不顾地吐了起来,直吐得昏天黑地,那个时候,真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喊:“大长山到了!”我拖着发软的双腿和大家一起下了船,心里默默发誓再也不坐“老牛船”了!可是,发誓归发誓,并没有别的选择,因为“辽民3号”是长海县与大连海上交通的唯一工具。我最后一次乘坐“老牛船”是1996年8月份到海洋岛下乡,当天傍晚到了海洋岛,第4天才乘船返回大长山岛。

1996年1月,獐子岛集团投资建造的“獐子岛2号”高速客船开辟了獐子岛—大长山岛—大连航线;1998年,“獐子岛1号”开通大连—大长山岛—獐子岛—海洋岛航线,每天1次往返,航行时间缩短了一多半,其中大长山岛到大连只需要两个小时。1999年10月,陪伴海岛人20余年的“老牛船”退出了陆岛交通的历史舞台。

现在长海县已开辟海岛至陆地航线18条,有高速客船 6艘,客滚船14艘,开辟海岛空中航线1条,岛与岛之间、岛与陆地之间的交通便利而快捷,海岛人再也不愁“出行难”了。

 

作者:顾孔荣,大连市长海县退休干部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