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山东老年大学迎来了新的学期,前来办理转班和插班的学员早早来到学校,排队办理报名手续,有的老人甚至凌晨4点就来到校门口排队等待。 不只是山东,上海、重庆等地都出现了老人半夜排队报名的现象。为何老年大学报名比中小学生报名还激烈?老年大学真的存在“求学难”吗? 现在“知识老人”越来越多了,有些老人接受过正规初中或高中教育,有着一定的文化积淀。他们把“文化养老”当作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并对学习和精神文化有着极大的渴望,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老年大学的生源数量。但是,老年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分配还未跟上老年学员的增长速度。有的老年大学是建立在政府废弃的办公楼里,没有正规的活动场地,而教室、桌椅、教学器具的数量更少于中小学校。学员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导致老年大学供小于求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门外人想进来,门里人却不想出去”也是导致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重要原因。与中小学校不同的是,老年大学可以多次报名,没有时间、年龄的限制。有些老人一上就是好几年,根本不愿从老年大学毕业。很多老人今年学书法明年学绘画,为了留在学校更是不断地“转专业”。在许多老人眼中,老年大学不仅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个课堂,更是老人度过既漫长又孤独的晚年生活的“避难所”。 过去人们渴望的是如何才能长寿,而在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的今天,如何活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课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体现了老年人对学习、对丰富精神生活的极大热情,也说明了老年大学还有诸多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老年大学报名难,您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