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不少家庭的父母没有时间,就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上阵做起了“编外教师”。 对此,有人认为,让家长做“编外教师”是现在教育现状所致。有些家长对教师严厉管教学生的行为很是反对,所以不少老师有时会对学生不好的行为束手无策,只能让家长参与教学,好好管教孩子。当家长变为“编外教师”后,老师多了一个“家长帮手”,家长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促进学生学习,减少家长对学校的抱怨。
反对声音则认为,教师因职业优势,在家校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对等有可能导致当教师将一部分应尽职责转嫁给家长时,家长无法拒绝,也必然会滋生学校的责任转嫁、不作为等乱象。当家长变为“编外教师”之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变为了分数关系、成绩关系,影响亲子关系。此外,这也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比如,没有师范教育经历,也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家长,会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说三道四,由此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束手束脚。 各位“家”人,对于一些学校把家长变为“编外教师”的现象,您怎么看?欢迎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