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大龄不婚,爹妈心中的痛

2013-7-12 10:3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543| 评论: 0|原作者: 贝婉

摘要: “女孩,1982年生,身高1.64米,体重55公斤……”,“男孩,1979年生,身高1.78米,月收入5000(税后),有住房一套(无贷款)……”3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仍挡不住为儿女“终身大事”着急上火的父母。孩子大龄不婚,是年 ...

“女孩,1982年生,身高1.64米,体重55公斤……”,“男孩,1979年生,身高1.78米,月收入5000(税后),有住房一套(无贷款)……”3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仍挡不住为儿女“终身大事”着急上火的父母。孩子大龄不婚,是年事渐高的爹妈心中碰不得的痛。由“劝说”变“催促”再到“逼迫”,父母愁,儿女烦,婚姻问题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观念差异:我是“过日子”  你是“找感觉”

上一辈资源匮乏,没那么多“闲心”考虑所谓的“爱情”,甚至不少夫妻“先结婚,后恋爱”,也过得不错;而子女一代充足的物质条件令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要求。父母责怪孩子太“挑”,子女忍受不了“将就”。父母无法理解在他们眼中“水到渠成”的结婚,放在孩子身上咋就这么“别扭”,这么难。观念的不一致让父母急,“你再拖下去,好的越来越少,啥都挑不着啦!”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

满头银发的刘阿姨66岁,坐在公园格言亭边,儿子的“个人简介”醒目地挂在购物小车上。37岁的儿子至今没有女朋友。“眼光高啊,可挑剔着呢,从五六年前就开始催他了,非得要漂亮的。”

“你说我们那时候结婚有啥啊,不就图个人好,能过日子。现在搞对象说法咋那么多呢,挑来挑去,有一点不满意都不行,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啊。”刘阿姨的话让一些围观的父母频频点头。旁边的郭大爷深有同感:郭大爷有个女儿,眼看过完年就34岁了,相亲相了四五年,愣是一个都没看上。“有的小孩我们觉得不错,各方面条件都挺好,问她为啥不同意,她就说‘没感觉’、‘没诚意’。这是啥理由?要我说就是态度不端正,虚头巴脑!”

“我说句不好听的,包括咱自家孩子在内,好多大龄青年都不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刘阿姨这句带着“批判”的总结得到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我就想找个合眼缘的,碰不到喜欢的没法勉强”

李双文脚下摆着自己的“基本资料”,他是为数不多替自己相亲的人,在一群大爷大妈中显得特别突出。虽然已经39岁,但他看起来顶多30出头,十分精神,再加上“两套房产”这项硬指标,李双文很受女青年父母的垂青,和他攀谈、索要联系方式的家长就没断过。

“条件如此好,却为啥找到现在也找不到对象?”面对一些大爷大妈好奇的询问,李双文一再重申,“我就想找个‘合眼缘’的”。这个要求听起来简单,仔细分析可不容易达到。首先长相得是他喜欢的样子,其次姿态要符合他的审美,谈吐方面也得聊得来……“前前后后相了六年,也没看中一个可心的”,李双文笑容里带着一点无奈。

母亲离世,父亲也已年近八旬,李双文自觉愧对父母,“我父亲在湖南老家,年年跟我急,说你再不结婚就别回来看我。有时想想,觉得挺对不起他的,可又过不了自己那关,碰不到喜欢的没法勉强啊。想想反正也单了这么久,就随缘吧。”

教育“洗礼”时间长  初婚年龄往后错

近三年北京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27岁,足足比20年前的23岁高了一截。社会发展需要更高的学历,这意味着更长的受教育时间和更晚才能工作成家。经过本科乃至硕士、博士的“洗礼”,子女一代“凭空”就比父辈晚了五六年,刚毕业就已是父母眼中当仁不让的“大龄青年”。如果没从校园里带出另一半,又没法短时间内在工作中找到合适的对象,父母简直就要“心急如焚”了——“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生你了!”“是啊妈,您又没读大学!”

“一直念书没谈过,不操心哪行?”

第一次参加“公园相亲”的李阿姨53岁,看上去还很年轻,儿子“博士”的头衔重重地用蓝笔标示出来,吸引了很多家长的注意。李阿姨的儿子今年28岁,在一般人看来,并不是“大龄”一族,为什么李阿姨急着给儿子张罗亲事?

“明年他博士毕业,眼瞅着‘奔三’了,咋能不急啊?孩子挺内向的,他们实验室女孩少,找同学估计希望不大,就得靠我和他爸给张罗了。”李阿姨指指对面台阶上站着的一位穿深绿色棉服的大爷,“那是他爸,听说中山公园有给孩子相亲的,我俩都来了,第一次来。”

“孩子一直念书,也没正经谈过,都这么大了,不操心哪行?”李阿姨今天算是“成果”不小,“我这小本上记了四个电话,手机里还存了两个,回去就联系,给孩子安排安排。”

子女反应:“别老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时间表’往孩子身上套”

刘清远( 26岁,陕西科技大学  硕士三年级)

我妈最常“刺激”我的一句话就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生你了。真是气人,她又没上大学,中专毕业了就出来工作,总跟我比什么,难道让我在学校里结婚生孩子?

家长有的时候瞎操心,也不看看什么年代了,我们一路读书读上来,和他们十七八岁就工作的能一样吗?我才26岁,也谈不上什么“大龄”吧,这两年给她急的,总催我在学校找一个。我们设计专业男生本来就少,不合适也不能硬找啊。她还让我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帮忙介绍,自己也到处去问,搞得我好像嫁不出去似的!

我想跟家长说,别老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时间表”往孩子身上套,一定要比,就和同经历同学历的人比,也没见哪个读研的同学结婚生孩子啊。

“妈,干吗让别人影响你啊,咱能为自己活一把不?”

张亮( 宁夏人  26 报社记者)

提起我妈,我现在可是一肚子气。我家这边基本上我这么大的都结婚了,有的还抱孩子了。自从我毕业到现在这大半年,她就跟着了魔似的,每次话说不到五句就扯到我的婚姻上。问题是我跟谁结啊,随便凑合一个,过两年离婚,哪多哪少啊?

我妈出去溜达一圈,回来脸色就不好看,然后就说,谁谁家孩子结婚了,谁谁家都抱孙子了,你看你,也不抓紧。她说我自私,不体谅家长的苦心,实在不行还把我爷爷搬出来。我爷爷都87了,上次直接从我们家族的苦难史说起,要我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我都快疯了,这简直是软暴力啊!

其实我妈啥道理都懂,知道感情要顺其自然,她就是受不了周围人的压力,总跟人家比,然后就不淡定了,就来闹我……我就想说,妈,干吗让别人影响你啊,咱能为自己活一把不?

症结:什么都爱比较  转嫁压力“逼婚”

情感专家木子李说,“婚姻就像一道门槛,婚前大家都在为自己活,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都在为孩子活” 。中国人的“爱比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小的时候比学习,长大了比工作,步入婚龄又要比谁家的媳妇贤惠漂亮,谁家女儿嫁得好……如果人家孩子都有了好归宿,自家孩子还“光秃秃”,亲戚朋友面前简直“抬不起头”。啥时候子女也成家立业了,才算搬掉“胸中的石头”,扬眉吐气。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