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替儿女相亲的父母们(策划)

2013-7-12 10:0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507| 评论: 5|原作者: 主持人:李海鸿

摘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偏偏好事多磨,该婚当嫁的青年男女很多人成了剩男剩女。为了子女的终身大事,父母心焦上火,无奈之下干脆替子女去参加各种相亲会。一番奔波辛苦,却未必换来子女的认同和理解,正应了“可怜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偏偏好事多磨,该婚当嫁的青年男女很多人成了剩男剩女为了子女的终身大事,父母心焦上火无奈之下干脆替子女去参加各种相亲会。一番奔波辛苦,却未必换来子女的认同和理解,正应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老话。



         培养正确婚恋观,从根本上解决“找朋友难”难题

                                          文/尊和

剩男”、“剩女”、“剩斗士”……社会舆论已习惯用一个“剩”字描述大龄单身青年;电视荧屏上轮番出现的婚恋交友节目,也令这一群体始终处于聚光灯下。针对这群“剩”者,上海团市委与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有关大龄青年男女婚恋问题调查,调查显示,尽管尚未摆脱单身状态,但仅7.6%的受访者表示会感到“悲观焦虑,怨天尤人”;超过9成的单身青年心态平和,自信快乐。

但与单身青年自身的豁达相比,父母、亲朋及社交圈则带来不小压力。调查显示,66.1%的单身青年父母对其子女的婚恋问题表示关切,其中37.1%明确表示“非常焦急”,其余虽“不是很急”,但也会催促。 “单身青年都希望亲友们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来思考和处理个人问题。”研究者表示,单身青年中的多数人对摆脱单身状态表达了期望,只不过其选择的方式未必与舆论惯常的思维相同。调查显示,77.0%的单身青年期待通过自由恋爱摆脱单身,而多数人对亲友适量的相亲介绍也不反感。

不过不少访谈对象表示,比之朋友安排的相亲,父母和亲戚帮着张罗的相亲通常“不靠谱”。“他们觉得父母亲戚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对于择偶的要求,安排的相亲对象虽然物质条件不错,却很难与自己产生心灵契合。”专家为此建议,父母亲友应给单身青年营造轻松和谐的舆论氛围,不要急于求成。此外,社会更应注重价值导向,对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给予积极但非过激的响应:“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应当注重自己的品位。”

为人父母者之所以替儿女相亲,一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工作忙,没有时间细细寻觅、培养感情;二是亲自上阵,既可以先看看未来女婿或者儿媳的自身情况,还可以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三是父母自认见识丰富,可以看清楚对方的缺点。

对此现象,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蒲所长则表示,这是两代人隔阂的表现,子女应该有自主的意识。不应像选商品一样选择终生伴侣,这与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相违背,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苟世祥教授认为,父母帮子女相亲,是传统恋爱观的回归,主要因为现在年轻人交流面窄所引起,此方法有一定可行性,但不应是主流。

“在孩子婚姻的终身大事上,父母的参与固然是好事,但切忌大包大揽全权代办。”婚恋专家认为,以后的生活中,一旦因性格、爱好和生活情趣等出现不和谐,孩子势必会把责任推给父母,责怪父母。与其这样,不如把选择爱情与幸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同时,如果家长太过积极,也会让不少年轻人产生逆反心理。

对此,心理咨询师贾彩灵表示,相亲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算得上源远流长。但如今的相亲与传统的已有质的不同。传统的相亲带有包办婚姻之嫌,现代的相亲则成为谈婚论嫁路上一种较为现实又便捷的方式。现代的婚姻大都是先有感情,然后步入婚姻。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除了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家人的事情。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接触的异性也有限,许多人根本没有时间和合适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对象,对于不善交往、急于婚嫁的男女,这种由父母全程参与、直奔主题的相亲显得更为快捷,等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其实,替儿女们来相亲的家长大都有苦衷,看着他们着急的模样,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但更多的年轻人不太认同父母的做法,孩子不急父母急的现象也反映了两代人在婚姻观、择偶观上的冲突,明智的父母需要的是放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意愿,把选择幸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要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婚姻与幸福,把选择爱情与幸福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努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幸福。    



专家意见

改变婚恋观,从根本上解决“找朋友难”这一社会性难题

  在连续3年对中国人婚恋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后,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中国首席婚恋服务专家百合网”婚恋心理研究院3家行业权威,发布了《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只有培养人们正确的婚恋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找朋友难”这一社会性难题。

“和父母一代相比,这一代适婚人群的生活圈子更加多样化,包容性也更强。”衢州市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徐丽宫说,身为父母,要学会锻炼孩子,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如果现在他们已然成年,那该尽早抽离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去摔打、自己去经历生活,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决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

对单身男女,徐丽宫建议,身为子女,不必条件反射地对抗父母。很多人反感结婚生子,源自对父母的逆反心理,不甘心被父母安排着过一辈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其实耽误的是自己的青春。只要心态积极健康,面对人生以及情感的各种挑战,本身也是收获和成熟的过程。”




 “谁来把我家闺女给娶了”

/尹振贤

王阿姨什么都不缺,儿子工作好,媳妇孝顺,上幼儿园的小孙子聪明可爱,每逢周末节假日儿子一家都过来和老人团聚,享受不尽的天伦之乐。生活上呢,王阿姨不愁吃不愁穿,和老伴俩人月退休工资五六千块钱花不完,不时还接济小两口一点生活费。惟一叫王阿姨窝心的是闺女,眼看30岁生日都快过了,还耍着单帮。闺女平时住在公司宿舍,以前周末还时常回家吃一顿老妈烧的可口饭菜解解馋,现在怕唠叨,索性一两个月看不见人影。提起这个老闺女,王阿姨就心烦意乱,头痛发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王阿姨迷上了位于北大街的革命公园。公园有个相亲角。

每个周日上午,早早地,王阿姨就到西安革命公园了。说是相亲,“当事人”却不见几个,都是一些挎着菜篮子、拎着鸟笼子的大爷大妈——他们都是来替儿女找对象的。

对此,王阿姨刚开始还瞒着闺女,怕这怪异的拉郎配方式对爱使小性子的闺女适得其反,悄悄把闺女的年龄、工作、相貌体征、兴趣爱好等尽可能描述得完美一些,找人打印几份,放在菜篮子底下,到公园里看见“同行”就凑上去看一看,交流一番。

王阿姨的闺女叫明淑,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企做文案,边工作边读研,挺有上进心的。明淑长得算不上花容月貌,却也不难看,165的身高,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因喜读书,爱写小文章,有点“小文艺”,这让明淑的气质在这个社会有些曲高和寡。

在王阿姨眼里,闺女最大的特点是淳朴,思想单纯,看问题不会举一反三,书看得多,对什么事情都要求得过于完美,特别是对情感。搞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王阿姨很清楚,对于婚姻,这特质是女孩子的致命之处。要命的是,明淑对自己的年龄好像懵懵懂懂,没有丝毫的危机感,这叫王阿姨心里急得像猫抓一样!可也是,闺女虽年近而立,面目上却像二十四五岁的姑娘,心理年龄也大不到哪里去。

公园相亲角去得多了,王阿姨遇到几个看起来条件不错的。

有个在旅行社工作的小伙子,带团的团长。“团长”常年在国内外飞来飞去,30了还没工夫找对象,爹妈也是急得够呛。在相亲角,“团长”妈手里拿着儿子的照片遇见人就搭讪,恨不得马上拉个姑娘回家。王阿姨凑上去一看,小伙子长得相貌堂堂,俊美得像电视上的明星。再看“简介”:175,大学本科,独生子,不嗜烟酒,不赌博,收入稳定,有房……“团长”妈看了明淑的照片和简介,也一眼相中了,说这女娃文气,面善。又把彼此的详细情况做了介绍,留下联系电话,王阿姨喜滋滋地回家了。

王阿姨没敢跟明淑说是公园相亲角“相”来的,和街道办的刘大妈达成攻守同盟,说是刘大妈的亲戚,是刘大妈牵的线。

在一家茶吧,明淑和“团长”见了面。小伙子比照片还英俊,中等个头,身材适中,站在明淑面前玉树临风。初见面,彼此印象不错,“团长”特喜欢明淑的文静,也许是为了留个好印象,也许是显示自己见多识广,喝茶时间“团长”一直滔滔不绝。到了后来,明淑明显感觉不对,“团长”的话太多了!俗话说,话多有失,“大学本科”变成了本省一家旅游学校的“高职”毕业生;所谓的“有房”,是父母给交了首付,“团长”本人每月负担三千多的月供。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部分是交给银行的。

得知这个情况,王阿姨也表现了明显的不快。倒不是嫌小伙子条件不好,学历不当饭吃,高职就高职吧;只要人品好,有房贷也不怕,俩人的收入加起来,还款也不是大问题,况且王阿姨就这一个女儿,她和老伴不会眼巴巴看着女儿过苦日子,会帮衬一把的。关键是对方不诚实,说话打了折扣。王阿姨也偷偷观察了一番,发现小伙子言谈举止有点“油”,这可能跟他的职业有关吧。不管咋说,王阿姨和明淑都觉得不太靠谱。

二次相亲,“相”来一个“秀才”。

那天王阿姨又去了相亲角,一个戴眼镜的老爷子手里拿着一张纸,看见上面飘逸的字体,王阿姨眼睛一亮:“……一个人走得久了,会累;希望有个人陪我在冬日的午后晒太阳,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和心爱的人慢慢变老……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一看就是“儿子”的文字,来“相亲”的是爹。“爹”给王阿姨做口头介绍:自己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退休后被返聘,收入颇丰;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已经成家,这个是小儿子,32岁,在一所重点高中当老师,业余时间就是看书,性格有点内向;娃他妈在两年前病故,现在家里就爷俩,在市中心黄金地段有一套两室两厅楼房。老工程师话语诚恳,观其父,知其子,王阿姨敢肯定,娃也是个实诚人,而且看那文字,不仅是文化人,会体贴女孩子,还挺浪漫的,能对上自己的闺女明淑。

王阿姨总跑公园相亲角,明淑是知道的。30岁还没嫁出去,明淑不是不着急。明淑每次参加同学聚会,看人家热火朝天地谈论老公孩子,脸上那个幸福劲,就觉得自己很落寞。有时候大家会问她什么时候结婚,她不好意思回答,每聚会一次,就受伤一次。也有热心的同学朋友给明淑介绍过,但不是这方面不行,就是那方面有问题,总是不可心,渐渐地,同学朋友没有了热心,明淑自己也没了热情。妈妈去相亲角替她相亲,虽然心里感觉很别扭,好像在大庭广众下推销女儿,但她体谅妈妈的心情,与其叫老人天天坐在家里唠唠叨叨,不如叫她出去看看,“剩女”不是她明淑一个!另外,这个方式没准真能为自己钓来一个金龟婿呢,况且是双方老人先接触,心里更踏实一些。有了这想法,明淑便任由王阿姨跑相亲角。

对这个王阿姨千辛万苦“淘来”的“秀才”,明淑欣欣然接受了约会。

和“秀才”同时相中的,还有一个在部队当参谋的小伙子,人在兰州,家在西安。小伙子的妈妈很自豪地拿出儿子照片,一身戎装,很英俊威武,虽然眼睛小点,但炯炯有神,个头有178,只是比明淑小两岁,两个妈妈都说年龄不是问题。小伙子的妈妈对明淑的条件也满意。经过交流,俩老太太把联系方式留下,等孩子探亲假回来再看。

当然,“脚踏两只船”是明淑娘俩的“秘密”。王阿姨太珍爱每一个条件相当的小伙子了,她不想有“漏网之鱼”,得“后备”一个或几个。光阴像沙漏一样,“刷刷刷”就没了,闺女的年华耽误不得!况且闺女的一番话给了王阿姨好大的压力,闺女说:尽管我很想结婚,但我要找对人,我剩,也是因为选择。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我不会饥不择食为了结婚而结婚,那样做,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更是对别人不负责。我要找到一个能照亮我心灵的男人,一个灵魂的伴侣。找不到合适的,我宁可叫自己剩着,宁缺毋滥!

看看,还是完美主义!这番宣言,把王阿姨吓得心惊肉跳!

“秀才”在谈着,“参谋”在等着。王阿姨决定了,只要没到“板上钉钉”的时刻,这公园相亲角,她还得跑着!

吴大妈的烦心事

朝阳

    72岁的吴大妈是西安某医药企业退休女工,随着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九连涨”,吴大妈的养老金业已超过2000元,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懂得惜福懂得知足常乐的吴大妈应该有机会过幸福生活了,可她这两年总也高兴不起来,动不动还闹个小病小灾什么的,细检她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让她不开心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三十六岁的儿子,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吴大妈目前和儿子小李共同生活,小李也是大妈仅有的儿子。老伴李大伯十年前去世时,女儿已出嫁,且给大妈生有活泼可爱的小外孙,让大妈痛彻肺腑的丧夫之痛有所寄托。儿子小李其时大学毕业刚工作,二十五六岁喜欢吟风弄月的他还根本没把结婚这件事提上自己的议事日程。在吴大妈眼里,儿子小李啥都好,孝顺、细致、待人彬彬有礼,就是性子缓,从没见他有急的时候,这么一缓二缓,小李同志三十岁了,三十岁是大妈能接受的晚婚底线,过了这岁数儿子的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儿子不急,大妈便开始大恐慌了,常常半夜一觉醒来,再也无法入睡,对着苍茫夜空唉声叹气,她生怕儿子这辈子打光棍,她对不起孩子早死的爹。
    六年前春天的一个周末,吴大妈一路打听来到潘家村街心花园,她要到这里替儿子“征婚”,这是她从一个老姐妹口里得的信,老姐妹也一直惦记着她儿子小李的婚事。当天在这个街心花园聚集的有五六百人,多数是像她这样的“大龄青年”父母。吴大妈跟多数家长一样,将儿子的信息和征婚要求以广告形式写在纸上,将纸铺在地上,然后静静地在一旁观察。不少好奇的老人争相过来观看,询问情况,但看后也就不置可否的离开了。第一次替儿子“征婚”,吴大妈无功而返,她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后来她也想通了,世上哪有那么顺的事!有的话也就不会有公园里挤挤挨挨为子女“征婚”的父母了。她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好结果!随后她周末还去过西安革命公园,在东大冢和人行道能利用的空间,摆过挂过“征婚启事”,还特意把儿子工作单位和收入数字写得光鲜夺目,这是她借鉴周围某些“征婚启事”经验的结果,不过那也确是儿子最能吸引人之处。“摆摊”闲暇,她也抄过几十个自己中意女孩的信息给儿子,但几年下来,均无实质性收获。有时没事一人坐家里,想想自己几年来为儿子征婚的无效奔波,她挺灰心,更多的是没有穷尽的无奈。
    今年春节,吴大妈终于说通儿子,去见了位亲戚介绍的对象,她觉得自己一厢情愿的奔波不一定能解决儿子的婚姻问题,不能把儿子耽搁在自己这里,她要学会多条腿走路。看到周围老姐妹们几乎个个都抱上了孙子,吴大妈羡慕的不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实实在在体现在吴大妈六年来的无效奔波中。
    每年母亲节,吴大妈的孝顺儿子小李都会给妈妈送礼物。细致的小李不知道,其实母亲最想得到的礼物:就是他有女朋友的确切消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