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是汶川地震五周年。五年前的8级大地震,使万余人失去生命,千万个家庭失去了亲人。对地震幸存者而言,地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对生命的认知。以下是亲历汶川地震的三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生命体验,但又有着一样的坚强与对新生活的渴望。 “倩倩,地震来了要快往外面跑!” 李秀华,42岁,汶川县映秀镇人。两个女儿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五年前的事我永远忘不了。地震的前一天是星期天。我刚做好早饭,十七岁的大女儿蹦蹦跳跳跑过来,笑着对我说:“妈妈,母亲节快乐哟!”我们农村人,哪里知道什么是“母亲节”啊!大女儿还说,等她长大了,赚钱给我买礼物。我听后高兴得不得了。她那天穿的是我的一套新衣服:蓝背心,白的吊带衫。我心想,我女儿穿这套衣服真漂亮,但是我却假装生气:“小孩子,怎么又穿妈妈的衣服。”大女儿当时还和我撒娇:“因为妈妈的衣服漂亮,我喜欢呀。” 地震那天是星期一。大女儿在漩口中学读初三,就要回学校去了,临别时跟我说:“妈妈,我走了。”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她这是真的“走”了。 我的二女儿和老大比起来,更加活泼调皮。她那年九岁,在映秀小学读二年级。她有一次写作业,抄写了一长串字母“r”,我夸她其中有一个写得很漂亮,她说:“妈妈,这个‘r’是它们里面的老大哟!”我们俩都笑了。要是当初我把她的笑话全都记下来,现在应该能有一本书那么多了。 那天,两个孩子和平时一样去学校上学。下午两点多,房子开始晃起来。房子一摇我就跑出去了,吓得要死。后来邻居告诉我,孩子学校的教学楼整个都塌了。邻居搀着我去学校,看到一片废墟,我直接就趴下了。 大地震把我两个女儿都带走了。一想到她们,我还是会哭。地震时,我已经三十七岁了,但还是想要个孩子。第二年8月1号,我生了小女儿邓琪倩。 有了倩倩,我特别开心,真的是特别特别开心,可是,总有那么点说不出的伤心,也特别矛盾。 倩倩今年3岁了。我觉得她长得像以前的大女儿,但性格又更像二女儿,也是活泼好动,喜欢骑自行车,在大人面前跑来跑去,就是不闲着。因为她是地震后再生育子女,政府承诺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的学杂费全部免掉。如果她能读大学,当然希望她读,但现在娃娃才这么点大,顺其自然吧。 芦山地震的时候,我们镇上感觉很强烈。我平时总告诉女儿,倩倩,地震来了不要慌,要快往屋外跑,往广场上躲,所以那天地震来了,我们俩一起往外面跑,不慌不乱。 那天,我在广场上紧紧抱着倩倩,那时就像是那两个女儿仍然陪伴在我身边。 现在,我和丈夫就想着把日子过好,为了我曾经有过的两个女儿和可爱的倩倩,我只能好好活着。 震后婚变“她非要说找幸福去, 我只好成全她了” 经朝和,65岁,没有亲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现在是北川的面包车出租司机。 我原是距北川县城13公里的漩坪乡瓦厂村农民,30岁部队转业回到老家,娶妻育女,耕种运输,抚养两个女儿长大、出嫁。2008年大地震来时,搂着外孙女午睡的我从床上蹦起来,抱起孩子跑到屋外。天摇地动,山石滚落,房子眨眼间塌掉了一角。唐家山堰塞湖有险情,我也没办法收拾屋子。地震后的第四天,我们一家跟随前来救援的部队翻山越岭,转移到绵阳集中安置点。 到绵阳后的几天,我把老婆和外孙女送到新疆大女儿家避难,只身一人回到北川,回到不成样子的家。房子塌了大半,被洪水浸泡过后长出青苔。离家那天,除了户口本、存折,什么都没带出来,那辆开了十几年的车和车上两万元钱的家底,沉没于堰塞湖的洪水中。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会因为这场灾难发生改变。只是,没有料到,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身边的人。老婆之前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几十年来从没离开过家,却决定留在新疆打工。一年后,再见面时,已经相伴30余载的老伴,竟提出离婚。听到她的这个要求,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都60岁的人离了婚,这传出去让人怎么说?两个人生活了大半辈子,大地震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能过不下去的? 离婚的事情闹了一年,甚至闹上了法院。北川的法官们没有给出裁决,说法是“理由不充分,为了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对离婚请求不予支持”。然而,2010年,婚还是离了。因为我们没法生活了,看都不看一眼,没有话说。我们两个住在二女儿家,气氛就不对,就不像是一家人。她非要说找幸福去,我只好成全她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那么大的灾难过来了,还有啥比幸福重要的?地震都活下来了,剩下的日子要怎么过,才能对自己有个交代?我理解她,我也要这样活。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好好珍惜剩下的时间,我也要找个知心的人,老了不那么孤单。 “我现在很累,可我又踏实又快乐” 权冬梅,37岁,北川县人,汶川地震中失去房子和土地,现在经营着特色小吃店。 我原本是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的农民,地震之前,就靠种地维持着生计。可是大地震后,我的房子没了,由于山体滑坡和堰塞湖的原因,我的土地也没了。地震后,虽然住房重建了,但土地没法回来啊,一家人以后靠什么生活?重建房屋的贷款该怎么偿还?我和丈夫就想着,不能坐吃山空,钱都花完了怎么办。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靠双手找到谋生活的法子。 终于机会来了,2010年冬天,我们得知刚建好的北川新县城商业街要启动招租,于是我们两口子商量了一下,联合家中其他的兄弟姐妹,五家人一共凑了大概14万块钱,在商业街上租下一个门面开餐馆,卖特色小吃,比如凉皮、凉粉还有豆花啥的。就这样,我们成为新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的第一批商户。 我们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们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就找了30多个亲戚来帮忙,结果还是忙不过来。两台石磨一直不停,凉粉、豆花不一会儿就卖光了。后来,我们又把“权家石磨坊”经营范围从特色小吃扩大到了普通的中餐,生意更好了。 经营餐饮生意起早贪黑,我和丈夫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店里做早餐,晚上常常要忙到九点以后才能离开。确实是挺累的,可我们心里是又踏实,又快乐,终于不用为以后的日子发愁了。 汶川大地震,我们家很幸运,都活着,健健康康。虽然那时候家没了,地没了,可是我们挺过来了,现在的日子还越过越好。经过那样的灾难,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活着。 结语:一场地震,意外却也是注定永远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与所有的人一样,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他们的经历,诠释着生命的色彩:那是对灾难的抗争,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人性中散发着光芒的柔韧与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