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到宁夏玩沙戏水品荒凉

2013-6-24 19:1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56| 评论: 0|原作者: 朱秀坤

摘要: 一直向往西北的苍莽与雄浑,渴望在大漠孤烟里听听驼铃的叮当,感受一番塞上的长河落日,让历史的回音贴着胸膛游走一回,切切实实地远离都市的躁与热、倾轧与迷惘,洗净奔波红尘的蒙垢之心……■沙湖绿苇最养眼  过 ...

一直向往西北的苍莽与雄浑,渴望在大漠孤烟里听听驼铃的叮当,感受一番塞上的长河落日,让历史的回音贴着胸膛游走一回,切切实实地远离都市的躁与热、倾轧与迷惘,洗净奔波红尘的蒙垢之心……

■ 沙湖绿苇最养眼

  过去总以为驼铃是沙漠之魂,到了宁夏沙漠,才知道沙漠的魂是水。沙漠里的水格外清亮,格外恬静,也格外养眼。

  沙湖距宁夏首府银川市40余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平方公里。让我这个水乡人惊诧的不仅仅是湖傍金沙,沙抱翠湖,还有沙湖里的那些游鱼、飞鸟、绿苇、粉荷——此处竟有西北最大的万亩荷花园,难怪被誉为“塞上明珠”呢。

  湖中有游船,仰面,白云在蓝天上悠游;低头,似乎可以听到鱼儿在嬉戏。沙湖花鲢肉质鲜嫩,可是上过国宴的。伸手撩起涟涟清波,感觉又温润又亲切。一转眼,船已犁开细浪,驶进苇丛之中,呵,沙湖的芦苇!一丛丛,一簇簇,一墩墩,像极了碧翠的盆景,随意摆放于湖面之上,非常养眼。那些可爱的芦苇啊,弯腰时欲与水呢喃,摇头时更显娇憨。一阵风过,苇叶便沙沙作响,那是苇的笑声与欢歌吧?

  “哟,白鹭!”几位游客喊了起来。但见一只、两只、五六只白鹭如娴静的处子,悠然飞起,又在稍远处翩然落下。听导游介绍,沙湖300公顷芦苇荡中,竟栖息着130多种鸟类,称之为鸟的天堂,并不夸张。

  沙湖对岸,远处绵延着贺兰山的雄伟身影,此岸则是3万亩左右的金黄沙漠。湖水与沙漠紧紧地相拥相伴,既有水乡之灵秀,又兼塞上之壮美,二者如此和谐地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真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与包容。岸边还有沙雕,古堡、神兽、英雄、美人皆成主题,无不气势恢宏,令人流连。

  上得岸来,驼队已在等候。天蓝得水洗似的,那沙真是黄得耀眼。跨上驼峰,缓慢行驶在广袤的沙漠之中,感觉天空忽然之间就近了,丝丝风儿吹过,除了清脆的驼铃,竟依稀听到胡笳或埙般的悠远声响自心中升起,心思全在远处粗犷与荒凉的地平线上游走,一会儿又掠过沙湖的粼粼清波与摇曳绿苇——此时已近黄昏,湖上一片金红,一队队水鸟从芦荡里飞起,油画一般迷人。真没料到,在塞上还能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如诗意象。

■ 快意滑行沙坡头

  宁夏最细最美的沙子在沙坡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沙坡头恰似一块硕大无垠的金黄地毯,非常诱人。止不住就赤了脚,卷起裤管,轻轻地踩上去,与沙漠来了个零距离接触。那沙子松松软软的,温柔又多情,恰到好处地抚摩着光脚板,痒痒的,非常享受,倒有几分踏在海滨沙滩的感觉——这里可也是一片海啊,无边的沙之海。而我们这些外乡客,就当是漂泊在海上的一片叶或小小浪花吧。

  沙坡头地处宁夏中卫县城西22公里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乃“国际滑沙中心”,曾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最具特色的就是“金沙鸣钟”,说是天气晴好时,从沙坡向下滑行,沙体便发出“嗡——嗡——”之声,如金钟长鸣,悠然有韵,故而得名,乃中国三大响沙之一。抬头,看游人悠闲自得地从沙坡上飞流直下,那般张扬甚是令人羡慕。遂乘兴坐上滑板,从100米高处大胆俯冲,没想沙的阻力并不大,顿时腾起一团沙雾,吓得我赶紧闭眼,双手抠在沙里,滑板才停了下来。后轻轻放开双手,又悠然往前,这才渐渐适应,在风驰电掣的高速滑行中,耳畔果真听得沙的脆响,人在滑板上只管往后平躺,像极了海里的一艘小舢板。

  意犹未尽,我们又爬上特制的越野车,玩起了惊险刺激的沙漠冲浪,那笨拙的大卡车在一个个高低起伏的沙丘上一会儿攀高,一会儿爬低,一会儿又滑行。攀上峭立的沙丘顶端时,一颗心都提了起来;落到沙谷时猛然一顿,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几乎从口中蹦出;往下平滑途中,一车人都嗷嗷大叫起来,那阵势简直要把人从车里倒出来,又忽然一个急刹,惊魂未定时,车已不再发神经似地蹦跳。这才完全轻松下来,人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大呼这冲浪实在是过瘾。

  当我们登上沙坡头,放眼远眺,黄河、大漠、群山、绿洲尽收眼底,黄河在此处转了一个大弯,那河湾里有古老的水车吱呀缓转,有游客乘了羊皮筏惬意漂流。河边则是“黄河母亲”雕塑,怀抱里是可爱的娃娃。在我们身边,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雕像,左手捋须,右手执笔,面对莽莽沙海,滔滔黄河,边关残照,荒芜寒烟,正沉思吟哦: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绝唱,一挥而就。那种萧索、冷峻、灵魂深处的孤独以及自然界的雄奇与壮观,迄今让人无比神往。

  在观景台上,还能看到世界上第一条成功横穿沙漠的千里铁道线——包兰铁路如一条绿色巨龙游向远方,是勤劳智慧的宁夏人利用“麦草方格”模式,固定流沙,开辟绿洲,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也正因为其治沙经验得到世界关注,人们才发现沙坡头之大美,使之成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从而蜂拥而至,声誉鹊起。

  艳阳下,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又在苍茫沙海中奔腾远去……

■ 怀古在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此行必看的一个景点,号称“东方金字塔”,就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埋葬了9代西夏帝王及王公大臣,那是党项人建立的历史上早已销声匿迹的一个王朝。

  王陵方圆53平方公里,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差无几,9座陵墓每座占地10万平方米,全呈塔形,皆由黄黏土堆砌而成,组成北斗七星图案,253座陪葬墓亦按星象排列,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导游介绍,党项人笃信佛教,西夏历代帝王对佛教推崇备至,希望死后像佛祖和高僧一样转世,因此把陵墓修建成佛塔形式。

  先参观西夏博物馆,了解党项人的文字、服饰、壁画、石马、碑文、生活用品,听听西夏国东征西伐不断壮大的战争史与逐渐衰亡的没落史,知道这是一个从事狩猎和畜牧业的彪悍民族。开国皇帝李元昊,雄踞西北,经过多年的杀伐与征讨,终成就一代霸业,建成西夏帝国,以“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二万余里的疆土,形成宋、辽、夏三国鼎立局面。

  奇怪的是如此一代枭雄,竟未将自己的陵墓排于首位,而是尊其祖父、父亲为太祖、太宗,自葬3号陵即唯一供游人参观的泰陵,也就是一个10多米高的大土包罢了。近看还能看出它的钟楼、鼓楼和院墙地基,据说西夏王陵本是壮丽豪华的木制塔形建筑,后被蒙古军一把火全部烧毁,还派兵挖掘了陵墓。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夯土堆。而李元昊这位开国皇帝竟未能被写进二十四史,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个例外。

  而今站在西夏王陵外,眺望堆堆黄土,极目蓝天白云,历史的风烟早已远去,唯有衰草、瓦砾、断碑、残剑以及边塞长城的残垣以及昔日丝绸之路依稀在远方逶迤,什么帝王将相全不见,不过是一片荒冢堆砌出无限苍凉。

■ 荒凉迷人镇北堡

  镇北堡离西夏王陵很近,半小时就到。这座西部影视城如今已是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点,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景观,无一不与电影有关。

  这边破旧的马厩还残留着干枯的马粪,是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的电影《牧马人》的拍摄场景;那边泥坯房前是几只大酒缸,檐下挂几串老玉米,就是《红高粱》中巩俐的新房;不远处是“文革”大院、盘丝洞、镖局、酒馆、浪人街、月亮门、十八里坡、关中刀客城门……每一处都熟悉又有几分陌生。

  在镇北堡有一处明星签名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当代著名电影人在此拍摄时的留名。正是通过在镇北堡的取景拍摄,一些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一些演员也从此成名走上了国际影坛。可以说镇北堡大门碑石上刻着“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是有底气的。

  其实镇北堡最让人服气的,就是它的荒凉与雄浑。

  那天走得累了,走进一座茶楼,于原木方桌前坐下,马上就有店小二斟上茶来。端起古朴的粗瓷大碗,闲适地品品,看门前就是古城墙,大红纸贴了喜报,一群古人正伸颈张望,不知哪家剧组正在拍摄,瞬间就有了穿越之感。

  “两座废墟,经艺术加工变瑰宝;一片荒凉,有文化装点成奇观”,是“堡主”张贤亮自撰的对联。镇北堡出卖的正是荒凉,不可多得正在消逝的荒凉,有文化内涵又耐人寻味的荒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