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相关链接 查看内容

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失了哪些东西?

2013-5-9 17: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17| 评论: 0

摘要: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温馨的家庭。当我们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面对那二室一厅的居室,那豪华的装璜,那一应齐全的家用电器,从立式空调到大冰箱, ...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温馨的家庭。当我们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面对那二室一厅的居室,那豪华的装璜,那一应齐全的家用电器,从立式空调到大冰箱,大彩电……那物质生活的富裕,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自豪地说:我们已进入小康。然而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难道家庭生活的高品质仅仅满足于物质?然而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但人文关怀,精神的追求对家庭每个人来说却是无限的。每个家庭在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愈来愈需要得到人文精神关怀;其家庭生活中的文化含量已成为评价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

  家庭是爱的学校,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第一环境,是亲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发展空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氛围并非完全由物质组成的。因为氛围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家庭缺少什么?

  (一)缺文化含量

  今日家庭教育似乎走进这样的怪圈:父母重视教育投资:大人的双休日,成了孩子的学习日,孩子跟着父母的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小轿车去学钢琴,学英语,学电脑,学绘画,学舞蹈……凡是大人想到的,能办的,都跟着学。父母出钱、出力、出汗,孩子出双休日。但走进他们的家庭,有功能齐全的麻将桌,却没有一张书桌和书柜,甚至没有一本家庭藏书,一句话:家庭缺少文化的含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说过:"家庭里别的可以少一点,但不能没有书。"但在不少家庭里,有的是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唯独没有课外读物;有孩子读的书,却没有父母看的书。在这些家长眼睛里,只有语文、数学是正书,其他都是"闲书"。

  根据对上海市1313户中、小学生家庭的现状调查显示:家庭藏书251本以上占11.1%;51-250本占37.8%;11-50本占32.1%;10本以下占9.7%;没有一本书的占9.1%。家长在家看书读报时间为:3小时以上为1.8%;2.5-3小时为1.1%;2-2.5小时占2.2%;1.5-2小时占8.9%;1-1.5小时为19%;0.5-1小时为45.4%;0.5小时以下为14.5%,没有时间为7.4%。可以这么说:家长在家庭里,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是教育者;家长离开学习,就不可能成为称职的教育者;离开学习、不会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过程是亲子共同学习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我们每天读1页书,一生则可读百万多页书,叠起来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如果我们的家长每天拨出一块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分享心得体会,这就是家庭软环境,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种教育也许比唠叨更为有效。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和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而要丰富成熟这三个世界离不开广泛而有意义的阅读和学习。课外阅读看上去是"闲书",这如同杂粮一样,对孩子的健康和发育、营养的平衡,得益匪浅也。

  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家庭的学习,不仅改变着家长的观念,改变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同样也在改变着每个人的命运。

  (二)缺共同时间

  一位在某小学读书的陆慧萍小朋友向妈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她说: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一个我想了很久很久的问题,虽然你们给我最好的吃,最好的穿,给了我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我总感到还缺少什么。从我六岁起你们就把我交给外公、外婆扶养,在这五年中,是外公和外婆一手哺育我长大,你们除了逢年过节来看望我,平时很少见到你们,我是多么希望你们能以朋友的身份与我谈谈心!

  父母对子女爱的元素是什么?是共同时间。有了共同时间,亲子之间才有可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共同活动、亲子之情才有可能通过肢体语言彼此流动,亲子之情成为相互欣赏、相互激励、相互期待和感谢的话语。有了共同的时间,才有可能寻找亲子之间学习兴趣的共同集合点和学习内容的集合点。

  当今社会,竞争在加剧,生活节奏在加快。那些只顾忙着拼命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酒肉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借口工作忙,试图以金钱来弥补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饥荒,甚至在一个星期里竟然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便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欣赏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

  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在金钱支配上如何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合理科学配制,却很少有家长顾及,其实以现代的生活理念,我们如何对待时间的方式,其实是我们建构世界的方式,营造家庭生活的方式,家人相聚时间的数量与品质是衡量家庭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

  (三)缺情感支持

  当前,家庭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家庭的稳定性愈来愈受到挑战,离婚率逐年上升,上海已有10万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

  据上海社科院对上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中夫妻之间的争吵原因十年之前极大多数是"经济生活",十年后的今天,夫妻争吵原因中46.8%的导火线为子女的教育,或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或不同教育方的争执,以至对家庭教育中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位初二年级的学生说: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考到第一名,父母很高兴,带我去了"肯德基"。从此,我懂得了只有好成绩才能换得父母的奖赏。再大一些,我做了班干部,成绩一直很好,我发现成绩能带给父母最大的满足。 

  一次,我考砸了,我拿着一张"惨不忍睹"的卷子回到家,父母的笑脸突然沉寂了,他们的表情露出了疑惑。从此,在父母面前我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发现:原来父母的爱和笑都是根据"我的分数"来变化的。

  又有一次,我拿着一张依旧让父母失望的考卷问爸爸:"你们还喜欢我吗?"父亲一脸怒气,突然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从此我失望了,哦,原来"分数"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

  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这种期望局限在"分数"上,那么这种期望是片面的,如果抛弃父母自身的发展,把一家的三代押宝在孩子一人身上,孩子稚嫩的肩膀是难以承受的。在一个屋檐下,父母与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人生愿景,通过整合可以成为家庭共同的愿景,这是家庭美德,信仰和可持续发展的总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景?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不可能避免会有挫折、困难、失败,甚至灾难。但只要有了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支持,就会有家庭凝聚力,就会产生坚不可摧的力量。使家庭每个成员把握竞争的优势,与社会和谐同步,与时俱进。

  作为孩子,多么希望在生活中,我们父母能拍拍他的肩,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以赞赏的目光对孩子说?quot;好样的,真是一个男子汉!"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的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具体表现。家庭中情感支持是家庭稳固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源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这种情感支持是双向的,互动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情感支持者,孩子同样也是父母的情感支持者。 

  (四)缺家庭民主

  如果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的话,那么在不少孩子的家庭里,是否也有这么一条链呢?一位孩子说:在我的家里,爸爸很凶,我害怕爸爸,爸爸屈从妈妈,妈妈尊敬外婆,而外婆总是宠着我。因此,在家中我既是最小的,又是最大的。 

  还有一位初一的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使人不感冒犯。有一次,我反对妈妈去搓麻将,就提出异议,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以她的"镇山法宝"--"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回绝了我。

  "没大没小""没分寸"等压制性很强的话,经常挂在妈妈的嘴边,当我真诚地提出要与妈妈做朋友时,妈妈感觉这好象是"天方夜潭",不可思议。

  可以这么说,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哲学基础,有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没有平等的亲子关系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 

  为什么在不少家庭亲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少平等的亲子关系,作父母的不能弯下自己的身段以低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是共同成长的学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作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中的硬件现代化是容易实现的,而家庭生活的软环境如何走向现代化国际化,这正是我们广大家长所面临的任务。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