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独家报道 查看内容

明天,我们到哪去养老?

2013-4-28 10:4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703| 评论: 7|原作者: 韩甜 杜宝齐|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用不着去罗列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只要我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里、大街上,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一半是老年人,就连餐馆的服务员、工地的农民工也开始多见大叔、大妈级人物。而随之而来的是, ...

用不着去罗列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只要我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里、大街上,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一半是老年人,就连餐馆的服务员、工地的农民工也开始多见大叔、大妈级人物。而随之而来的是,“养老”迅速成为横在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怎么“养”?按照咱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很简单,依靠家庭和子女,“养儿防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421”的家庭结构、人口大规模流动、子女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这一传统往往很难成立。于是,“养老院”首当其冲地成为需要担当养老大任的机构。

但根据“家”网面向“家”人开展的关于养老的调查结果,以及《家》刊深入养老院和对“家”人的采访显示,受种种原因的影响,一些老年人是比较排斥或者说害怕去养老院养老的,但这些老人又很清楚自己有一天可能终将会选择养老院养老。这里面就涉及到“晚年尊严”的问题。如果家里没有老人或者自己本身不是老人,是无法想象高龄期老人或者需要介助、介护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和尊严需要的。而恰恰正是这部分老人往往不得不把养老院作为自己的养老选择。

那么二者是否可以平衡?现实中的养老院是否可以托起晚年尊严?明天,我们是否有可依靠的养老去处?本期的策划将通过《家》刊记者的实地采访,为“家”人真实客观地展现目前养老院在养老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分析目前养老院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希望以此能让“家”人对养老院或者养老有个客观的认识。
12345下一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英曼 2014-4-7 11:45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
引用 德慧双修 2014-2-14 21:05
老不老与年龄没有关系,与心有关系,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人是可以做到无疾而终的。最后的时候,吃饱了喝足了,坐到太师椅子上,睡一觉就走了。
引用 宁静致远68 2013-8-18 20:10
前些年看到北京有一些准老人,为自己储存被照顾时间,即:现已退休年龄相对小一些,身体健康,子女不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定期去敬老院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义务服务,服务的时间由院方登记储存(并颁发证件),当他(她)需要服务的时候,可以凭证件享受同等时间的义务服务。我想,把这个方法完善好了,应该是条出路。
引用 鲁荷 2013-6-12 15:55
老龄化问题是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快乐驿站 2013-5-22 17:21
中国面临老龄化,这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希望有好的措施。
引用 莲山杜鹃 2013-5-19 15:16
值得研究的问题!
引用 张守勤 2013-5-4 10:34
值得考虑的问题。今年我91岁了,仍住在小儿子家里。。。。。。他们也老了。。。。。。

查看全部评论(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