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成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02所,总床位数37320张,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74%。其中,国办福利机构31所,床位6770张,农村敬老院129所,床位22862张;此外还有42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有床位7688张。 床位缺口自然凸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咨询了有500多张床位的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没有空余床位",对方答复是"暂时没有"。记者了解到,进入第一社会福利院需要排号等待。 记者走访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该院尚有空余床位。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该院新建成投用新的大楼,新增500张床位,使得全院达到1100张床位。空余床位主要是八人间和四人间,另外由于是公办养老院,首先需要满足三无人员。 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办公室副主任纪燕介绍,截至去年10月底,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共有服务对象755人,其中三无对象354人、社会代养人员401人。新大楼花了9000万元,新增加500张床位,相当于每张床位18万元。新的大楼标准间(两人)132间,八人间为6间,其余为四人间。 纪燕表示,公办社会福利院首先服务由国家供养的三无人员,此类人员约占该院人数的一半。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建成时间早、临近中心城区、正常老人多,因此对外代养的比较多;第二社会福利院供养和代养各占一半;处于成都市郊县的第三社会福利院主要服务由国家供养那部分。 不仅如此,成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于涛表示,成都市民办养老院主要以成都市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成都市再军爱心护理院等为代表,晚霞在全市有二三十个点位,总共400多张床位,再军有200张,床位都比较紧张,70%~80%的民办养老院都住满了。 《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成都将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5年内乡镇(街道)老年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站覆盖面将达到100%,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翻一番。 为了推进床位数增加,于涛介绍,成都市在各区县规划了80个点位建设养老机构,同时要求每个社区街道建设不低于10张床位的社区养老中心。 不过,对于目前床位的紧张和扩张,公立养老院显得力有不逮。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党委书记曾建荣表示,政府资金很短缺,工作人员待遇低,最基础的工作人员乃至管理人才得不到培训和培养,现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学校。纪燕表示,第二社会福利院规划去年完成的改扩建之后,一起规划的二期、三期还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落实。 然而,民办养老院压力也很大。于涛表示,民办养老院用地都是要进行招拍挂的,因此都在三环以外。实际上,成都第一社会福利院也是从中心城区搬离出去的。纪燕也介绍,一些民办养老院采用租赁用地的方式,但是对于持续投资发展带来问题。 不过,成都市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制定了扶持政策。《意见》提出,对2013年底前确定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成都将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对基本保障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供地价格原则上不低于土地整理成本,并采取挂牌方式供地,对大型综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挂牌价优先供地。对通过招商引资新建的特别重大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可采取政府"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解决。 《意见》还提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收住成都户籍老年人的,成都还将按照每人每月100元(20新元)的标准给予服务性床位补贴。此外,社会化养老机构的服务性用水、用气(燃料)价格与居民用户同价并免收配套费,生活起居用电价格也会按照居民用电标准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