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张星南:生命因信念而崇高—《德州晚报》

2013-1-23 10:4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474| 评论: 1

摘要: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蒙冤中委屈度过,平反后依旧不改坚定的信念;离休后“求”得一份工作,兢兢业业,却不要一分钱报酬;26年义务扫大街,超过万余公里,风雨无阻;自学技术,培育花木28万株,全部捐献城区绿化;生前 ...

    

      张星南老人生前为齐鲁中学的“春蕾女童”送去救助金。资料图

 

             老人生前为中学生传授花卉养护知识。资料图

           社会爱心人士为张星南老人送去防暑茶。资料图

 

             张星南老人生前的荣誉证书。记者孙良玉摄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蒙冤中委屈度过,平反后依旧不改坚定的信念;离休后得一份工作,兢兢业业,却不要一分钱报酬;26年义务扫大街,超过万余公里,风雨无阻;自学技术,培育花木28万株,全部捐献城区绿化;生前捐款20多万,走后仅剩22元存款……
  她,张星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

        一位89岁老人的遗嘱
  儿啊!娘临走前托你三件事:一是要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的医学事业;二是我走后,每年你要继续给东明那个孩子邮寄500元,政府发给咱的抚恤金,也要给这个孩子留着;三是想法找找东明那边的领导,把孩子的户口问题解决了,没户口他就没法考大学,孩子这辈子就给耽误了!
  这是89岁的老党员、山东省禹城市离休干部张星南对大儿子王国防的临终嘱托。20129132230分,老人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她究竟是位什么样的老人?116日,记者来到了张星南老人生前的住处。走进家门,只见窄小的客厅,粗糙的水泥地面,老式的方桌、木凳,一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电视,还有随处可见用铁丝固定的简易家具和门把手。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感动。
  她蒙冤26年,直至被平反,一条艰难的入党路走了整整37年;她离休后义务清扫街道、培植花木,直到今年病倒入院,坚持了整整27年;她生活节俭,却匿名捐款20多万元,生前存款仅剩22.43元;她义务培育花木28万余株,无偿搞绿化,为政府节支15万余元……
  翻开老人简陋的橱柜,里边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东省文明市民、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齐鲁百佳环保女性、德州市文明十佳市民、德州市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德州市模范老人、感动德州十大人物……

       蒙冤26年,从未有过抱怨
  1923年农历十月十九,张星南出生在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彭桥乡张家庄。
  1947年她考入复旦大学数理系,19486月,她毅然放弃学业,投身革命,并于19502月来到山东省禹城团县委工作。正当她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一封诬告信将她打入万丈深渊。随后,便被冠以反革命特务的帽子,遣送回农村老家改造,并不准带走两个年幼的儿子。
  从1954年到1980年,张星南最美好的岁月在屈辱和艰辛中度过,在被人批斗致残的危急时刻,母亲催她去逃命,却被她坚决回绝了。
  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张星南也没有丢弃信念,仍然不间断地向各级政府反映自己的问题,始终坚信党会还给自己一个公道。198012月,当时的中共禹城县委经过彻底调查,为张星南作出了平反决定:恢复公职、办理退休。19824月改为离休。1986年,禹城县委组织部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这时她已经63岁,距她写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已经过去整整37个春秋。
  蒙冤26年的张星南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兴奋、悲哀的心情如打翻了的百味瓶,一涌而出。党啊,亲爱的妈妈,女儿终于回到你的怀抱了!
  有人问:吃了这么多苦,你不恨吗?她说:就像母亲错打了孩子,错了就错了,难道还要怨恨自己的母亲吗?

       离休不离岗,不要一分钱报酬
  妈妈多年的冤屈得到昭雪,在她的内心里,对党充满了无限感激。当时,妈妈常说自己剩余的日子不多了。是党把她从一个幼稚的学生培养成革命干部,是党把她20多年的错案予以纠正,这一切都使她坚定了一个信念——离休不离岗,为党作贡献。她说要趁着自己还能动弹,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的三儿子王国卫说。
  从那时起,张星南多次找到有关部门,希望给她安排一个工作,但由于年事已高,均被婉言拒绝。无奈之下,她找到当年在禹城十里望区工作时的一位老领导,老领导被她的精神感动,经多方联系,终于安排她到当时禹城县农业局土壤普查办公室做描地图工作。上班后,老人不顾身体状况,时常加班加点,勤学苦练。终于,在描地图上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竟描出了名气,县区划办有描图任务,还专门请她去作示范。当单位领导提出每月给她18元的补贴时,她坚决不要。我不是为了钱,我有退休金,只要能为党做点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她说
  有一年冬天,禹城解放路改造,张星南和几个年轻人一起负责给卡车拉土计数。卡车司机经常拉来一车土,计上分数后,不把土卸下来,开走绕一圈回来后再重复计数,以此达到少拉多挣的目的。几个年轻人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后,司机请那几个人喝了酒。张星南发现后不仅严厉制止,而且亲自盯着,必须车上的土卸完后再离开。几个人喝酒的财路被挡住,就故意报复她。他们借故离开,只留下张星南一个人计数。由于担心司机捣鬼,她连上厕所都不敢去,以至于大冬天尿了裤子。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站在寒冷的风里,顶着飞扬的尘土,穿着湿裤子一直坚持到天黑。

       26年义务扫街,大年初一不间断
  一顶破帽子,一辆三轮车,一个蛇皮袋子,一把铁锨,这就是她义务扫街的全套装备,20多年来没变样。熟悉张星南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起,凌晨的禹城街道上就有了张星南老人独自扫街的身影。
  奉献着就是快乐的这是老人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门心思为党工作的张星南,总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她从198311月开始义务扫起了大街,清晨4点多起床,扫一遍需要四个多小时,名副其实地成了原县环卫队一名只干活不领报酬的编外队员。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就连大年初一,张星南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扫帚。这一扫,就是26年,扫了1万多公里。如今,她的儿女们惟一的遗憾就是没能陪老人过一个团圆年。
  张星南的行动也唤醒了人们的环卫意识。直到有一天,县建委的司机早起看到漆黑的大街上有个老大娘在扫街,回到单位说起此事,领导不信,便亲自早起察看,一连数日,亲眼所见,建委主任为之感动,于1986316日督促成立了县城环卫队,张星南也成了一名只干活不领报酬的编外队员。
  这么好的老人走了太可惜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老人摔折了胳膊,一只手扶住车把骑着三轮车坚持去捡拾垃圾,这一幕让人看着心疼。棉西小区的王先生说,张星南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每天都在当义工,风雨无阻。
  如今,在禹城市汉槐公园,这个老人生前经常义务劳动过的地方,市民谈起张星南老人仍记忆犹新。受张星南的影响,现在很少有人再去扔垃圾了。这样不计回报任劳任怨的人是我们禹城乃至德州的骄傲,可惜我们再也看不到她了。正在公园散步的肖克柱老人说。

       培育花木28万株,全部捐献城区绿化
  清洁工的经历,让张星南认识到了绿对城市的美化、活力和韵致的重要。
  城区环卫队成立后,建委领导考虑到张星南早起扫大街不安全,决定调她到园林处绿化队工作,并劝她放弃扫大街的工作。
  张星南却没听劝阻,仍然每天早起,扫完大街再到园林处义务栽培花草苗木。为了掌握花卉栽培技术,她自费订阅了多种苗木栽培的刊物,还自费参加了上海举办的花卉种植技术函授班,结业后又自费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花卉专业函授班。因为谦虚好学,张星南很快成为一名苗木花卉栽培的专家。她不顾身体虚弱,经常到临街单位厕所里挑大粪沤制肥料。为了节省经费,她经常走街串户收集罐头瓶子用来培育枝条。
  1212日,星期三,今天上午在人民路剪冬青,下午在二基地,上虞美人14盆。这次自花坛到招待所计划要修剪4天,结果三天半就完成了。我认为做任何事都不能拖群众后腿,一定记住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国家干部,是共产党员,要以德服人。随手翻开老人生前的日记,里边记录着她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
  张星南老伴过世后,儿女想接她一起生活,她回绝了,为的只是离苗圃更近些。为了摸索花卉生长规律,她把铺盖卷搬进了窄小的花室,一天24小时吃住在里面,夏天蚊子成群,浑身上下被咬满疙瘩。小花室里,夏天潮湿闷热,冬天冷如冰窖。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知道妈妈的脾气,无法说服她,只好转而支持她。一次,大儿子王国防休假从淄博来看望她,一连12天跟着她在花园里整理花草。母子俩边干边聊。她说:没有人吃苦受累,哪有城市的洁净和美丽啊!我是共产党员,为党工作的时间太少了,要分秒必争,以弥补我那么多年没能为党工作的遗憾。
  有人给老人算了一笔账:这么多年,她先后插条培育月季花20万余株,大叶黄杨8万余株,还有种类繁多的其它花木,全部无偿提供给城区搞绿化。仅此一项,就为政府节支15万余元。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张星南还在市区开垦绿地达6800多平方米。

       生前捐款20多万,走时仅剩22元存款
  走进张星南老人家,你会发现在简陋的客厅墙上,中间挂着毛主席画像,两边挂着两幅字。一幅服奉乐三个字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向旭为她题写的,另一幅爱人如己四个字是曾任全国老龄委副主任的邢雁所题。
  服奉乐的来历是这样的:1985年春节前夕,当她还是一名编外环卫工的时候,建委坚持给她一百元补助费,她实在推辞不掉,就找到附近的幼儿园,将署名服奉乐的百元捐款悄悄放在了园长的抽屉里,并留了一张条:我这一辈子没为革命做多少工作,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
  1985年以来,张星南先后以服奉乐(原意:服务、奉献、快乐)的名义向慈心一日捐、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新农村建设、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等捐助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善款。像这种捐赠,她的儿女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了。
  妈妈生前捐助了无数学生,不管什么人遇到困难,她都会尽全力帮助。王国卫回忆说,20057月初,行政街改造,她看到工人们干活十分辛苦,就拿出1000元交到建设局补贴这些农民工。1999510日,她被评为禹城市劳模,刚走出领奖会场,就将1000元奖金捐给了城建指挥部……
  作为一名党员,张星南经常以特殊党费的形式进行捐助。1987年至1997年,每逢七一,她都交特殊党费100元;1997年香港回归后,每年交特殊党费500元;十六大以来,每年交特殊党费1000元;2008年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交特殊党费3500元;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又交特殊党费2000元;2010年又为青海玉树灾区交费2000元。
  这个生活节俭,作风淳朴的老人,一生匿名捐出20多万元,去世后仅有22.43元的存款。她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

       爱心接力,传递一种信念
  张星南老人对待别人极其大方,而对自己和家人却极端吝啬
  有人说她很富有,离休干部,儿孙满堂,先后捐出20多万元工资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们;有人说她很贫穷,每天吃着简单的饭菜,穿着破旧的衣服,住得简陋,去世后存折上仅剩下22.43元。就在老人今年8月住院之际,还专门把大儿子王国防叫到床前,嘱咐他一件事:她资助了山东东明县一个叫张红叶的孩子,不知什么原因,连续两次寄去的钱都被退了回来,一定要查查什么原因,不能耽误了孩子上学。妈,您老就放心吧,儿子一定接好这个接力棒!王国防一边答应着,一边哽咽,在场的医护人员,也禁不住潸然泪下。最终,王国防经多方打听给张红叶汇去了1000元钱。
  奶奶在生活上,能省则省,不舍得买肉、吃炒菜,经常咸菜和馒头就是一顿饭,有时为了省钱还到菜市场捡别人扔掉的菜叶。我长这么大,奶奶送给我惟一的礼物就是我刚到园林处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奶奶花10元钱给我买的一把铁锨,嘱咐我要认真工作。张星南的孙女王坚锐说完,拿起厚厚一沓捐赠单据和信件说,这是今年82日捐的1000元,给了辛店镇敬老院。”“这是今年822日捐的3000元,那段时间禹城下了大暴雨。”“捐献遗体也算完成了奶奶最后的愿望,器官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当天,老人57岁的儿媳妇张家英,带记者走到了一间小小的储藏室。打开屋门,只见里边陈列着老人生前用过的铁锨、锄头等各类工具,这些都是妈妈留下来的,至今我都不相信她已经走了。我也是环卫工,也要学着妈妈继续走下去!张家英哽咽着说,她结婚来到禹城后,张星南就像亲妈一样对她,婆媳关系一直很好。她在世的时候,每天起床很早,还为我们做饭。到现在每天到家看到她的照片,我都会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
  至今,老人子女的工作也是普普通通:儿子在一家私立小学当送水工,儿媳是一名月工资几百元的环卫临时工,两个孙女都在环卫处工作。当家人提出要老人为下岗的儿子找份安定的工作时,老人坚决不同意:领导每天工作那么忙,面对的问题那么多,人家忙的可都是关系到全市的大事啊,咱可不能给党和政府再添麻烦!你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吧,现在的社会,只要人不懒,就不会饿着!


■   短评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蒙冤26年,信念矢志不渝;对自己和家人格外吝啬,对他人与社会无比慷慨,她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数十年如一日,义务清扫街道,无偿搞绿化,她给世界增添了一抹最亮丽的绿色……
  她走了。但她的精神风范长留人间,感天动地!
  张星南走后,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对她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张星南同志一生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她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张星南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宣传张星南同志的先进事迹。全市党员干部要以张星南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为幸福德州建设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张星南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震撼着鲁北大地、激励着每一个德州儿女,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张星南老人靠近着,聚拢着……张星南的粉丝于春景、最美女医生刘秀丽、痴情教育终不悔的刘志祥纷纷涌现……一个张星南走了,无数个张星南来了。
  如今,在这片厚重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正掀起建设幸福德州的新热潮。建设幸福德州需要560多万德州人的合力,更需要张星南精神。我们相信,有了这种精神,德州的明天会更美!

                                           德州晚报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孙清阳 王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kxgs99 2013-3-12 08:32
离休后“求”得一份工作!人生不图己安逸,惟愿他人幸福多。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