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支部工作法”。按照建设“四化”(建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过硬支部要求,在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规范活动的同时,引导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立足单位和党员实际,创立独具特色的工作法,使支部活动更具活力和可操作性。将“支部工作法”纳入离退休干部党建考核和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每年开展“优秀支部工作法”评选活动,择优在全市总结推广。目前,已总结形成“232工作法”、“以老助老工作法”、“两学两为工作法”等60余个工作法,实现了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延伸。
推进“零缝隙”党内监督机制。创新成立离退休干部纪工委,为市纪委派出机构,接受市纪委的业务领导和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监督、信访、惩戒等工作。纪工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书记由老干部局副科级干部兼任。市编办专门增加2个行政编制。各街道、乡镇、中心社区和市直各部门设立离退休干部纪检办公室,明确一名纪检干部负责具体工作。按照每名老干部每年15元的标准从老干部工作经费中划拨纪检工作经费,不足部分可申请追加。纪工委成立以来,先后征求老干部对正风反腐工作的意见建议50余条,规劝制止老干部大操大办、拖欠党费、不按时参加党的活动等行为40余起,实现了在职干部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零缝隙、全覆盖。
实施“1+N+X”教育模式。围绕打造“十分钟服务圈”,实施“1+N+X”(以市老年大学为中心,设立N个老年大学分校、X个教学点)教育模式,积极推进老年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社团、进企业、进学校“五进”工程。同时,开通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联合市电视台创办“空中课堂”,整合老年大学现有资源,同步开展网上老年教育工作,为老干部搭建便利舒适的学习活动平台,实现老年教育网络化、全覆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开展“县级老年大学示范校(示范点)”创评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大学分校68处、教学示范点360处。
开展“品牌化”志愿服务。成立老干部社团党委,整合市关工委、老年科协、莫言研究会等涉老社团资源优势,建立“银色人才信息库”和“霞满凤城”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组织引导他们在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科普宣传以及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发挥特长,奉献正能量。全市现已成立各类老干部志愿服务队70余支,发展老干部志愿者3000多人,形成了“智慧大叔”、“网吧啄木鸟”、“雷锋妈妈连”等2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了像“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郭文政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