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略论补气要药——黄芪

2017-10-12 15:10| 发布者: 齐鲁风韵| 查看: 750| 评论: 0

摘要: 略论补气要药——黄芪黄存垣黄芪,古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黄芪一般生长2~3年后即可采挖,但质量以3~4年生采挖的为佳。春秋两季可采,以秋季采者质量较好。采挖后将 ...

略论补气要药——黄芪

黄存垣

黄芪古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黄芪一般生长2~3年后即可采挖但质量以3~4年生采挖的为佳春秋两季可采以秋季采者质量较好采挖后将其根部晒干润透切片可生用或蜜制用或制成颗粒等剂型

性味归经与功效

  性味微温无毒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

临床应用

  1.用于肺脾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黄芪可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故可用于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便血崩漏等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辨证化裁运用

  2.用于卫气虚所致的表虚自汗临床上的牡蛎散为代表方本品也可用于治阴虚引起的盗汗但须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代表方为当归六黄汤

  3.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已溃或溃久不敛如临床上的透脓散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治痈疽不溃与当归人参肉桂等配伍用以生肌敛疮代表方为十全大补汤

  4.用于浮肿尿少黄芪配伍防己白术等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证代表方为防己黄芪汤

  5.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其代表方有①治肢体麻的黄芪桂枝五物汤②治肩臂风湿痹痛的蠲痹汤③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④黄芪多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起益气生津功效用于治疗消渴症

简介名方配伍运用

  1.黄芪配金银花共奏益气解毒敛疮散结之效可治疗早晚各期疮疡痈疽在毒热邪重或疮疡初表者重用金银花少许黄芪若疮疡后期正气已虚毒邪内陷者重用黄芪少佐金银花

  2.黄芪配枳实用于治疗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黄芪有举陷之功枳实为破气除痞之药近代药理研究发现枳实能收缩平滑肌对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有较好的疗效但久用会破气伤正反而对病情不利因此在运用枳实治疗胃下垂等证时配伍补气扶正之黄芪为妥两者配用相得益彰

  3.黄芪配鸡血藤可益气养血应用于患有肝炎或肝硬化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蛋白比例倒置者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鸡血藤苦甘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血养血活血的作用补而不滞据报道近年来临床用此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都有一定的疗效两者配伍强强相配增强疗效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4.黄芪配当归又名当归补血汤其配比量为黄芪与当归51重用黄芪为君以大补元气少佐当归养血和营取其阳生阴长之意用于大失血后或妇女崩漏以及产后失血所致的血虚证或疮疡溃后脓血过多出现血虚证或术后失血过多的血虚证

  5.黄芪配桑叶用于气阴两虚的自汗盗汗黄芪对阳虚自汗者用之最佳桑叶甘寒有清轻宣散疏风清热的功效其味甘又能益阴敛汗。《本草从新谓之能止盗汗”。此两药配伍清宣与补固并施寒温共调使其补而不滞疏而不泻气阴两虚的自汗盗汗用之均可无任何副作用

  6.生黄芪配菟丝子茯苓可补肾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脾肾两虚水液运化失调而致的水肿现代临床属特发性水肿者用之有效因黄芪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有专家认为一般用量为20~40过多或过少作用均不理想);菟丝子具有补肝肾之功本品性较平和虽温肾壮阳而不伤阴茯苓为益脾利水渗湿的主药与黄芪配伍药力更强三药配伍可共奏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之功

  7.黄芪配菟丝子车前子可补脾益肾益气通淋用于劳淋气淋伴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者现代临床尿道综合征用之有效黄芪健脾益气温阳利水菟丝子温肾壮阳两药能助水液运化代谢正常加之车前子的利水通淋之功车前子具有利小便而不走气之特点),三药配伍标本兼治通补并施故具补脾益肾利尿通淋之功效

  8.黄芪配伍鲫鱼用于产后乳汁少或无乳等鲫鱼为血肉有情之品其补气血之性最强最能生乳增乳民间妇女产后多用鲫鱼熬汤来增乳下乳若配上黄芪当归党参王不留行路路通甘草等药用鲫鱼汤来煎服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注意事项

  1.黄芪在各方配伍中用量有别一般为10~15大剂量为30~60具体由中医师酌定

  2.黄芪补气升阳宜炙用此外多生用

  3.黄芪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表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或慎用或配伍其他药运用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