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进行时
2016年10月,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老年教育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民政部门作为主要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的政府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 规划背景 2016年12月3日中国新闻网刊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发展老年教育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称,《规划》出台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是人口老龄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但是现在还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即低龄化时期。在2.2亿的老年人里,60~65岁的人群有8400万人,占了所有老年人口的35%,60~69岁的人群占比达56%,老年人对养老有了更多新的需求,对老年教育的新需求也非常迫切。二是老年教育不能适应老年人要求,目前全国有7万多所老年大学,在校的学生将近1000万人,供求矛盾成为最大瓶颈,“一座难求”成为焦点,老年教育如何发展是最紧迫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相应规划非常有必要。 2016年11月29日新华网的文章《老年教育优质资源紧俏 需大于供缺口不小》以重庆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为例,详细报道了老年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虽然该校2017年的春季班预计招生6000人次,但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报上心仪的课程,不少老年学员甚至凌晨五点钟便来到报名点取号排队。山城老年大学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的需求缺口正在逐年增大。以山城老年大学为例,作为重庆市示范老年大学,该校如今每年能提供1.2万个左右的学习名额,但需求量则在2万人次左右,现有教学资源难以满足。 相较于城市老年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农村老年教育的缺位更加不容忽视。2016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银发教育”别忘了农村》指出,在城市老年大学遍地开花之时,农村仍然是老年教育的盲区。以江苏为例,截至2015年年底,江苏共有老年学校8065所,学员达344.47万人,而江苏农村地区参加老年教育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5%。农村老年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农村老人由于受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与保守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继续接受教育缺乏主观上的能动性,他们已经习惯“农忙忙农活,农闲闲无聊”的生活,认为接受再教育是一种浪费。二是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且资金短缺。地方政府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对公益性质的老年教育缺乏重视。大多数村级老年学校无电脑教学设备,无定制教材,教学设施简陋,无法开展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也严重滞后,缺乏一套为农村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谋划破局 2016年11月14日光明网的文章《老年教育该如何破局》认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规划》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但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大段路程。首先,资金投入难保障是目前老年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社会力量还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其次,老年教育的师资问题也很严峻,目前国内老年大学的师资还没有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或者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高等院校也没有把老年教育纳入自己的系统,即便有高校老师去老年大学讲课,课时费也很低,不少教师多怀着奉献精神去讲课,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有专家认为,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举办老年教育,要有适当投入,如政府购买服务、给予生均经费等,但发展老年教育不能全部依赖政府,应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税收等手段调动企业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简言之要尽快“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为老年教育服务。 2016年11月22日人民网刊文《推进养教结合 让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称,民政部门应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要求。文章针对如何具体落实《规划》内容提出了三个基本思路: 一是形成老年教育发展合力。老年教育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民政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作为,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十三五”养老体系规划》,以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抓好重点任务分工落实。 二是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通过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到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要加强养老护理员培养,提高运用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能力,将老年教育融入日常服务活动,提升服务精神文化内涵。 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民政部门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调动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致力于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外在学习条件,广泛宣传动员,倡导尊重和崇尚老年学习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精神,营造浓厚的老年学习氛围;同时,要积极培育老年人良好的内在学习素养,激发学习意识,强化学习动力和能力,使老人爱学、会学、优学,让学习成为老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未来可期 2016年11月21日光明网的文章《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增速提质期》认为,《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举措和保障,预示着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期。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为未来社会中在人口结构中占四分之一甚至更多份额的老年人提供充沛的终身学习机会意义深远。从老年个体的发展来看,参与终身教育与学习,可以使他们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使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价值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发展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应对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21日《中国经济报》刊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更趋精细化》称,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贯彻落实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老年教育受重视的程度正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特征的凸显而不断提升。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普遍将老年教育政策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而我国已经在老年教育立法上走在了前列,应该说,老年教育在我国不仅有法可依,更是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战略。虽然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
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