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我们做老干部工作的十五个字

2011-5-23 18:3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464| 评论: 0|原作者: 崔吉元

摘要: 我们做老干部工作的十五个字 青藏铁路公司离退休管理处处长崔吉元 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干部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工作,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也应当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我认为要想做好党的老干部工作,至少应当具 ...

 

我们做老干部工作的十五个字

 

青藏铁路公司离退休管理处处长崔吉元

 

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干部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工作,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也应当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我认为要想做好党的老干部工作,至少应当具备“千里眼、顺风耳、婆婆嘴、飞毛腿、子女情”十五个字的素质:

一、“千里眼”。所谓千里眼,就是指具有可以看得见千里以外事物的眼睛,形容目光敏锐,看得极远。我们说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有千里眼的功能,是要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广泛收集和掌握有关老同志的信息和情况。因为只有看得远,才能知道的多;只有看得深,才能了解的透;只有经常看,才能更为全面;只有看得准,才能服务的对。就我们青藏铁路公司来说吧,在职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离退休后安度晚年有可能到全国各地。他们在职岗时,发扬“挑战一线,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生活、工作在高寒缺氧、自然气候极为恶劣的青藏高原,为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安全、运输、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的甚至“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几辈人留在了“世界屋脊上”的千里铁道线上。他们是青藏铁路的功臣,离退休后应当好好休养,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内地、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安度晚年。我们后辈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因为他们远离单位、远离岗位、远离我们而放松对他们的关怀,而是要发挥“千里眼”的功能,时刻关注着他们:其一是眼睛不够长,用腿脚接。为了了解我们公司异地居住的离休老同志身体、生活、思想等真实的情况,也为了亲手把党和企业的温暖送到异地居住的老同志家中,我们离退休管理处分成若干个小组,2010年度利用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万里,对全公司所有异地居住的离休老同志一个不拉地登门看望,眼睛看不到的,我们走到跟前看,用腿脚延伸眼光,亲眼所见,关怀更深。其二是眼睛看不到的,用嘴巴问。虽然眼见为实,但总有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的办法是眼睛看不到的用嘴巴问,每年我们都要召集居住在西宁地区的老领导、老站士、老党员等不同层次的老同志开若干个座谈会,分不同主题征询老同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把我们没有看到的情况问到手,为以后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为老同志服务把好脉。三是眼睛不够多,用数量相加。要全面了解老同志的情况,靠一个人、一双眼睛是不行的,为了加宽视线,把全体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眼光加起来看望老同志;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把大家的眼光接起来;每周一次碰头会,把大家看到的情况汇起来。这样我们的眼界就看得更宽,正所谓“登高而望,眼见者远”。

二、“顺风耳”。所谓顺风耳,是指能够听到顺风而来声音的耳朵,借指消息非常灵通。离退休职工不像在职职工便于集中,要了解他们的情况,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要具备“顺风耳”的功能,当个消息灵通的人士。一是“掏耳朵”。掏耳朵就是主动把耳朵中阻塞言路的耳塞掏掉,有一个虚心听、善于听、耐心听老同志意见的明确态度。对于刺耳的意见,当“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忠告,要虚心听;对于谩骂攻击的语言,当“道吾恶者是吾师”的教诲,要善于听;对于无休止的缠访,当“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释放,要耐心听。二是“递耳朵”。就是主动把耳朵递过去倾听老同志发泄的、牢骚的、叙旧的、抒情的、建议的、表扬的、批评的、套近乎的、唠家常的、想当年的种种述说。对此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到各个活动场地检查一遍,哪儿人多到哪儿,哪儿有事到哪儿、哪儿嘴杂到哪儿,我们的体会是“主动听取,气消一半”。为了确保倾听态度良好、倾听的方式易于接受,我们提倡:在接待老同志时要:站起来--笑出声--扶着点--问声好,让个座位倒杯热茶--并排坐下;在与老同志说话时:不打断话题、不中间离席、不限定时间、不分开座位;遇到冲突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老人家气不消不让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三是留耳朵”。对于老同志有话没处说、有话没找到合适的人说、有话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说的情况,我们设立了“处长信箱”,可以让老同志随时写信;设立了“热线电话”并把电话号码印在纪念品上,发放、邮寄给每一位居住在本地和异地的离退休老同志,把所有主管离退休工作人员的电话都开通了铁路和地方电话长途,把耳朵留给想要说话的老同志,让他们“想说你就说个够”,畅通了言路。

三、“婆婆嘴”。所谓婆婆嘴,就是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像老婆婆一样勤唠叨着点,让老同志认为重要的事情有人关心,关注的问题有人盯着,温暖的事情有人惦记,怕忘的事情有人提醒。一是在说话的形式上:见面必问候,越亲热越好;年节打电话,越吉祥越好;问候困难户,越实在越好;对远道客人,越客气越好;日常勤拜访,越家常越好。二是在说话的艺术上:为了让全体工作人员“学会说话”、“学会说老同志爱听的话”,我们连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反复观看礼仪教育片。还组织了礼仪用语考试,发放了考试合格纪念品。三是在说话的方式上: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育大家用好“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五句礼貌用语;广泛推行接电话“响铃不过三声”,听电话“以老同志为中心”,挂电话“让长者先挂”;还试行老同志来访“五常问”,即常问老同志身体好吗?生活好吗?工作人员服务好吗?我们能帮您干点啥?对我们还有啥要求?对特殊群体用一些他们“在意的”特殊问候,让老同志与工作人员有亲切感、有认知感、有共同语言、有“说不完的话”,甚至成为忘年挚交。

四、“飞毛腿”。所谓飞毛腿,就是指跑得特别快的腿。这里指为老同志服务的工作人员要腿脚勤快,办事利索,不拖拖拉拉,对老同志提出的问题、要办的事情,能办的抓紧办,办不了的抓紧答复,至少把老同志的事情“当一回事”。老同志虽然年龄大、腿脚慢、动作迟,但是他们遇事却性子急、要求高、好较真。老同志离退休后,有的是时间,没有的是约束,有时“天不怕、地不怕”,对态度傲慢的人,你横他更横,吃软不吃硬;对不在乎他的人,越看越来气,明争不行就暗斗;对办事拖拉的人,无气也生气,小气当成大气生。对于老同志性子急的特点,我们提倡四个“马上”:一是老同志有问题,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能解答的马上就答;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马上找主管人员解答。二是老同志前来办事,属职责范围内的,能办的马上就办;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马上找主管人员去办。三是老同志前来找人,被找的人不在时,接待的同志马上帮助联系要找的人。四是老同志来信,收到之后马上先回电话,调查清楚情况后再回信。总之,离退休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为老同志解疑、释惑、消气、服务的,而不是给离退休的老同志添堵的。

五、“子女情”。所谓子女情,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怀着亲情做好老同志的服务做工作,如晚辈对待长辈一样,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关怀老同志,为老同志做事情。首先是端正态度。为了真正体现“子女情”,我们就此提出了“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人;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同志”的两条工作理念。其次是规范行为。为了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我们还提出了六条工作要求,即:“用心工作,用情温暖,用理说话;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错必改;以人为本,以老为本,以实为本;不挑是非,不添乱子,不避矛盾;首问负责,分工负责,人人负责;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全面敬老”。其三是注重养成。为了使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体现出我们的工作理念和要求,我们加强了工作人员的日常养成,提出了“称呼某老比称呼某老头好,按辈份称呼比按职位称呼好,按职位称呼比按姓名称呼好”的称谓引导模板;提出了见老必敬的“高看一眼,高出一辈,高我一级”老同志高定位模板;提出了“以老同志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顺位模板;提出了“有了矛盾我先认错,有了冲突我先让步,有了拌嘴我先住口”的礼让模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