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朱晓丽

2017-5-12 09:14|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00| 评论: 0|原作者: 郭学明 |来自: 中国老年报

将青春和热血献给老干部事业

——记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锦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朱晓丽

  从1990年迈入老干部局的大门,一干就是27年,她带着孝心和爱心在工作,成为老同志们最信任的人。她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情、智慧和心血奉献给了老干部事业,伴红了夕阳,也照亮了自己。她就是辽宁省锦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朱晓丽。

  让老干部们找到家的归属感,这是朱晓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锦州市不少原来企业的离休干部没有了主管部门,直接把档案交到了社保部门,老干部局把他们接了过来。这一转一接背后涉及到工资、医疗等一连串的事,只要有问题,朱晓丽都主动上门服务。对符合政策的,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快给予办理;对不符合政策的,耐心说服引导,确保老干部政策能够落实到位。针对转制、破产、无主管部门和特困企业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组织生活、管理服务不落实的问题,她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对转制、破产、无主管部门企业离休干部实行属地化管理,对有主管部门的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实行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做到了安置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全市拖欠离休干部“两费”问题非常突出,朱晓丽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为了确保清欠款不被挤占和挪用,他们亲自到企业,将清欠款直接发放到老干部手中,共解决离休干部“两费”拖欠8000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拖欠离休干部“两费”问题,走出前清后欠的怪圈,锦州市经反复论证和蹲点试验,在县(市)区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两费”统筹机制和被称为“锦州模式”的市属企业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机制,并在全市进行推广,为全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建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面对老干部,朱晓丽从来没有烦躁的时候,而是和风细雨把工作做到老同志心坎上。锦州酿造厂有一位离休干部老两口住的楼房阳台漏水,老人多次到房产部门、物业和社区反映,要求给予维修,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老两口心急如焚。朱晓丽了解情况后,亲自与街道和房产部门协调,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近年来,她每年接待并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达300 多人次,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件件都连着党的事业和老干部的心。朱晓丽在为老干部服务工作中,突出精准和特色。锦州市在全国首创离休干部月巡诊制度,相当于把病房搬到老干部家里。为了解决市直离休干部盼望多年的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问题,她带领业务处的同志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与房产部门多次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全市3435名离休干部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形成了《市直离休干部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市财政投入9000万元,彻底解决了市直离休干部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发放问题。

  离退休干部是各类人才的宝库,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在朱晓丽看来,向社区延伸是老干部工作创新转型的新突破。锦州市委老干部局按照“四就近”原则,引导老干部在社区学习、活动,发挥余热。为了带领老干部开展好正能量活动,朱晓丽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带领机关的同志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和指导,还多次召开社区和老干部座谈会,征求基层工作者和老干部对开展正能量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修改全市正能量活动方案。一年来,先后总结了102个老干部开展正能量活动的典型经验,并从中选出杰出代表,组建了全市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报告团,召开了演讲报告会,使全市形成了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