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基友扔给小编一个链接:“今年最赚钱基金收益已超100%,原因又是巨额赎回”。问小编,能有办法提前知道这样的基金不? 本来小编打算直接回一句:放弃这样的想法,从概率上讲,买到这样的基金与中彩票差不多。 但另一条消息又弹出来——“银行大举赎回委外产品,基金公司有点手足无措!” 这让小编心里咯噔了一下,如果报道属实,那当前薅这些委外/定制基金羊毛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至少比其它时候高那么一丢丢。 事实如何呢? 小编看了看近期基金的净值情况,不看不知道,本周3个交易日就有5只基金净值涨得可疑: 中融新经济A(001387) 4月19日 净值增长率113.70%; 鹏华弘达A(003142) 4月18日 净值增长率98.10%; 华夏新锦福A(002873) 4月17日 净值增长率22.17%; 华夏新锦源A(002871) 4月17日 净值增长率10.26%; 华夏新锦安A(002875) 4月17日 净值增长率7.96%; 要知道,17-19日,上证指数是3根阴线,上面5只基金收益可观,很有可能是其它收入贡献,比如赎回费。 先看看这些基金的共性(另加上年初净值飙涨的华安稳固收益): 1、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99.94%以上; 2、 持有人户数不高于600户,多在300户以下; 3、 基金类型以灵活配置型基金居多,也有债券基金。 符合之前小编常常说的“委外、定制”基金特征。 那么,银行土豪为什么最近“大举赎回委外产品”呢? 中国基金报认为“归因于MPA的持续影响”: 一家城商行业务部人士坦言,“MPA的考核相当严格,对于不少银行来说,表外理财纳入监管意味着一些业务需要遭到清理,此时回笼资金或许才能应对突发情况。” 中国证券报的报道: 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监管层针对商业银行 委外投资连出重拳。业内人士表示,截至2016年年底,广义资管类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突破60万亿元、逾33万亿元资金均来自商业银行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对于商业银行高杠杆与资金空转的强监管,势必导致大部分委外业务“撤退”。 一句话,当初忙着为银行机构定制委外产品,现在,银行急着回笼资金应对考核,即使要交一笔巨额赎回费! 既然银行土豪愿意贡献赎回费,这笔钱让基民赚了可好? 但是,就算当前薅羊毛的概率大大提高,这个难度还有点大。 根据以上标准,小编筛选了下,在灵活配置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以及债券基金中,机构持有人比例超过99.95%,且持有人户数在300户以下的有299只 要从中薅羊毛难度还是蛮大,有本事你们把这299只基金都买回去? 最后还是贴上30只疑似委外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并不代表买这些基金一定会赚到巨额赎回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