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草地上 文图 / 本刊记者 樊红林 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在3500米以上,纵长250多公里,横宽150多公里。过草地是红军长征的一张亮丽名片,80年来,已深深凝结在世人的心灵深处,融入共产党人的血液当中。 记者所体验的日干乔大沼泽,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瓦切乡北部,海拔3441米。西连阿坝县,北与若尔盖县接壤,面积约250万亩,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日干乔大沼泽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1936年7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过嘎曲,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80年过去了,如今的日干乔大沼泽已干涸,没有当年的草海泥潭那么可怕,但是站在茫茫的草原上,望着那一望无垠的大沼泽,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在缺衣少药和断粮的艰难情况下,是如何征服这一“死亡之海”的。红原是阿坝境内唯一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藏族同胞对红军的牦牛支援为红军运送物资和伤病员过草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此段中国革命史特有的“牦牛革命”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的伟大创举。 过草地作为长征中极富标志性的事件,虽然基本没有战斗,但缺衣少食和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劣给红军造成不小的伤亡和减员。对于从长征走过来的人而言,过草地是不堪回首、永生难忘的。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说:一方面军一直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太大,实在禁不住恶劣 环境的折腾,过草地减员尤多。但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使部队减员不少。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曾提供了一份资料: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7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的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左翼打头阵的是红四团,他们找到一位熟悉地形、60多岁的藏族通司(译员兼向导)带路。考虑到通司的年纪,红四团准备了8个同志用担架抬着他带路。按照出发前发出的命令:每个战士都必须拣些干柴枝,作为途中烧水、烤火之用。每人还必须背上一些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由此前进”的路标。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4~5公斤,一般的带有 2.5~3公斤,有的只有不到2公斤。粮食不足,使红军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首先是行难。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其次是御寒难。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还有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儿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儿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 草地威胁并非出人意料,毛泽东告诫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在花丛之下潜伏着的泥沼可以在一分钟内把一个人吞得干干净净。实际上整个土地都已经被水泡酥,四处布满了沼泽。尤其是后卫过草地的红军队伍,由于先头部队将当地百姓的有限粮食征走,同时,草地上能吃的野菜都被采光,他们只能用草根甚至皮带充饥。据老红军丁甘如回忆,先前过草地的红军指挥机关人员很多都患上了严重的腹泻和痢疾。粗糙的谷子和青稞粒带着血迹排泄出来。后卫部队饥饿难忍,八九天一粒粮食没进,只能从前面同志留下的粪便中寻找可食之物。像麻雀从马粪中啄出燕麦粒一样把没有消化的谷子和青稞粒挑拣出来,洗净煮开,吞下肚去。草地有水,但是水质恶劣不能饮用,他们就用铁缸子接马尿喝。据姬鹏飞回忆说:“很多人到达草地时,由于饥饿和高原缺氧,已经精疲力竭,有些在泥浆里倒下以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在草地上损失的战士比过雪山时还要多。有些战士在我们找到他们的时候还活着,睁着眼睛,但是直不起身来,也说不出话。我们扶他们起来,但他们又重重地跌回泥塘里,就这样死去了。”有一位老红军流着眼泪说:“我们后期过草地时,真是以尸体和白骨做路标,死去的战友四五个一堆一堆的。由于饥饿和高原缺氧,连挖土坑埋战友的力气都没有。”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80年前,在党中央的带领下,衣衫褴褛的红军官兵抱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必胜信念,口嚼野菜,脚踏泥泞,顶风冒雨,倍尝艰辛,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夺取了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80年后的日干乔大沼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