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蒙冤错划,但无怨无悔,始终执著地追随着党,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整整37个春秋; 她,30年如一日,义务为城市保洁道路1万多公里,培育苗木30多万株,开垦绿地1万余平方米; 她,一生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为社会公益事业、灾区、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达20多万元; 她,在百年之后,甘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社会供科研之用; 她,就是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禹城市离休干部张星南。 张星南:最后的奉献 文 崔海勇 9月13日,张星南因病逝世,享年89岁。14日上午,张星南的家属按照她的遗愿,把遗体无偿捐献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据了解,老人是该院最大年龄的遗体捐献者! 苦难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是一种淬炼 1923年,张星南出生于河南邓县。1947年,一直对数学颇感兴趣的她考入复旦大学数理系,后投入革命工作。1950年响应“知识分子到三个解放区去”的号召,到禹城团县委工作。1954年任禹城市十里望区团委副书记时,被错划成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押解遣返回河南农村老家劳动改造,并勒令不准带走仅有14个月和2个月大的孩子。“文革”期间,张星南更是成了反面典型,戴着“反革命”的高帽游街示众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母亲多次劝她说:“孩子啊,你还是赶快远走高飞逃命去吧,要不你早晚会被折磨死的!”她总是说:“我不走。我没问题,我坚信党组织迟早会还我一个清白的!”直到1980年,禹城县委为她平了反,并办理了退休(1982年改为离休)。198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63岁,距她写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已有37年。有人说:“吃了这么多苦,你不恨吗?”她说:“就像母亲错打了孩子,错了就错了,难道还要去责怪甚至怨恨自己的母亲吗?”37个春秋,没有改变她那颗对党赤诚的心;26年“牛棚”岁月,没有让她放弃对党执著的信念。不幸和苦难奈何不了坚强而又有信仰的人,能做到的只是淬炼并让她浴火重生。 她选择了继续为党工作 “无情的命运夺去了我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但不能夺去我继续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权利。”这是张星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第一句话。张星南做梦都想把蹉跎岁月追回来,她把后半生的满腔热血和真情默默地献给了禹城这片沃土。 平反后,张星南不甘心就这样退休,选择了继续为党工作。组织安排她到县农业局土地普查办公室从事彩描地图工作。做彩绘员以后,她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别人休息时她干,别人下班了她还干,这样一干就是四个月,由一名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单位领导提出每月给她18元工资。她说:“我不是为了钱,我有退休金,只要能为党做点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门心思为党工作的张星南,总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从1983年11月开始,60岁的她义务扫起了大街。她主动联系县环卫队,要求承担与环卫工人一样的工作任务,执行一样的工作时间。得到批准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花四个多小时仔仔细细地扫一遍大街,从无事假、病假,从无清扫不净,名符其实地成为了县环卫队一名只干活不领报酬的“内部编外”队员。直到1996年,禹城县成立了城区建设绿化队,组织“分配”了栽培花卉的新任务,73岁的老人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扫帚。13年来,她清扫街道1万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4圈。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张星南的工作由扫大街调整为花卉栽培后,组织上不顾老人的强烈要求,强制对她实行弹性工作制,来去自便,不再执行和在职人员一样的工作时间,希望她保重身体,好好休息。但她却唯一一次和组织唱起了“反调”,总是早来晚走,加班加点,谁劝也不听。为了掌握花卉的栽培技术,她先后自费读了上海的花卉种植技术函授班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花卉函授班,订阅了十几种报刊。为了研究、摸索花卉生长的规律,她还把铺盖卷搬进了五六平米的花室,一天二十四小时吃住在里面。夏天蚊子成群,浑身上下被咬满疙瘩,小屋内闷如蒸笼。为了节约经费,她还到临街单位厕所里挑大粪沤制肥料,收集罐头瓶用于枝条的保温培育。几年下来,张星南成了名符其实的花卉专家。她插条培育月季18万株,大叶黄杨7万多株,开垦绿地1万余平方米,还有种类繁多的其他花木,全部无偿提供给城区搞绿化。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14余万元。人们亲切地称她老人家是“大地美容师”、“绿色使者”。 “奉献就是我的快乐” 做了这么多,张星南没有领取过1分钱的报酬。而她的工资也全部被她派上了用场:春蕾女童、特困家庭、洪水、非典……只要她知道的,次次不落。 1995年,她获得了1000元奖金,走出领奖会场,她就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2002年,她听到禹城市伦镇大孙村的王庆候一家生活窘迫的报道后,化名“共产党员”为王庆候一家捐款200元钱,还主动认王庆候为亲戚,谱出一段佳话。2004年,她把获赠的一台34寸彩电送给了辛店镇敬老院。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为社会做点贡献是应该的。虽然我的生活比较清苦,但是还有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她将700元钱送到禹城市红十字会。她还先后向四川、青海、云南等地震、泥石流灾区捐款5000元,并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5500元。每逢“七一”党的生日或党的重大活动期间,她都自愿向党组织多交纳党费,先后有4次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2012年7月1日,重病在床、无法说话的她还用手比划着,示意家人代表她到市委组织部交上了5000元特殊党费。30年来,她先后以“服奉乐”的名义为社会公益事业、为灾区、为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达20多万元。 她出手像富翁,家里却非常寒酸。几十年来,每月的工资领来后,除了保留最基本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捐了出去。外出买菜,她总是捡最便宜的,有时候甚至捡拾菜贩子丢弃的菜叶。一日三餐常常是玉米粥、辣椒酱和馒头。至今,她家里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点钱的是一台21寸彩电,所有家当相加也不超过2000元。去世后,她的存折上仅剩下27元。 离休后的30多年里,张星南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但她却看得很淡,屋内墙上未见一张奖状证书之类的东西。她发自肺腑的话语只有一句:奉献就是我的快乐。 她一直有个心愿,开始全家人都反对,就是她坚持要捐献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人死一把灰,把骨灰撒在园林的绿化带内,和花草树木为伴。2003年,她就与山东省红十字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书。2012年9月14日,她的遗体捐献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用做医学研究,她也成为这家医院接收的年龄最大的捐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