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主动 创实效适应改革求发展 ——湖北省荆州市委老干部局

2017-1-11 16:3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95| 评论: 0

争主动  创实效  适应改革求发展

—湖北省荆州市委老干部局

我市早在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之初,就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离退休干部一体化管理,摸索出“六统一”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老干部工作“四项主要任务”(落实“两个待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和形成了管理服务等 “四个网络”。“四项任务”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四个网络”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离退休干部的一体化管理,曾受到中组部和省市的肯定和表扬。近年来,我局在改革中求发展,凭实干以图新,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两个转变”的现实,想实招以变应变求发展

在“两个转变 ”的现实面前,我们坚持以“养”为基础的老干部工作政策原则不动摇,采取“三硬着”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

一是开展调研摸实情,超前谋略争主动。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专门建立了联系、例会、信访、回访和老干部生活待遇季度报表等5项制度,了解改革新形势,掌握落实“两个待遇”新情况和老干部思想新动向。坚持深入基层,结合深化企业改革,研究解决微利亏损企业老干部离退休费的问题;结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老干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结合经济发展,研究解决老干部分享发展成果的问题;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抓好老干部创收自助及服务社会的问题。在全省领先提出和解决了8个方面的问题,共写出调查报告、调研文章15篇,其中有8篇被地市级以上报刊采用,3篇获省局优秀奖,为市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参依据。1995年,我们针对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明显偏低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选择“三相同”(同时参加革命、同时离休、同等政治待遇)、“一不同”(在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后而生活待遇不同)的老干部作对比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途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下发了有关文件,给市直企业离休干部按不同时期发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费,解决了工资偏低的老干部困难。省局很快转发了我市的文件,并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上进行了推广1996年,我们又对离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情况作了专题调查,并下发了文件,在全省第一个把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的老干部的护理费分别提高到100元和80元1997年,我局又组织两个调查组,为贯彻省政府1996年两个文件,对市直企业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情况作了专门调查,提交市委常委研究,形成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意见》。根据企业经营负债情况,采取四条具体措施,保证省政府文件的落实和老干部生活待遇的到位。一是扩大统筹面和项目,由社会保险部门优先养老;二是对无力缴纳统筹费的参保企业的离休干部,由社保部门确保养老;三是对破产企业的老干部,实行一次性投保终生养老;四是对未参保的特困企业的离休干部,由财政养老。

二是层层建立责任制,认准目标抓落实。老干部工作“五字”方针“养”为首,落实“两个待遇”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我们从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解决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关键在领导,有效措施就是建立责任制。认准这个目标,我

们从1995年开始就建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老干部工作分解量化,制发了考评细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规定凡是老干部生活待遇不落实的,所在单位不准建宿舍、购小车‘、买移动电话;领导不准晋级、评模、提拔

使用。为了保证责任制的落实,我们采用半年检查初评,年终检查总评,领导述职,老干部评议,情况通报、电视曝光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监督,奖惩兑现。公安县纪委、监察、组织、人事、老干等九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违反县委(95)2 1号文件的处分暂行规定》,1996年底,对两名不重视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分别作出免职和警告处分。由于明晰了责任界限,明确了奖惩办法,加强了检查监督力度,增强了领导抓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

现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建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年一次工作会,半年一次情况通报会。各部门、各单位普遍签订了责任状,对老干部工作编制上照顾,经费上倾斜,社保部门还主动承担未纳入统筹的老干部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同时采取上抓下,下促上的办法,加强了检查督促力度。全市基本形成了上级抓下级,一级抓一级,领导亲自解难题,部门协’调齐努力的工作局面,促进了全市老干部工作的平衡发展。

三是坚持不懈抓反复,拓展空间求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化,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也需调整完善。企业深化改革,传统的包养模式不行了,我们就会同劳动、社保部门商讨扩大社会统筹养老的新途径;医疗制度改革了,我们就会同卫生、医改部门商讨企业老干部医疗保险的新办法;经济发展了,我们就会同财政及主管部门相应新增项目或调整经费标准,让老干部分享改革成果.;体制变更机构变换了,我们就重新理顺和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和自管组织的建设;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老干部的求知欲望,我们就开办校外班、送教上门。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路子。

同时,我们还着力搞好基础,拓展发展空间,以适应老干部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四个网络”的建,设,全市建立了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一局两所”(老干局、休干所、活动中心管理所)为主体的工作服务机构,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延伸到乡镇、党委统一管、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工作服务网络;健全了分级管理、分片负责,在职领导与老干部的互联网络;加强了老干部党支部、,专门协会等多种形式的老干部自管网络;完善了老干部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县市区活动中心为轴心,连接乡镇场,带动各单位,大小型兼有,室内外配套的活动网络。老干部医疗设施也比较齐备,全市从乡镇卫生院到县市区医院都设立了老干部病房、病床,开设了老干部门诊。这样,老干部工作上有头、下有脚,各项工作有人管,各种活动有依托,自成体系,形成网络,有效地保证了老干部工作“五字”方针的全面落实、

我们在狠抓老干部两个待遇落实的基础上,还努力寻找老干部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组织老干部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家住农村的老干部以发展庭院经济为主,初步形成“三沿一立”(沿山边、湖边、屋边;水、陆、空立体式)的种养模式,洪湖等地还出现十大经济群体。家住城镇的老干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特别在帮教青少年,关心下一代方面尤为突出,全市有28人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分子,两次4人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分子。

面对“两道难题”的困扰,办实事,

雪中送炭解危难

由于经济调整、产业转型及体制变更等多种原因,我市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财政拮据,一度造成少数老干部离退休费不能按时如数发放,医药费不能按规定报销。面对两道难题,我们竭力排除困扰,尽心为老干部解难。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老干部离退休费。我们会同各部门、各’单位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倾斜照顾养老、社会保险养老、系统内部调剂养老、收回财政或主管部门养老、“母体裂变’’养老和筹资补困养老等十多种办法,优先、重点解决老干部“两费”问题。

二是多方协调,解决老干部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我们除组织老干部两年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还针对离休干部持证看病难的问题,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召开了卫生、财政和我局的协调会议,联合下发了离休干部持证就医问题的有关规

定。仅1996年,争取市政府分四次增拨400万元给公医办,保证市直老干部看病就医的需要。

面对“两副担子”的重任,鼓实劲,

自加压力创实绩

老干部工作一肩挑两头,上关工作全局,下联老干部利益,既要为党委、政府分忧,又要替老干部解难。为了迎战“两大浪朝”,挑起“两副重担”,我们大力加强局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讲政治、重感情、肯吃苦,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干部队

伍。

1995年,我们制定了“团结务实、开拓进取、高效廉洁、尊老敬业”的行为准则和“心系老干部、情倾老干部、体贴老干部、服务老干部”的职业规范,健全了机关党建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敬老意识。在“班人”带领下,同志们把对老干部的态度,同老干部的感情,与老干部的关系当作讲政治的大问题来对待,坚持夏送凉、冬送暖,平时“五必访”,经常走访老干部家中,守候老干部病房。对老干部来访总是笑脸相对,让座沏茶,恭听意见,耐心解答,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不分大小都当要事待,不分轻重都当急事办,生老病死样样管,医食住行件件帮,倾同志之情,尽公仆之责。局长石福英更是对老干部贴心贴肝,知暖知寒,年节带头走访,从未按时在家吃过“团圆饭”这位曾先后被选为省、市党代会代表、市人大代表的老劳动模范,对老干部真情实感,对老干部工作真抓实干,赢得了老干部的赞誉和同志们的信赖,荣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立市抗洪救灾三等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