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干部奉献一片爱心 ——山西省吕梁地区千休所司机 梁志治

2017-1-11 16:0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62| 评论: 0

为老干部奉献一片爱心

山西省吕梁地区干休所司机  梁志治

我是吕梁地区干休所的一名小车司机。从1983年调入干休所以来,在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度过了13个春秋。十几年春去冬来,日出日落,我天天驾车穿行在只有弹丸之地的离石城区的大街小巷中,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地为老干部服务。在许多人心目中,为老干部开车是一件苦差事,整天伺候人不说,还得不到什么实惠,找不到什么靠山。可是依我说,尽管在这一岗位上我也尝遍了酸甜苦辣,但仔细回味起来,成功的欣喜和欢乐总还是超过了种种烦恼。不少人常常问我,为什么会如此挚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总是分别不同情况做出一些解答,但我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教育和鼓舞了我

调入干休所前,我是吕梁地区制药厂的汽车司机,经济收入高且不用说,行动上也比较自由。出车回来,个人想干甚干甚。遇到有外差,沿途的大小城市、山水名胜转个遍,顺便再捎带买点当地的土特产,生活真可谓无忧无虑。当时,厂里已实行车辆个人承包经营,经济上高收入的前景也十分诱人。可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来到地区干休所。一开始倒也没觉得什么,后来,当我直接担当起老干部用车的任务后,才真正感受到这一工作的分量。干休所居住离休老干部35户,加上家属子女共一百三四十人,所里只有3部车,车少任务多。看病住院,买粮购物,探亲访友,大小事情离不开我,一天少则出车五六次,多则十几次。时间一长,我也开始有点不太安心。好在我这个人从小争强好胜,无论干什么事总不想落在别人后头,总不愿听人的闲话。我18岁时被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使我们村摘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为全公社的先进典型。后来,我又参了军,受到严格的军事生活锻炼,养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正因为如此,我虽然思想上有一些想法,但仍然努力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环境。

干休所居住的老干部,绝大多数是解放前参加革命,改革初期退下来的。这些老同志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解放初期艰苦创业,不息奋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退下来以后理应安度晚年。但他们至今仍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着公正廉洁,无私奉献,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我为老干部出车时,经常听他们讲革命传统,也听他们谈对搞好山区改革和发展的见解和赞美,批评现实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久而久之,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的确,我们干休所里有不少老同志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经常参加地委、行署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主动进行调查研究,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出谋划策;他们撰写革命回忆录和经济建设论文,把毕生的宝贵经验传之后人;他们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这这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工作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常想,作为老一辈人,他们为天下、为子孙真是耗费了毕生  的精力。就拿我父母来说,父亲已过八旬,母亲年逾古稀,子女8个  都是国家干部、职工,无后顾之忧,早已到了颐养天年之时。但他  们至今仍终日辛勤劳作,并不希望送钱送物,而最盼望的就是你能

多去看他们几回,和他们在一起多呆一会。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  作为工作在老干部身边的小车司机,我最好的服务就是——

为老同志献出一片爱心

我们干休所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为老干部服务。人们通常用衣、食、住、行四个字来概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但就老干部而言,前三件事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决,唯有用车是比较突出的矛盾。人多、事杂,时间上又无规律,车辆难以保证。老同志身体不好,行动迟缓,本来一小时可以办完的事,说不定要用两三个小时。遇到  几个人同时用车,困难就更多一些。对此,我在长期工作实际中逐  步摸出了一些规律,也总结出了一些办法,坚持做到了“三个服务

一是不讲班前班后,保证全天候服务。车少事多,时间就成为主要矛盾。这些年来,我把老干部用车当作自己的事,不分白天晚上,不论节日假日,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只要老干部用车,招之即来,准时出车。从1986年起至1996年,机关实行轮流  值班制度以前,我没有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节假日,有的还是全天工作,晚上常被人从梦中叫醒,白天不能按时吃饭,一顿饭有时要分两次、三次吃完。有一次,晚7点多我才回家,刚端起饭碗,就有一名老干部病危,我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当天晚上,接连出现三个危重病人,当我把他们一个个送进医院安排好以后,已到深夜2点多钟,第二天早上仍按时上班。我感到,老同志都比较自觉,一般  情况下,下班后他们轻易不提出用车,一旦要用车,就说明他们有急事要办,这种情况下我不但应当去而且要立即去。10多年来,我8小时以外的工作量约占到1/30有时一天出车十几次,用车的人一个接一个,自己没吃饭,别人又不知道,为了保证大家用车,我常常以饼干、开水充饥解渴。为了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我经常把先用车的同志送到办事地点,利用在他们就诊、购物、探亲访友的时间,又去接送其他同志,这样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以为更多的人办更多的事。   

二是不论份内份外,做到全程服务。按说,我们小车司机只要准时出车,安全行驶就算完成了任务。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感受到,要为老干部开好车,仅仅达到上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住在干休所的老同志大部分都已70多岁,体弱多病,耳聋眼花,行走不便。不少人的子女或因公务繁忙,或因身处他乡,在好多情况下帮不上忙,有不少事还得他们自己料理,时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我从思想上就树立了全程服务的观念,实际工作中凡需要我帮忙的一定尽力而为。送老同志到医院,我帮他们挂号、找大夫,陪他们就诊,帮他们取药,办理出入院手续,有时还要送饭,遇到特殊情况,我也曾经为病人端屎倒尿。门诊部和病房都是四层楼,有时还要背他们上下楼。到现在,在医院工作了三四年的医生、护士,认识我的有一多半。老干部上街购物,我帮他们选择商品,提东西,甚至还得讨价还价。有一个老同志眼睛昏花,视物不清,买肉买菜常常让我帮他看秤算钱。有好几户人家,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每次买煤气都是我搬进搬出,卸下旧罐换上新罐。

三是不论亲疏远近,坚持上门服务。我和30多位老干部成天打交道,时间一长,对他们的情况就非常熟悉。这些当年曾经运筹帷幄、指挥干军万马的沙场老将,也常常显现出各自的个性、特点。有的人虽有急事要办又不好意思开口;有的虽然要了车,但又怕给我添麻烦;有的同志用过车以后,总要再三道谢,甚至想法“报答”你一下;也有的你稍有怠慢,或语言不慎,他会十分敏感,心里感到不舒服。在生活习惯上,各家各户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或是就医,或是购物,或是看望子女孙甥。凡遇于这类事,他们会感到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耽误了其他事他们尚能泰然处之,一旦误了各人心目中比较重要的事,就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愉快。为了做到对不同人的情况和不同特点搞好服务,我有意地与他们多接近,多聊天,经常询问他们有什么事要办,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尤其对那些有事不愿开口的同志,我更是格外关心。这些年,我成天和老同志滚在一起,有的已成了忘年之交。尽管如此,可在用车问题上,我还是不分亲疏远近,坚持一视同仁,做到上门服务。有位住所老干部遗属,平时很少用车。有一次她突发重病,当时正好雷雨交加,但我知道后立即将她送到医院。另有一位老同志住院期间病情好转后,晚上想回家休息,我每天早晚上门接送两次,一连坚持了40多天。我家住在职工宿舍楼第四层上,与老干部的宿舍有一定的距离,有时,为找我用车,他们冒着大雨,踏着大雪,迈着老迈的步子上楼走到我家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每次看到这一现象,我的心里总觉的一阵阵难受。为了方便老同志用车,去年我又自费安装了一部电话,做到随叫随到。

有的同志问我,你这样没明没黑的干,到底图个什么?我想——

为老干部服务是我最崇高的事业

人生在世,可以说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是什么?理想、事业、家庭、权力、地位、金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我想,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从事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既不能呼风唤雨,也不会点石成金,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不应该有较高的追求。我的职责就是开车,为老干部开好车就是我最崇高的  事业。

的确,当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作最崇高的事业来看待的时候就会感到增添一份力量,也就会把它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我经常所想的就是我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老同志们的满意。在我服务的老干  部中,有不少是地委、行署及各个部门的原任领导,我为他们服务,  我帮他们办事,从来没有提过任何个人要求。相反,当自己和别人  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可以做到先人后己。这几年,我长期患  有痔疮。前年有一一段时间病情发作,经常便血,疼痛难忍。为了不  影响工作,我一直没请假坚持下来了。有一次我爱人患了急性肠炎,

当我正准备把她送往医院时,有一位老干部要用车。当时二话没说,先办完他的事,才安排我爱人去医院。事后这个同志知道了,心中十分感动。

我在城区十几年,除原先的亲戚、同学、战友外,又结识了不少熟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也知道我的工作比较特殊,很少打扰我。但遇到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有时也难免向我开口。但我都婉言解释、拒绝,或者帮他们另想办法。虽然有时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但又想如果在一件事上开了口子,就会有其他人找上门来,一旦乱了章法,必然影响老同志用车,因此只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更令我感到内疚的是,每年春节,我们兄弟姐妹全家人都要到父母身边去团聚,唯独我常常因为老干部有事而缺席。

按照单位规定,不论白天晚上,在城区出车一次就可补助5元钱。可是,我一天出车好多次也是补助5元。我从没有在这些事上费心思。相反,为了保证车况良好,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整修车辆。我所开的车,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从我担任司机20多年来,已安全行驶8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这些年来,我还为机关节约了不少修理费、油料费。在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之外,我还抓住点滴时间搞一些政治理论、技术业务学习。我研究发明的“剃须刷牙两用器”,获国家专利局专利权和中国爱迪生协会发明奖证书。这些事虽然不足称道,但确实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近几年,我每年平均出车1200次。1994年,在其他车辆大修和带病运行的情况下,我一个人出车2180次,对于我的工作,领导和同志们给予充分的肯定。10多年来,每年被评为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先后被评为吕梁地区“优秀党员”,“艰苦奋斗、振兴吕梁”标兵,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优秀工人”,“山西省劳动模范”。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干休所的全体老同志向组织上写了感谢信、表扬信,还有一些老同志遗言中提到感谢我。地委和行署决定为我晋升了一级工资。地区老干局也专门发出通知,就我的这些做法,在全区老干部系统开展了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的学习活动。我觉得名誉和金钱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以我自己诚实的劳动,换来了老同志们健康长寿,晚年快乐。我想,我要作一片彩霞,把这些曾经当空的红日装点的更加美好,使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够更多地发光、发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