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在我心中重千斤 广东省化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苏茂钦

2017-1-10 17:5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55| 评论: 0

老干部在我心中重千斤

广东省化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苏茂钦

我是化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生长在粤西革命根据地,长期受到革命老前辈的思想熏陶,很早就有为老干部服务的愿望。1990年  任老干部局局长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化  州市的老干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被评为县、市、省先进单位。

当好领导参谋,抓好队伍建设

1990年5月,组织上决定我任老干部局局长,许多人劝我说:“做老干部工作既辛苦又不实惠,是个受累不讨好的苦差事,你又何必去陪这杯‘凉茶’?”但我不为所动,认识到能为老干部服务是自己的光荣,决心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做出贡献。

要当好老干部局长,就要想方设法,积极给市领导当好参谋。首先,请示市委批准恢复、调整和充实了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向老干部通报工作、联系家访、慰问老干部的各项制度,我还向市领导提出了“老干部工作要分级负责,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的工作建议,得到市委的赞许和支持。因此,在每届的市党代会和市人代会上,领导讲话和总结中都有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部署。现在,有很多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老干部工作,区、镇和市直单位都成立了老干部工作机构,同时,还在乡镇(区)建立老干部工作联络员制度,形成了老干部工作网络,保证了老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必须从搞好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做起。我任局长期间,从外单位调来1名副局长,在局的股长中先后提拔3名副局长,2名副科级调研员,调入大中专毕业生5人,退伍军人1名。充实了队伍,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评比总结,奖罚分明,干部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公仆意识。制定了做老干部工作要“热情服务,求实创新”和“四到位”(即管理工作到位,思想工作到位,落实待遇到位,解决具体问题到位)、“四必访”(即逢年过节必访,有病有疼必访,有特殊困难必访,家有大事必访)的服务规章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搞好服务设施,营造敬老环境

人们常说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刚上任时,老干部局连探望患病老干部的费用也难以支付,局里所用的一部残旧的小车也是借来的,活动中心已兴建4年,因基建欠款15万元而无法交付使用。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我和全局干部日夜奔波,到区、镇和市直单位请求赞助集资,全市300多个单位,无处不留下脚印。由于办老龄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各单位领导纷纷解囊相助,集资付清了拖欠工程款,并购置了老干部中心活动设备。活动中心启用后,在中心开设舞厅、旅店、装修等社会服务性项目,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还在财政没有增加拨款的情况下,逢年过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编印全市离休干部通讯录赠送老干部,每年老干部人手订阅一份《秋光》杂志等项,共花去10多万元,清理历年欠交管理费28万元,改变了经济困难局面。随着形势不断发展,老干部队伍人数不断增多,基础设施建设也大有增大的必要。在市委关怀重视下,小车由无到有了2辆,活动场地由只有一个发展到乡镇普遍建立活动室。最近市里无偿拨给土地46.2亩筹建花园式的东湖公园老干部活动中心,把座落在闹市区占地面积260平方米的原商贤书室给老干部局筹建尊老敬老展览馆。1992年我还和老同志一起向社会集资,办起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有学生400多名的石龙中学,我担任董事长,解决了市区和附近农村部分青少年读书难的问题,还对老干部的下一代实行优先录取和减免学费。

要做好老干部工作,关心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必须注意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的良好环境。6年间,我组织发动老干部成立了书画、舞蹈、文娱、气功协会以及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定期组织老干部学习政治、时事、理论,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逢国庆节、老人节举办气功、保健操、太极拳、老年迪斯科、歌咏、象棋、书法、乒乓球、猜谜语、讲故事、钓鱼等比赛活动。在老干部中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敬老人”的评选活动,使全市老干部家庭涌现出了婆媳和、父子亲、翁婿好、邻里和睦的新气象。通过开展“老干部贴心人”的评选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对老干部献爱心的积极性。公园、车站、医院、商业、供销、电视、邮电等部门都从实际出发,为老干部提供优惠服务。在1993年开展创先争优和“老有所为精英奖”的评选活动中,全市老干部有120多人次受到镇、县、市、省和全国的表彰奖励,有的被评为“老有所为精英奖”,有的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经市领导批准,每年为年满80周岁的离休干部发长寿奖金500-800元。在老人节期间,主动和电视台协作,开设了“夕阳红”节目,宣传老干部先进事迹,并拍成电视教育片,在化州、茂名市联播,以提高老干部的社会地位,推动了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

尽心办实事,再苦也心甘

“关心老干部就要办实事,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从上任的那一天起,就把近干名老干部的冷暖挂心中,全心投入到为他们排忧解难之中去。食品站离休干部曹家俊没办易地安置手续就回家乡廉江市定居,户口迁不回去,儿子就业问题解决不了。我5次上门找商业、食品、部门领导研究,亲自到廉江市与有关部门协商,使其困难得到解决。水产公司离休干部领不到离休费,我也多次到主管局协办而解决了难题,并协助其公司建立起离休费基金会,保证了老干部能按时领取离退休金。1994年7月,我市遭受特大台风暴雨袭击时,我冒着风雨率领全局干部下乡逐户探视老干部,并发动老干部局同志和老干部献爱心捐钱物,为重灾户排忧解难。1995年春节年初二晚,我刚入睡,就被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一位老干部在医院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当知道要输血抢救找不到人输血时,我挺身而出自愿献血,医务人员深受感动,竭尽全力抢救,将这位重病老同志从死神手里解救出来。

老干部最大的后顾之忧是子女就业问题。市公路局离休干部颜德昌的一个孙女长期待业,生活无依靠,我到公路局协商,跑劳动部门要指标,奔走半年,终于妥善解决了这个难题。东山中学离休干部廖兆瑜因历史原因,全家迁回农村。几年来,他四处求人都无法解决儿孙农转非问题,1996年春找到老干部局,我亲自把他的要求向市委书记、市长、组织部长汇报,经过一年时间奔走努力,终于使老廖实现了心愿。就这样,经我请示领导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为36位老干部解决了子女就业,为567人办了农转非户口,帮助132户老干部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1995年夏天,我接到新安粮所早已逝世的离休干部彭其一的老伴请求解决生活困难的来信,按现行政策规定,企业离休干部遗属是一次性发抚恤金,而不是每月定额发给补助的。当时我心里想,政策虽然没有规定每月给予定额补助,可这些老人一没有工作,二没有收入,三是年老,四是生活无依靠,作为敬老之举,企业给这些老人适当的定额补助,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于是,我一方面积极向市领导汇报情况,一方面走访有关企业征询意见,然后起草文件送市领导审批,不久《化州市企业单位离休干部遗属每月定额补助的通知》出台了。为企业离休干部遗孀解除了养老之忧,使其安度晚年。为使所有老干部都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我花了两个月时间搞调查研究,草拟方案,提交上级研究,得到采纳,终于下发了《化州市提高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通知》。

几年来,我给老干部办实事送温暖做了一些工作,不论哪位老干部生病或住院,只要我知道,我都购买营养品上门探望。拖欠老干部工资、医药费之类的事,更是亲力亲为为之排忧解难。对住在农村的老干部,来城里办事的或请帮忙的,我都热情接待,努力去办,尽量使老同志满意。有时还请到家中食宿。这些年来,我几乎是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局里同志和老干部都感到过意不去,对困难工作,大家都争着去干,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我担任老干部局长以来,工作做得还不够,但党组织却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荣誉。几年来,我先后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老龄工作者;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受到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和晋升职务工资的奖励。今天,又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我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将我市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