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出一片爱心 争做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 兰州铁路局兰西机务段离退办主任 王根堂 我今年46岁,1975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1989年9月到兰西机务段从事离退休工作。这是全国铁路最大的一个电力、内燃机务段,仅离退休职工就有2174名,占全段职工总数的37. 5%,分散居住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安排照顾好这些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也为锻炼我们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老同志服务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细心:整章建制打好工作基础上任伊始,我到办公室刚一坐下,老同志们闻信而来,多种困难和问题很快塞满了不足1 4平方米的房屋,有要求调整住房的,申请调转子女的,请求困难救济的,反映家庭纠纷的,等等。诸多棘手问题,一古脑儿涌进了这个有限空间,充满了我的脑海。针对反映的问题,结合离退休办公室的实际,我决心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底数,然后从整顿各项制度入手,对症下药抓工作。首先,我翻阅了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面的文件资料和老同志的来信等,从中了解到许多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二是利用元旦、春节慰问的机会,对重点对象进行挨家挨户走访,实地察看,亲切交谈,对发现和反映的问题一一做了记录,能当场表态解决的即刻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回去请示领导,或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三是对一些重点问题做了专题调查。如解决住房困难,这是多年来老同志要求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情况,我同其他人员一道,手拿核对簿,冒着严寒,走街串巷15天,行程数百里,对300多名申请调整住房的老同志做了详细调查,终于摸清了底子,按轻重缓急排列了名单,为机务段合理解决老同志住房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走访调查工作结束后,我和同事们对了解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除客观原因外,有些问题是由于工作人员办事不够认真细致造成的。于是,我从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内部管理着手,先后制定了老干部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又完善了“七账、三图、一卡、一册”。七账是家访、来信来访、救济、医疗合同、经费使用、文体活动、自然减员等台账;三图是离退休职工分布图、概况图、组织管理图;一卡是离退休职工基本状况登记卡;一册是离退休职工花名册。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资料的完善,使内部管理向数据化、规范化、合理化迈进了一大步,为搞好离退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诚心:尽职尽责地为老同志服务 面对离退休统管工作的困难,我多次暗下决心,默默地叮咛着自己:“根堂啊,任重路艰,须加倍努力,尽职尽责地为老同志服务,排忧解难。"退休干部吴兴发患食道癌住院,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我去看望,恰逢他正在吐血,我不由分说,掏出自己的手帕毫不犹豫地去接吐出的血,病人一口鲜血喷到了我的脸上。“血库缺血”,护士的一声通报,使我顾不上擦净脸上的血迹,又拿起电话四处告急求救。吴兴发去世后,我找来药棉、酒精为死者擦身。出殡那天,我又拿出50元钱送给吴的老伴以示安慰,老人非常感动,跪在地上感谢我。 老战士杨俊侠病危时床前缺人照顾,我去探望时,只见他正痛苦地捂着腹部,眼里闪烁着求助的泪光。见此情景,我二话没说,放下慰问品,亲切地伏下身子拉住他的手进行安慰,并多次煮好稀饭,冲好奶粉,一勺勺喂他吃,还给他洗衣服、擦身子。这样连续护理,了几天,直到他去世。同病房的人得知我不是他的亲女儿时,都投来敬佩的目光。然而有谁知道,就在陪护杨老的几天,正是我的独生儿子高烧不退的日子。回家后儿子第一句话就问我:“妈妈,这几天您怎么不来管我?”我无话可答,只是赶紧过去抚摸着儿子发烫的小手,能说什么呢?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午睡,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当得知退休干部肖庆恒病危时,我立即起身跑到肖家。刚进门,一股臭味直冲鼻腔,我顾不得这些,掀开病人被子一看,尿屎满床,便急忙买回卫生纸,给老人擦净,又垫上“尿不湿”巾。待肖老的儿子买药归来时,肖老已安然去世了。安葬那天,肖庆恒近6 0岁的儿子长跪不起,感谢我对其父的一片深情。 退休干部葛庆亭去世后,留下老伴和4个待业子女,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每提起这个家,我总是暗暗流泪。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我刚要下班,忽然听说机务段要成立经贸公司。我立即找到公司筹建负责人,把葛庆亭的家庭困难反复诉说了几遍,要求给予照顾。那位负责人被我感动了,当场表态先安排2个,以后有机会再安排。几年来,我到处奔走呼吁,在段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先后有120多名老同志的待业子女得到了妥善安排。 耐心:换来老同志真心实意的理解 “老同志是父母,我们是儿女。对老同志要尊重、爱护和理解。‘离退办’是老同志之家,老同志又是一家之主……”,这是我对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有一位老同志因为与儿媳不和,几次要求调房分开居住。1993年一个冬日,他气呼呼地找到我,不容解释,上来就是一拳头,打得我眼冒金星,差点摔倒。紧接着又拽我的衣服,要去“找党委评理”。半个小时的推拉,我竭尽全力克制着自己。围观的老同志看不下去了,有的指责,有的制止他。在这紧要关头,我一方面急忙劝说其他老同志,一方面给这位老同志泡上茶,微笑着端到他面前,心平气和地说:“您在家里受了气,有火就在我身上发吧!这里是我的办公室,也是您的家。您就把我当成您的亲女儿,只要您骂了、打了后舒心,我皮肉受点苦没啥。"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这位老同志已在办公室门口等我,见面就道歉说:“根堂,昨晚一夜我没睡着,越想越觉得理亏。您是个大好人,你也打我骂我一顿吧。”看到这种情况;我诚恳对他说:“您已经78岁高龄了,对我骂几句,打几下无关紧要,我是怕伤了您的身子。在我这里撒撒气可以,在家里千万不要这样。"事后不久,这位老同志家的下水道堵塞了,急得他直犯愁。我得知后,又主动带上工具上门去疏通,同时还帮他修好了他老伴儿的轮椅车,使这位老同志全家人深受感动。 秋日的一天上午,一位离休干部董某因护理费问题和煤气灶具故障,满脸怒气来找我,从早晨8点多钟,一直骂到11点多钟,我始终微笑着静听,给他倒了7次茶水。他见我不还嘴,突然惊奇地问:“根堂,我这么骂,你为什么不还我一句?”我笑着说:“您是老前辈,我是学徒工,您是父辈,我是女儿,我能说啥?”老人听后说:“我真服你了。”不久,董老的护理费批下来了,我冒雨给他送到家,董老拉住我的双手,流着热泪激动地说:“根堂,你的耐心和诚实教育了我,我今年70岁了,有时脾气暴躁,亏了你们的关心。”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有位老同志离家出走几天未归。我心急如焚,和同志们一起四处寻找,连续两天两夜,终于在黄河下游找到了老同志的尸体。有人不明真像,气势汹汹地找我要人,并要动手打我。此时我已精疲力尽,突如其来的打骂使我感到很冤枉、很委屈,但我抑制住了自己的感情,泪水一滴一滴往肚子里咽。许多群众见此情景急忙围过来,陪着我暗暗落泪……。 赤心:为党旗增光添彩 我除从事离退休工作外,还兼任段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段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平时接触人比较多,求我办事的人也不少,偶尔也有几个登门感谢的,我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1992年底,为慰问离退休职工,段上决定给每人赠送一份纪念品、一本挂历,领导让我牵头具体办理。事隔一月之后的一天晚上,突然有人敲门,来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声称受销售挂历单位委托,向购买挂历的人送回扣。来人一边说着一边拿出2961元钱,要我收下,随即就夺门而出。待我醒过神来拿起钱追出门外时,这位不速之客已经消失在夜幕中。面对相当于自己几个月工资的巨款,我并未动心。第二天一上班,我立即向段主管领导说明情况,将钱如数上交。段领导为了表彰我的廉洁行为,根据有关规定拿出1000元钱奖励我。我当即表示:“我无功不受禄,什么也不要,只希望把这些钱用在老同志身上。” 退休工人谷玉庆从河南到兰州后就病倒了,我得知后,立即派车把他送进兰西医院。由于谷老床前无人照顾,我就为他端屎端尿,买营养品,还精心为他杀鸡煎鱼送到医院,一勺一勺喂他,同时还经常帮他擦汗、刷牙,待谷老病愈离兰时,我又给他100元作途中零花钱。谷老非常受感动,操着浓重的河南话说:“你真是个大好人啊。” 退休工人姚跃住进省中医院抢救,花费2万余元,后因作手术还需要更多的钱,子女们看着病中的老人摇头不语。为了抢救老人,我毫不犹豫地将刚刚领到的800多元工资全部交到家属手里,并动情地说:“钱可以挣,但生命只有一次。”在我的带动下,他们全家人立即交齐了手术费并跪下给我磕头,我急忙拉住他们的手说:“我们是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是应该做的。" 多年来,我在这方面的花费近4000余元。此外,每次给老同志 搬家、送煤、到外地慰问老同志,我和同志们都是自带干粮,从未吃过几顿好饭。 多少年来,我没有休过一天假,连续7个春节没有与近在甘谷的家人团聚。1993年12月,年近70岁的老母亲特意从甘谷赶来兰州过节,正巧一个退休职工病故。从腊月三十晚上忙到大年初一,老母不知内情,哭着责备我说:“根堂啊!你是硬心肠,平时不顾家,过年时还不管家。”待解释以后,母亲才真正理解了我。 1994年“三·八”节这天,段上决定举办一次离退休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就是在3月7日的晚上,我因长期劳累过度,引起心肌劳损复发,四肢无力而且发高烧。医生要求马上住院治疗,丈夫也恳求我抓紧治疗。但我只是在急诊室输了液,第二天由丈夫用自行车推着我按时参加了活动。大家看到我脸色苍白、难以支撑的样子,许多女同志都哭了。会上,有位退休干部提出一条建议,要求组织派人到河南看望一位困难较大的退休工人,我当即表态,会后马上起程看望。参加会议的原段党委书记见我身患重病,立即表态他亲自去。专程探望归来后,在全段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都说: “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几年来,我在离退休岗位上做出了_点成绩,但组织和领导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决心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扎根在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岗位上,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的培养和组织的关心,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老年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