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深山恩施市,有一位土家族孝女,只要你提到她的名字,绝大多数老干部都能一口气说出她的手机号码,并亲切地说:这个土家妹娃,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她,就是恩施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彭力勤。彭力勤敬老爱老的事迹,在恩施市到处传颂。 一、建章立制,充分保障老干部政治待遇 为了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她始终坚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五项制度来保障老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一是坚持学习制度。该市老干部比较多,居住分散,她坚持每月分三片集中组织老干部学习一次。通过学习文件、讲解政策,让老干部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她还让老同志提出问题一起来讨论,加强了学习效果。在老干部学习《党章》的过程中,她要求局里从办公经费中挤出钱来,购买了电视机、影碟机,把相关领导的讲话和党校教授的授课放给老干部看。多年来,老干部局坚持给全市离退休干部订阅各种杂志供老干部学习。二是坚持老干部联络员制度。针对一些单位改制后老干部无人管的情况,为了及时掌握老干部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她结合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坚持完善了老干部联络员制度,聘请部分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年龄相对年轻、身体较好、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老干部担任联络员,在党组织与老干部党员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三是坚持走访看望老干部制度。每逢重阳、春节等重大节日,她都要报请市领导走访、看望卧床不起和住院的老干部,送去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照顾。四是坚持重大节日和重要会议请老干部出席制度。凡是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她都要建议和协调相关单位请老干部出席。如每年“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和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都请老同志出席,以体现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的尊重。五是坚持通报情况制度。她坚持每年都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请市委、市政府领导给老干部通报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情况。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恩施市属老、少、山、穷地区,市财政是个典型的“吃饭”财政,落实离休干部“两费”的困难特别大。对此,彭力勤有一个观点,“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要想尽千方百计,排除千难万苦抓好落实,否则就是失职”。 彭力勤1997年10月调任市委老干部局长时,正遇上全市国营企业改制。上任不久,便有几位企业离休干部因离休费、医药费不落实找到她。曾经在市轻工业局当过局长,对企业离休干部有特殊感情的她,内心很不是滋味。她带领全局一班人深入调查,确立了重点抓好企业离休干部“两费”落实的工作思路,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她的努力和多方协调,1998年8月,恩施市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全部纳入统筹,实行社会化发放。2001年7月,又将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纳入社保统筹管理,由市医保局按规定据实报销;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由财政全额负担,在市老干部局按规定据实报销。现在,全市所有离休干部离休费由财政或社保机构按时打卡、足额发放,医疗费在规定范围内据实报销,彻底改变了离休干部“两费”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局面。为更好地落实企业离休干部的待遇,她还积极争取将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拨给市委老干部局管理,统一组织企业老干部开展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 三、争取支持,加强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 在离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的同时,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彭力勤意识到必须加强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她和同志们一道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于2002年提出了建设好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思路,并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并于当年破土动工。 由于建设资金多数靠自筹,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她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多次召开市直有关单位捐资会,筹集资金解燃眉之急。但要把口头承诺的资金落实到位,还得到各部门一家一家跑落实。她不顾身体有病,不计别人冷言相对,不怕炎热酷暑,磨破了嘴皮、磨穿了鞋底,坚持带领干部职工到各单位上门落实捐资,用诚心和汗水感动了他人,先后得到社会各界捐资56万元。2003年上半年,总投资96.8万元、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竣工,加上原有的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基本满足了市区老干部活动的需要。 四、加强组织,认真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 恩施市现有副科级以上离退休干部1618人,其中离休干部208人。这是一批重要的政治资源和人力资源,必须加强组织,认真引导他们发挥作用。 彭力勤认为,“老干部工作也要讲方法,讲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发现,老同志自发地发挥余热只是一方面,在老干部局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要依托老年组织加强老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组织地引导更多的老同志发挥作用。根据多数老同志的愿望和要求,彭力勤带领机关干部积极协调,先后牵头或协助成立了市“关工委”、乐老艺术团、老年书画摄影协会、市老体协等老年组织。一大批老同志在各自的组织中发挥作用,为老干部工作无私奉献,是名副其实的编外老干部工作者。老干部们说:“冲着她的人格魅力,我们乐意为老干部工作做点事情”。由于老年组织健全、骨干分子乐于奉献,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彭力勤及老干部局都积极参与、配合协调各种老年组织开展活动,尽力从场地、经费、指导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她牵头开展“关工委”工作,全市共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全市中、小学都建立了“关工委”,落实了活动经费,组织了3500名离退休干部开展“夕阳护朝阳”、“为了明天,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市乐老艺术团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演出400多场次,参加全省、全国演出并多次获奖。 五、亲力亲为,全心帮助老干部排忧解难 彭力勤深知,作为“班长”,除了宏观谋划和统筹安排全局工作以外,更多的还是要和同志们一道,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才能赢得老干部的支持和拥护。 在她眼中,老干部的事没有小事,事无巨细,她都亲力亲为,力求让老干部受到亲人般的关怀,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她工作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她亲自协调,政治待遇她亲自关心,文体活动亲自指导编排,生病亲自看望,后事都要亲自协助操办。 彭力勤还有一个习惯,平常没急事时总爱到老干部家中走一走、看一看,对老干部问寒问暖,给予热情细致的关心。三岔乡供销社一位离休干部一家三代五口人租住在城区,儿女下岗,老伴和本人长期生病,就靠一个人的离休费支撑全家,生活十分困难。每年春节,她都要想法筹集一点经费对他给予困难补助。屯堡乡供销社一位离休干部遗孀年近90岁, 2003年把腿摔伤后既无人护理,又无钱治疗,行动十分不便。彭力勤得知后专程送去500元钱为她治病,还与民政部门联系,请人护理。市商务局一位副县级离休干部病逝后,其子女与继母为遗产分割闹矛盾,彭力勤一面给他们调解家庭纠纷,一面配合单位安排丧事。在她的带动和潜移默化下,局机关干部职工都自觉把老干部当亲人,做工作尽量让老同志满意。 彭力勤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肯定。十年来,她多次被评为省、州、市“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老干部说:“她是个愿搞事,要搞事,能搞事的妹娃,如果她评上先进,不仅是个人的光荣,是老干部局的光荣,更是老干部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