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无小事,我不单单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来做,更要带着感情去为老干部服务。”这是董辉程从事老干部工作24年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24年间,他进百家、听诉求,解矛盾、促和谐,以超乎寻常人的耐心、细心、孝心真诚为离休干部服务,将真情和爱心融入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了对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成了老干部的“知心朋友”和“贴心孝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老干部工作者的铮铮誓言。 不跪官 不跪富 只跪父母老干部 董辉程常说:我不跪官,不跪富,只跪父母老干部。多年来,为了挽救老干部的生命,究竟跪了多少次、背过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1987年初冬的一个寒夜,是他刚担任离休干部专职司机的第一个月,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同妻子将两岁半的女儿哄睡,半夜里,迷迷糊糊地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预感到有事情发生,猛的起身开门,敲门的是离休干部柴振友的儿子,他说他父亲突发性心衰,急需抢救,听到这个消息,董辉程二话没说抓起衣服就冲出了家门。在柴老家,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着急,柴老的儿子四肢无力根本背不起父亲,又瘦又弱的董辉程便让柴老的老伴和儿子将老人扶到自己的背上,背着150多斤重的老人挤出他们家的那道窄门,踉跄着将老人安顿在车上送往医院。抢救从半夜两点多一直持续到早上八点,董辉程陪同柴振友的家人在抢救室外守了一夜,直到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才又放心地回单位上班,家里的妻子也为他担心了整整一夜。事后,老人的家属多次要登门致谢,董辉程都婉言谢绝了。这件事让当时作为专职司机的董辉程感受到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从此,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老干部服务。 2007年秋,一向节俭朴素的离休干部张承良病了,为了给单位节省医药费,他不顾医生让他住院治疗的医嘱,坚持回家服药治疗。最后一次从医院检查后,董辉程开车送他回家时,刚走进楼道口,老人突然瘫在地上,张承良的老伴发觉他可能不行了,示意董辉程将他背上三楼的家中。当时,张老人已经昏迷并且倒在地上,很难背起,董辉程跪在地上,用嘴咬住老人的一只袖口,在张承良老伴儿的帮助下将老人背起,一步一挪地往楼上走。刚走了一半,董辉程忽然感觉后背一热,老人的尿液溻湿了他的后背,并顺着腰部流到了腿上,他已顾不上这些,没有理会,艰难地将老人背到家中的床上,然后叫救护车、联系老人的子女、请来了医生,并帮助前来救护的医生为老人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急救,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也未能挽回老人的生命。当医生诊断老人已经死亡后,董辉程又开始张罗老人的后事,因为担心老人的尸体僵硬无法穿衣服,他就像儿子一样为老人擦洗身体后穿上装老衣裳,直到老人的子女和殡葬服务人员赶到将老人抬走。事后,张承良的老伴逢人便说:“小董对我家老张胜似儿女,子女没做到的他做到了。” 董辉程的妻子说,“辉程的背就是为老干部服务的。”的确,在从事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24年间,他很少背过自己的妻子,而背送老干部却是常有的事。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老同志家有事,无论份内份外,他都主动上门,从无怨言。离休干部熊永元突然发病,董辉程把老人送到医院,听说他的两个女儿在外地,儿子出差不在家,董辉程就主动晚上陪护老人,为他洗脸翻身,直到老人的儿子回来。对于董辉程这位从事老干部工作24年的同志来说,“全心全意为离退休干部身心健康服务”已经不是一句诺言,而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 讲党性 讲原则 心底无私天地宽 2003年管理局改制后,董程辉当上了老干部科的专职干事,为24个单位的312名老干部服务。 刚一接手,一道久拖未决的难题摆在他的面前:由于改制前农垦企业连年亏损,有些困难企业拖欠工资和医药费,到2003年仅拖欠离休干部医药费就达165万元。对此,老同志怨声载道,常年上访,更是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在了董辉程身上。每当这时,董辉程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苦口婆心地解释劝导。他一方面做老同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地向上级汇报争取。2005年底,拖欠多年的离休干部医药费和工资得到了彻底解决。老同志们拿到补发的工资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董辉程认真对待老同志的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上访的老干部情绪比较激动,一进门就拍桌子,根本不容他了解情况,可他从未因此对老干部发脾气或不理不睬,而是耐心劝导,先给老干部点支烟,倒杯水,听老干部把怨言吐完,等老干部消了气,才开始了解情况,拿出相关文件给老干部看,耐心讲解相关政策,直到平息了老干部的怨气为止。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他不折不扣地落实;对于政策理解有偏差的,他耐心地做解释工作。他常说,对老干部首先要爱护,还要理解。老干部年龄大了,对有些政策规定领会不了,办事找不到门道。针对这种情况,他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深入老同志中间,给他们讲政策,替他们办理有关手续。他还积极争取集团公司党委支持,为困难企业的两位瘫痪离休干部办理了长期瘫痪补贴,每月每人增加护理费300元。2010年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哈达图、陶海、特泥河场的老同志落实了两项地方性补贴。 重细节 讲奉献 润物细无声 董辉程既当老干部科科长,还兼司机、活动中心主任、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每个月都会精心安排一次集中政治学习,让老同志及时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新成就、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垦区建设的新成果。每逢“七一”和老年节,他还组织老同志搞活动、打比赛,为更好地服务,他还考取了国家一级裁判和一级教练证书。如今,集团公司老干部门球队已成为呼伦贝尔的一支劲旅,参加过16次大型比赛,多次获奖,并代表呼伦贝尔市参加了自治区第十七届老年门球赛。每年他都组织老干部们到基层单位参观调研,参观农场、逛新城区、让老干部亲身感受家乡和垦区的发展变化,一些老干部还主动撰写调研报告,为垦区发展建言献策。建国60周年等重大节日给老干部定购和发放纪念章,今年又定购了建党90周年纪念章。 为了避免老干部们来活动中心被滑倒,从1987年开始,无论下多大雪,他都带头扫雪,活动中心门前从来不存雪,而且24年从未间断过。通过他的努力,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了窗明几净、器具整洁、充满温情和活力的温馨家园。 24年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老干部什么时候需要,董辉程都会随叫随到。从专职司机到老干部科科长,服务的离休干部从局机关的28名增加了到全垦区24个单位的312名,职位不同了,服务对象多了,但始终不变的是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和用心服务、敬老如父的高尚品格。 “视老干部如亲人”这是董辉程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这样的亲情不知暖了多少老干部的心。在为老干部服务的24年里,董辉程受过累、受过委屈,也曾因为先送需要急救的老干部去医院没能及时送发病的父亲而遭到家人的埋怨,更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放弃了许多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可他从没后悔过。如今,当年的小董已经变成了五十多岁的老董,而他那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心依旧那么红、那么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