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老干部 一片爱心伴夕阳 ——记河南省洛阳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宋文清

2016-12-30 14:4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20| 评论: 0


  1984年,宋文清从部队转业到洛阳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一转眼22年,他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党的老干部事业。
  一、无怨无悔的选择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要真正去做,又是何其难,然而宋文清做到了。他转业时,恰逢老干部局刚刚成立,人员少任务重,不论局里交给他哪项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地积极去完成。局里所有重大会议、典型经验材料以及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的撰写,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先后撰写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大气力把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解决好》、《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建立离休干部“两费”落实保障机制》、《热情接待,诚恳服务,千方百计为老同志排忧解难》、《浅谈老干部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等通讯报道和理论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和老干部工作刊物上。1995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大检查,他不但要做好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还要撰写汇报材料,当时正赶上他爱人有病住院,孩子年龄又小,但他拜托亲戚邻居照顾,自己仍然坚持工作,困了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干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同志们都说:他真是把办公室当成家了。
  “只要是为党工作,不管干啥都不屈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宋文清无怨无悔地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他时常为了工作忙到夜阑更深;他不知多少次翻山越岭到困难乡镇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他也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困难企业的老同志家中问寒问暖;他又不知多少次到老干部病房看望慰问老干部,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尽职尽责做好。
    二、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
  12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人们常说:“老干部工作难做。”他说:“越是难做,才越有用武之地。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是革命老区,老干部人数多、级别高、资历深。洛阳又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企业老干部人数多,几乎占全市离休干部的一半。1995年以来,大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低谷,效益普遍不佳,企业老干部的“两费”拖欠成了难点。怎样才能改变“两费”前清后欠现状,他大胆提出一个设想:为什么不能参照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实行的责任目标考核制,也搞一个老干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呢?通过推行目标管理,把老干部工作任务变成硬指标,使各级领导感到年年有压力,常年有动力,切实把老干部待遇落实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两费”问题不就好解决了吗?!局领导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多次做工作,取得了市领导重视,终于在1998年出台了《关于实行老干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的通知》。通知规定:“凡是有‘两费’拖欠的单位,老干部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年终考核不能达标,单位主要领导取消年终评先、评奖资格。”责任考核目标实行以后,有效地缓解了老干部“两费”拖欠这个老大难问题。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在洛阳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洛阳的做法和经验。
  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感到仅靠责任目标考核这一种办法还无法彻底解决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待遇落实难问题,必须建立一种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费”拖欠问题。恰逢此时,中央和省里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各地都要建立“三个保障机制”。为了尽快把机制建起来,他带领有关科室的同志下基层搞调研。为了尽快弄明情况,他一天能跑三四家单位;为了与有关部门协商,他据理力争;为了抓紧向领导汇报,他曾一天跟踪追寻几个地方。经过不懈努力,洛阳市于2002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彻底解决了老干部“两费”拖欠问题,受到省委老干部局的通报表彰。
  用心干事业,力争上游,是他永远追求的目标。宋文清长期担任洛阳市老年大学副校长。为了把老年大学办好,他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即有真才实学的教师队伍;乐于奉献的工作人员队伍;热心为学员服务的学员骨干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三支队伍拧成了一股绳,老年大学越办越好,学校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截止2005年底,全市开课的各类老年大学共有242所,学员达28500人,占全市离退休干部总数的19%,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老年教育在洛阳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各级党政领导的赞扬和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欢迎,洛阳市老年大学2005年被授予“河南省老干部学校先进单位”。
  在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开展的“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原崛起作贡献”活动中,他勇于探索,组织成立了“洛阳市老干部城管督导团”,在城市创建、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组织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老专家、老教授成立了“洛阳市老年人才科技协会”,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有力地支持了洛阳的经济发展,受到省市领导的普遍赞誉。市老干部督导团先后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市老年人才科技协会先后荣获“全国老年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先进集体”、“全国老年人才科技进步奖”。
    三、对待老干部要像春天般温暖
  关心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不但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要让老同志在精神上感受到党的关怀。宋文清常说的几句话是:“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和老同志交朋友,知道他们想什么,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和怎么做。老干部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对待老同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要让老干部感到温暖,感觉舒心”。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有一位离休干部,反映提高待遇问题,因为不符合政策无法解决,但是老同志想不通,直接到老干部局找局长。宋文清接待了他,耐心给老同志解释政策,最后老人想通了,还和老宋成了朋友,每次路过老干部局总要来聊聊天,不管有多忙,老宋总是热情地端茶让座,细心聆听。机关一些同志说:“又不是反映什么问题,敷衍两句打发走算啦”。可老宋说:“老干部能把我们当作朋友,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况且通过谈心,我们也可以真正了解老干部在想什么。如果我们与老同志不接触,工作就无从做好。这种找上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正求之不得,怎么能敷衍了事呢。”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同志都和他成了忘年交,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宋文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的,要与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为老同志排忧解难。有一次,市商业系统下属企业一名老干部的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老同志在信中反映,由于单位已经破产关闭,拖欠的一万多元医药费报销不了,子女又都下岗了,老伴也没有工作,现在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自己也不愿再给组织上和家庭增添负担了,意思是要寻短见。看到这封信后,他心急如焚,立即改变了下县调研的行程,带领市直工作科的同志到老干部家中了解情况。当看到老人窘迫的生活条件和无助的眼神时,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对周围的人说:“这些为党的事业流血流汗奋斗一生的老干部,生活如此艰难,这是我们的失职失责啊!”他耐心安慰了这位老同志,回来后的当天,就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解决拖欠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的报告,随后又多次找市领导汇报并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最后由市财政拨出200万元专款,解决了市属困难企业老干部医药费拖欠问题。自2000年以来,仅市本级财政就累计拨款1600万元用于解决企业老干部的医药费拖欠问题。在抓好清欠的基础上,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企业老干部医药费前清后欠问题,宋文清带领局里同志深入50多个企业搞调查,摸清了企业底子。经过认真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企业老干部实行医疗单独统筹的方案。经过不懈努力,洛阳市于2002年实施了离休干部医疗费单独统筹,明确破产、改制缴不起统筹金的企业,由财政全额补贴,从此彻底解决了困难企业老干部看病难、报销难问题,市国资委、商务局、物资集团下层困难企业的老干部送来锦旗,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只要是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无论事情大小,他都时刻挂在心上。一次他看到洛宁县一位老干部的来信,反映单位不给订报纸,也不能正常过组织生活,当即给洛宁县老干部局打电话要求抓紧解决。随后不久,在他到洛宁检查工作时,又专门到这位老干部家中探访。这位老同志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问题都解决了!我真没想到,就这点小事,你还大老远专门来家里看我,共产党真的没有忘记我们。”
  伴着日复一日的甜酸苦辣,他默默地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22个寒暑春秋,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小宋变成了今天两鬓染霜的老宋。可岁月改变不了他对老干部的一片爱心和对老干部事业的热情,在全市老干部的眼中,他永远是老干部最亲近的贴心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