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蔚是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老干部工作者,她在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干了十六年。她爱岗敬业、积极奉献,把党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位老同志。她用耐心、热心、细心、真心帮助老干部排忧解难,为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温馨。 一、真心关怀,做老干部的知心朋友 南京西路街道位于上海静安区东南部,辖区内商贸发达,人文荟萃,共有500多名社区离休干部。 老干部们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了一辈子,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离休前他们有的担任过党政领导,有的是文化单位的领军人物,也有的是易地安置回沪的老同志,他们来自各个单位和部门,爱好不一,文化背景不同,如何适应老干部的特点,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把老干部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把各项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这是刘国蔚在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刘国蔚上任之初,找了一把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金钥匙——家庭访问。做好家访工作,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老干部阅历丰富,但年高体弱,他们对社会和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怎样才能更好地与老同志进行沟通,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开口之前?刘国蔚根据人生老年期怀旧、喜欢得到别人对自己历史的肯定等心理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生活习惯等个性,形成了独特的家访风格。通过与老同志聊天拉家常式的谈心,让老干部回忆以往的辉煌和成就,倾吐对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关心,从而“在内容上有针对性,在方法上有灵活性,在对象上有层次性”。如离休干部杨老酷爱看书,刘国蔚就做有心人,每次走访慰问都要从图书馆带上几本老杨喜欢的书籍给他送去,满足他学习上的需求。离休干部薛老关系在上海,人长期住在外地,每年刘国蔚都要到外地去看望他,在家访中,刘国蔚发现他对党建工作很关心,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就专程带了教育读本及有关学习材料前往,老薛尽管人不在上海,但他仍然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写来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二、热心关怀,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工作也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边缘化趋势,为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并使老干部工作与社区党、政、工、团的工作互动与融合,刘国蔚充分挖掘老干部中的“人力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价值。 为满足老干部继续学习的需求,刘国蔚做起了有心人,她在家访中了解到有一位安徽回沪的老干部,曾担任过本区领导工作。就主动登门拜访,聘请他担任街道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顾问。这位老干部接受了邀请,热心地为老干部们开设讲座,一起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在组织老干部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造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老干部们有丰富的革命经历,有广博的社会阅历,在创造和谐社区的工作中,刘国蔚以街道和居委两级老干部工作人员联动为基础,有序推进社区老干部工作。她组织老干部讲师团为社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关心下一代、“一助一,忘年交”结对活动;组织离休干部党支部参与社区帮困助学等。根据老干部希望互相之间能经常聊聊天,组织了“你我手牵手,共筑夕阳红”参观淞沪抗战烈士纪念馆,游览东方绿舟,“老少同乐,共庆元宵”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刘国蔚还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要求每个居委成立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挂帅、派出所民警、社区单位、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社区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南京西路街道与南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制度;来信来访接待制度,机关为离休干部服务制度;对老干部“三亲自”、“四必访”制度,走访、看望离休干部制度,每半年互查互议一次、每年业务政策培训一次、每年年底考核评比的工作制度。组织活动形式为“四个一”,具体的做法是:即每年开展一次外出活动,一次零距的交流,相互交换一本书,为老干部办一件实事。这些活动使老干部们“老有所乐”,满足了老干部“参政议政”的需求,使他们的离休生活融合到社区生活中,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三、细致入微,做老干部的好“女儿” 随着企业老干部工作管理体制的变化,陆续有部分市属企业的老干部安置划转到了社区。两年来,南京西路街道共接受企业划转的老干部26名,每接受一批老干部,刘国蔚就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情况,确保每一位企业老干部到社区能“安置到位、待遇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轻工离休干部陆老爱人因病入住华山医院,因病情危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刘国蔚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医院看望了陆老爱人,看到陆老神情悲伤,没有了主心骨,她立即安慰陆老,“你有什么困难跟我讲,我帮你一起办。”然后,刘国蔚一面向医生了解病情,请求医生尽可能地抢救病人,同时,她又与老陆爱人单位联系,为其争取了特殊医疗费用,这贴心的举动使陆老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他动情地说:“小刘啊,真要谢谢你,你帮我把这些事情办了,暖的不仅仅是我的心,还有我们全家人的心,我到了社区就像回到了娘家。” 社区的老干部们大多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刘国蔚想老干部所想,帮老干部所难,送老干部所盼,以人为本,努力把实事好事办在老干部开口之前。她根据老干部的年龄、生理、心理、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等信息,提供重点服务、特殊服务和个性化的服务。为了缓解易地回沪安置的离休干部看病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她与南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磋商联系,为老干部们办理了特殊医疗卡,免去了老干部看病的挂号费、诊疗费等费用。 对80周岁以上、独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重的“四种特殊困难”老干部做到情况明、困难清,积极组织社区民营企业为患病老干部献爱心,落实帮困结对工作。 离休干部许老外甥女考进高校学费发生了困难,许老的女儿是聋哑人,刘国蔚得知后就主动与长寿路街道残联联系落实了补助费,还借助居民区党支部的力量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离休干部李老长期患病卧床,理发发生困难,家属感到很无奈,刘国蔚得知后,立即为他送去南西社区服务业的“爱心服务券”,请人上门免费为他提供理发等服务,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重华社区有一位身患绝症的离休干部孙老住在医院正逢八十岁生日,刘国蔚心想一定要让老同志在弥留之际留下美好的回忆,于是她就与居委干部一起买了生日蛋糕和蜡烛到病床边为他祝寿,孙老激动地说:“我一生为党和国家工作,这也许是我最后的一个生日了,在这个生日里,你们代表组织给我送来了温暖,让我这个生日有了子女的祝福,又有了你们的祝福,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让老干部和刘国蔚的心联在了一起,老同志把她当成自家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些不称心的事,都会找她倾诉,刘国蔚家的电话常常会成为老干部的热线电话。刘国蔚用她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老同志的一片真情,勤奋工作,热心服务,为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