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张德军调任通榆县委老干部局长。这些年来,他带领全局同志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先后三次在省、市老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经验介绍。从2000年起,他本人连续六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荣立两次三等功;2003年和2006年被白城市委评为“模范共产党员”;2001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授予“吉林省十佳孝顺好儿女”荣誉称号。 一、不折不扣地落实离休干部政策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落实离休干部政策难度很大。张德军时时刻刻都把离休干部的利益挂在心上,不断寻求解决“两费”拖欠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千方百计保证老同志的生活待遇落实。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老同志家中了解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解决“两费”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有的企业破产倒闭,他先后向县委建议调整离休干部开支单位、城市扶困资金划拨、出售固定资产等措施,保证离休干部离休费足额发放。为了解决困难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前清后欠的问题,他又在省里下发文件提出统一要求之前,先行一步,多次与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先后分两批将19名困难企业的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社保,10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由财政代扣老干部局代发,用固定资产为10名企业离休干部办理了终身保险。由于不属于参保范围,国营农牧林场离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问题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请求县里做社保公司的工作,社保公司最终同意接纳。个别离休干部所在单位领导又觉得一次性拿出的费用太多,不愿投保,经过张德军反复协调做工作,终于将42名国营农牧场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003年,县医院离休干部反映2001年调整的离休费有八个月没有兑现,串联要去县委上访。他知道后,与县医院进行沟通,宣传解释离休干部待遇的有关政策,要求他们尽快把漏发的离休费补齐。 解决“两费”问题是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有一位新上任的部门领导,所在部门经济上本不算困难,但两个月不给老同志发离休费。张德军几次找到这位领导做工作,使这名领导终于转变了态度,解决了拖欠的离休费。这件事引起了张德军的思考,从那以后,只要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有新上任的领导,张德军就提前去接触,不厌其烦地宣传离休干部政策,避免由于领导干部不熟悉有关政策与老同志发生矛盾。由于县社保公司工作人员变动,新接手人员没有认真查阅离休干部档案,一位老同志2001年和2003年两次调整离休费都没有兑现。张德军听说此事后,马上与县社保公司取得联系,足额进行了补发,老同志很高兴。1999年以来,他协调解决拖欠离休干部“两费”350余万元,争取省财政“两费”保障资金300余万元,实现了离休干部“两费”零拖欠。 落实离休干部政策,关键还是要有一套根本性的办法,要靠制度解决问题。张德军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积极向县委提出建议,在白城地区率先建立起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两费”拖欠问题。 近两年,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张德军把贯彻省里文件精神和本县实际结合起来,起草了《关于做好企业离休干部集中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又先后到长春、吉林等地学习考察。县委决定从2006年起对全县离休干部实行集中管理,他提前运作,在2005年年末就完成了企管中心的筹建和部分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接收工作。 二、千方百计为离休干部改善活动环境 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得少,原来的离休干部活动场所和设施比较简陋,满足不了老同志活动的需要。为了改善条件,张德军通过向上级积极争取和社会赞助的形式筹集资金,带领全局同志先后三次对离休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彻底改造,先后购置了活动设备和服务车,增加了活动项目。为了节省开支,他将维修、粉刷墙壁每平方米25元的价格压到18元。在楼顶防水工程中,他发现每卷油毡纸少了两公斤,硬逼着包工头换回了符合标准的油毡纸。用节省下来的资金新购进了高标准的综合健身器、台球案、乒乓球台和音像设备。为使老同志能够清静、安全地活动,他在活动室周围修了仿古院墙,院区的草坪用铁围栏杆进行了全封闭,楼内台阶重新安上了助老楼梯扶手。 2005年,他又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投资新建离休干部活动中心楼。为确保施工质量,他与施工队同出同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两次昏倒在工地。经过五个月的紧张施工,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离休干部活动中心楼提前顺利完工,大楼窗明几净,楼内设有老干部大学教室、阅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象棋室、纸牌室和健身房等。他还带领大家自己动手推车拉土,起早贪黑,苦干一个月,动用土方1600余立方米,将一个长30米、宽25米、深2米左右的大土坑填平,建成了一个标准的门球场,使老同志又多了一块活动的场地。 为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他争取资金购置大批书籍,增加了图书阅览室的藏书量。组建了离退休干部合唱团,经常活跃在全县的文艺舞台,近几年每逢“七一”、“十一”和春节团拜会,老干部合唱团都参加演出,用歌声歌颂党、歌颂新时代。 三、尽心竭力为离休干部排忧解难 几年来,张德军针对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等问题,带领同志们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千方百计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题。在工作中,他坚持走访离休干部,有事没事经常到老同志家走一走、看一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就地就可以解决。对抗日离休干部和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同志,他更是给予特殊的关照,隔个十天八天就要跑一趟,去不了就打个电话问问。星期天、节假日,在离休干部的家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还做到了离休干部患病卧床不起必到,离休干部病故必到,离休干部再婚必到,离休干部遇到意外和困难必到。他把全县离休干部按居住区域划分为10个责任区,由工作人员分别包保,把工作的触角从原来被动地坐在机关里解决问题,变为主动延伸到老同志居住的社区,延伸到老同志的家中,几年来,张德军在走访离休干部中解决老同志的实际问题180余件。有一位离休干部卧病在床,房子遭雨毁坏、子女下岗。他听说后,积极向县委汇报,为这位老同志的两名子女安排了工作,还协调财政部门拨款为他维修了住房。有位离休干部家住土房,年久失修,雨季有受水害的危险,他多次去查看情况,雇车拉土加固房墙,使之安全渡过汛期。还有一位老同志盖房六年没有办产权证,张德军先后五次到有关部门协商,最终了却了这名老同志想为老伴留下一份合法财产的心愿。另一位离休干部患癌症两次手术,一万余元药费不符合规定,他听说后,立即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照顾,这个老同志临终前让家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为了密切同老同志的感情,张德军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年大年初一,他都分别打电话给老同志拜年。逢离休干部过生日,张德军都为他们寄去装祯精美的生日贺卡。他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热茶相敬,一腔热情办事”,每天都有百余人来老干部局活动,使老干部局真正成了“老干部之家”。他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老同志的认同和赞誉,多次写感谢信、送壁画和锦旗。几年前,县委调整干部,组织上准备调张德军到新的工作岗位,许多老同志听到消息,找到县委领导,强烈要求张德军继续留在老干部局工作。老同志说:“张德军对老同志尽到了儿女之情,我们舍不得离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