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 所以不平凡 ——记中央党校离退休干部局服务处处长张立春

2016-12-30 13:57|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24| 评论: 0

    在中央党校,说起老干部工作,人们就会想到张立春,说起张立春,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老干部工作。28年的缘分,已经让张立春与老干部工作紧紧地融在了一起;28年的付出,已经足以让张立春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像金子般熠熠生辉。

比亲儿子还孝顺

    在一般人看来,老干部工作听的牢骚多,麻烦多,但是张立春却常说,中央党校的老干部职级高、资历深,是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能为老干部服务是他毕生的光荣。他自己给自己约法三章:老干部家里有困难,及时登门帮助解决;老干部住院,到医院探望;老干部去世,帮助操办后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真正这么做的,这一做就是28年。

    中央党校的老同志有1000多名,大大小小的事情十分琐碎,但老干部的工作无小事,任何事情都疏忽不得,马虎不得。为了能够精心照顾好老同志,张立春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老干部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并且还清楚地标记出:哪些老人长期卧床需要上门服务、哪些老人空巢独居需要经常问候联系、哪些老人病重住院需要常常看望,等等,这样他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小本子上记着的就是他心中最惦记的事情,每天他都要把小本子拿出来翻几遍,以便最及时、最有效地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离休干部周逸患有风湿性腿病,疼得下不了楼,找到张立春,他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下了楼,并且全程陪同老人医院就诊。离休干部吕桂芝由于腿骨折,去医院治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每一次治疗都是张立春想办法把老人从六楼抬下来送到医院,毫无怨言。

    丧葬工作也是张立春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老同志去世后,从开协调会、联系殡仪馆,到起灵、举行告别仪式,再到办理骨灰上墙手续、安放骨灰,这中间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协调,尽最大努力让家属满意,领导放心。这一件件在旁人看来简单琐碎的事情,张立春都一丝不苟做到尽善尽美,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真心关爱这些老人,这儿女般的情怀深深感动了老同志们,他们纷纷写信给局领导,称他比自己的亲儿子还孝顺

看病号专业户

    在张立春看来,老干部工作就是要强化感情意识,要用儿女般的深情,在感情上贴近老同志,急老同志之所急,想老同志之所想,努力把涉及老同志的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实,真正让老同志满意、放心。

    医院和殡仪馆是很多人不愿涉足的地方,而张立春从不推诿,在他28年的工作中,医院、殡仪馆、办公室三点一线就是他工作的主色调。北医三院、西苑医院、309等医院,他几乎每周都要跑好几个来回。很多医生、护士都认识他,一见到他,就会问,今天看哪位老同志啊?他们都称他是看病号专业户。老同志生病时,他不但去医院及时探望,还要向医生详细了解病情。由于和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很熟,有时老同志住院没床位,他就主动联系科室或者病房,想尽一切办法让老同志尽快住进医院。遇到有的老同志患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住进医院时,他不顾医护人员离病人远点的忠告,戴上口罩照常进行探视慰问,还把耳朵贴在老人嘴边,倾听老人时断时续的话语,从不嫌弃。对于一些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同志,只要病人家属通知他,不分白天黑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助病人家属处理各种情况。而遇到有老同志报病危时,他更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和家属保持联系,提醒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工作。28年来,他到医院探视的次数很难用数字来统计。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反映出人的灵魂。他对老同志那份细微之处的关爱,不仅让病人和家属感动,还深深打动了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感慨地说:张老师对老人的那份细心,好多子女都比不了。

送老同志走好最后一程

    老干部丧葬工作与一般的服务工作不同,不仅需要有耐心、爱心、诚心,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张立春28年的工作中,先后为230多名老干部送走了最后一程,用他的话说,老同志都是打江山、创基业的功臣,送他们走好最后一程就是在为自己积德行善。

    2008年的腊月二十九,离休干部邓光荣女儿打来电话,说邓老去世了。此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钟了,张立春二话不说,不顾天寒地冻,立马起身赶往309医院。到了医院之后,根据家属不存放遗体的意愿,张立春马上决定连夜送往八宝山殡仪馆。虽说去八宝山已经无数次了,但在夜间护送遗体到八宝山他还是第一次,说实话当时他的心里是在打鼓的,也觉得恐惧。但是考虑到家属同样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为了不把这种恐惧的情绪蔓延开,他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和家属商量老人的后事,帮他们出主意,提意见。到了八宝山,他敲开大门,把遗体送到火化车间。整个过程他都做得非常镇定,非常圆满,没有出一点纰漏。2009年,离休干部惠香香患脑血管病在家中去世,张立春夜间得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当时家属还处在悲痛之中,束手无策,他赶紧帮助联系太平间,联系运送遗体的车辆。由于老人家在四层,抬遗体下楼非常困难,他又连夜联系到人,想办法把遗体抬到楼下,送到309医院太平间。家属们都十分感激,十分满意。

    丧葬工作在普通人看来一想起就紧张害怕,并且时限性还很强,不分白天黑夜,常常双休日、节假日也难以休息,但是张立春就是用对老同志满腔的爱,对工作满腔的热情,送老同志走好最后一程,让他们走得安详,让家属得到安慰,赢得了家属们的信任与赞赏。

因为爱而收获爱

    时光如白驹过隙,张立春从27岁开始从事老干部工作,一转眼就28年过去了,昔日老同志眼里的小张转眼成了老张,当初的年轻小伙子,如今也已过知天命之年,他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老干部事业。局里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人问他:你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老干部服务工作,你后悔吗?他回答说:只要你真心爱这项工作,就不会觉得老干部工作琐碎,清贫,无前途。

    28年来,张立春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用他宽广而深厚的爱,温暖了老干部的心,赢得了老干部的称颂,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和好评。他9次被评为局级先进个人;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考评为优秀,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被北京市评为万名孝星之一。无论是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还是担任处室负责人,他始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同事。在张立春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他所在的处室也先后两次被中直机关评为文明窗口单位。面对成绩和荣誉,张立春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的工作不过是从一个起点又到了另一个起点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老干部工作永远都没有终点。

    春雨润物细无声,张立春就是这样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工作,把一件件积善行德小事认认真真做好,用爱诠释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质朴的高尚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