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美丽的南盘江畔,有一位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党的老干部事业的共产党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掌声,23年来,她以共产党人的执著信念和高尚情怀,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老干部工作中,用热情和行动传递着党对离退休干部的关怀和温暖,赢得了组织上的肯定,被人们称赞为“老干部的好女儿”。她就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蔡丽玲。 为老干部倾心竭力舍小家为大家 离退休干部一辈子为党和国家“推磨拉车”,许多人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蔡丽玲经常说:“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要像儿女一样孝敬他们,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县136名老干部的性格脾气、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居住住址等她都了然于心,每一个老干部的家门口,都留下过她深深浅浅的脚印…… 只要谈起蔡丽玲,家住泸西县三搪乡的离休干部赵国芳就激动地连声说好。赵老住在至今不通公路的山区,长期患病,卧床不起。蔡丽玲每年都翻山越岭步行十几公里去看望赵老,至今已坚持了9年。当看到老干部家庭困难的情况时,除单位帮扶外,蔡丽玲都伸出援手,个人累计捐款超过1万元,帮助赵国芳和其他困难老干部渡过难关。赵国芳感动地说:“共产党好啊,远在穷山沟里有人来看我,你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春去春来,寒暑更迭。她23年如一日,坚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老干部最需要的地方嘘寒问暖、探望慰问、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老干部齐口称赞:“她就是我们的好女儿。” 对每一位老干部,她都倾心尽力,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对自己的父母却没能膝下尽孝,甚至留下了遗憾。1996年,患癌症的父亲病重在床,那时,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她特别繁忙,直到父亲离开了人世,她都没能好好地陪父亲一天。父亲走后,她发誓要照顾好母亲。年近八十的母亲患糖尿病,伴有并发症,随时需要人照料,可工作一忙,她就顾不上了。有一次,她母亲住院7天,快出院了她才去看望。她的姐妹对此很有意见,都侧目相向。面对姐妹的不理解,她泪流双颊,默默无语,只是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从医院回到家,母亲对她说:“孩子,你父亲也是离休干部,你把全县的老干部照顾好,老干部都说你好,我就高兴,你安心忙自己的工作吧!”母亲朴实的话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她的心。 以政策和服务架起老干部“连心桥” 1989年4月,蔡丽玲调入泸西县委老干部局工作,先后担任过老干部局出纳、会计、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局长。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没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就难以胜任。刚开始,蔡丽玲经常被老干部问得“卡壳”,这促使她萌发了学习的念头。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坚持挤时间学习,认真钻研老干部工作政策。先后用于学习记录的笔记有22本,字数达17余万字,内容涉及老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管问她什么时期的政策,她都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常说:“在老干部局工作,心里要装着老干部,老干部要不是遇到实在难忍的委屈和困难是不会来找我们的,人人都会老,我们不照顾好他们的今天,谁来照顾好我们的明天呢?” 她的学习劲头感染了身边的干部职工,也带动了老干部。结合实际工作,她创造了老干部学习“点学法”与“自荐法”,每月下旬向老干部发放“点学表”,让老干部们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在下一月的学习活动上进行传达。同时,请老干部每人每周自荐一份学习内容,在周学习会上交流;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交心谈心活动,向老干部介绍国际国内形势,通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老干部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豪情满怀,永葆革命本色。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老干部工作也开始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紧贴时代脉搏,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2010年夏天,她带领办公室人员冒着烈日,深入全县8个乡镇、12家县属部门、47位离退休干部家中调研,与他们谈心交流,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泸西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四制度一活动”等系列关爱服务举措,架起了党和老干部之间的“连心桥”:一是文件查阅制度。系统收集老干部工作文件,并将自己多年学习摘抄的政策知识整理成册,供老干部随时查阅。二是沟通联系制度。分工负责,明确责任,要求工作人员每个月与老干部直接联系一次,全面了解掌握老干部的身体、思想、生活情况;每两个月与离休干部的子女联系沟通一次,促进家庭、子女共同关爱老干部;每个季度与老干部所在单位联系沟通一次,促进双方共同做好老干部工作。三是走访谈心制度。每个月开展一次登门走访看望活动,了解情况,解决困难;每两个月开展一次谈心交流活动,向老干部介绍国际国内形势,通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居住外地的老干部定期联系,让老干部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是专人服务制度。即对生病住院的老干部及时入院探望慰问,了解病情;住院治疗期间指定专人联络,与县医保中心协调办理相关手续,与老干部所在单位协商解决急难问题;对病愈出院的在两周内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医疗费报销等相关情况。五是开展生日送温暖活动。每逢老干部的生日,她和局领导亲自前往,给老干部送去蛋糕、鲜花和祝福。“四制度一活动”的开展,使泸西的老干部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使老干部们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在幸福快乐中安享晚年。 勇于开拓争创老干部工作一流 泸西地处边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老年人没有像样的活动场所,一些离退休支部的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此,2007年,她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从“窘迫”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及时挤出672万余元,建起占地面积19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于2009年11月投入使用。建设过程中,她又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为老干部活动中心配置了设备设施,把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造成全省设备设施最齐全的县级活动阵地之一。 2009年底,泸西县老年大学喜迁新居,成为老干部们奔走相告的盛事。了解情况的人知道,蔡丽玲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2006年,老年大学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开班办学,她废寝忘食地查阅相关资料,多次组织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到省老年大学等地“取经”。招生时,她多次到社区、乡镇、学校等单位征求招生意见,起草《泸西县老年大学招生征询意见表》,带领职工到街上宣传和征求意见。“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第一届就招生157人。经过5年的发展,泸西县老年大学累计招收学员1000余人,现有舞蹈、声乐、书画、二胡、葫芦丝、电脑、电钢琴7个专业班,工作人员5名,教师8人。从当初简陋的学校,发展成为设施完备、师资精良、学员较多、初具规模的老年大学,并率先在全省老年大学中第一家实行了义务教育,被省老年大学协会表彰为2010年度老年教育先进单位。 2011年4月,在泸西县社区村寨和网吧等各个场所,开始活跃着一支支以老干部为主体的“五老先锋队”,这是蔡丽玲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出的一个创举。为了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她联系实际,组织165名离退休老干部成立了“五老先锋队”,即:老干部政风行风巡视先锋队、老干部宣讲先锋队、老干部网吧监督先锋队、老干部文艺宣传先锋队、老干部文明督察先锋队,为广大老干部党员“创先争优”选好载体、搭建平台,为构建和谐泸西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一做法受到了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并作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先进经验,在红河州推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级组织和群众给予她崇高荣誉。1997年,蔡丽玲被省委办公厅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老干部先进工作者”。自她担任老干部局局长以来,泸西县连续6年荣获红河州老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成为兄弟县市一致看齐的“标兵”。 时光流转,岁月更替。一晃23个春秋,如今的蔡丽玲青春不在、容颜已改,性格也变得内敛成熟了,但她对老干部工作的忠诚与执著没有变,对老干部群体的呵护与关爱没有变。在她热爱的老干部工作岗位上,她依然矢志不移,豪情满怀,用青春与汗水践行着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用真诚和激情书写着人生绚丽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