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秋,史寿元由组织安排到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的岗位上,改变了他的工作轨迹。当过兵、做过教练、蹲过基层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默默地为老干部奉献真情,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十年多的辛勤奉献,不仅演绎出一个个辉煌灿烂的精彩,而且他至今依然坚守着一份为老干部热情工作的执着。 心存感恩,点燃激情 刚上任之初,过了不惑年龄的他对老干部工作全然陌生。在许多人眼里,老干部工作就是提提蛋糕、拎拎水果、探探病房、送送花圈,一份高级保姆的活;老干部局既无权也无钱。曾有好心的朋友劝他:为老干部服务干得好走不了,干不好受不了,还是不要涉入老干部工作。 尽管从事老干部工作对他来说纯属偶然,然而,他想组织把他从市体委副主任的岗位上调过来,就有组织的期望。因此,他及时调整心态:想想老红军,他们为了后人的幸福,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想想老八路,他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撒热血;想想革命前辈,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再想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组织对自己培养多年,自己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于是,他点燃工作激情,认真查阅有关老干部的政策、文件、资料,钻研业务知识,及时把握住工作特点;深入基层和老干部中,倾听基层和老干部的呼声,虚心请教老干部,很快掌握了老干部的心理,从解决老干部反映的热点、难点入手,叩开老干部工作之门。市委老干局下属有两个单位因租金问题,老干部反映很强烈,他马上召集两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及老干部代表召开现场办公会,坚持“尊重历史,自然消亡”的原则,做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调解疏导,要求两个单位各让一步,最终平衡了两个单位及老干部的诉求,圆满解决了多年的纠结,赢得了老干部的好评。 虚功实做,平凡之中显身手 老干部工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做得鲜活、做得出彩,平淡之中显奇效,他知道仅凭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关键要取得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高效转动“引擎”;凝聚老干部队伍的心,激活一潭水;触摸老干部的心,映红一片天。 建立激励机制,鼓舞士气。就在他上任的第一年,通过多方协调,建立了老干部工作激励机制。从1998年开始,市委老干部局每年都与县区老干局、下属单位签订《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把未签订责任书的市直单位一并纳入考核评比,每年争取政府10多万元经费对老干部工作者进行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是从那年起,市委老干局每年都坚持举办老干部工作者业务培训班,每期培训后都要组织干部职工到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到发达地区学习典型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激发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坚持5年召开一次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双先”表彰大会,营造了栓心留人的工作氛围。 叠出实招,做实好事显真情。他善于用清晰的思路和富有远见的胆识,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老干部两个待遇政策的同时,出实招为老干部谋实惠。1999年,他主动汇报,多方协调,经过市委领导批准,建立了老干部特困资金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注入老干局,适时帮助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形成帮扶长效机制。从1999年起,他多次与市财政协调安排专项经费,坚持每年走访一次省内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并提高了慰问金额;每两年走访一次省外易地安置的老干部,至今共走访省内易地安置老干部60余人次,走访省外易地安置老干部90余人次,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了老干部的心坎上。2000年,他深入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调查研究,向市委提出管理服务方案并得到市委的同意,把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金、医药费及其他政策性费用在全省率先纳入同级财政全额承担,把改制和破产企业无主管部门的离休干部纳入同级老干部局管理服务,全市260多名企业离休干部吃上了“定心丸”。2000年,他多次到市干休所调研,充分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向市委领导汇报老干部住房原地拆除重建方案,市委书记办公会决定,由老干局牵头,联合财政、建设等部门新建老干部住房。他一边向财政争取老干部租房资金,一边邀请省里的专家规划、设计,同时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历时一年多,46户老干部拥有一套崭新的住房,在全省首屈一指。 创新理念,勇夺标兵。他刚上任之初,县区还没有一所老年大学,没有一个像样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个别县有老干部活动中心也只是政府划拨的面积很小、房子老旧的场所。他想,要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首先要改善老干部的学习活动条件。因此,他多次到县区调研,与县上的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沟通,研究建设方案,争取省上的配套资金,协调市里的补助资金。通过多方努力,到2006年全市一区八县每个县区都建有一所投资不少于300万元、占地不小于5亩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率全省之先双双实现“满堂红”,为老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活动条件。2005年,随着老同志就读玉溪老年大学的迅猛增加,办学经费不足、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同窗”的老年大学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同志的需求,他多次向市委领导汇报,与相关单位协调,争取了对市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实行每年30万的财政定额补助。2006年初,他再次为市老年大学奔走,争取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投资3000万元建盖老年大学新大楼。建设期间,他每周至少要到施工现场三次察看,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建设,一幢设计新颖、风格独特、外形现代美观的教学楼,矗立在聂耳音乐广场傍,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地标风景。大楼共6层,教室20 间,使用面积达 智谋长远,巧奠基石。2006年,他在市委常委会上汇报,声情并茂,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不到二十分钟的汇报,老干部门所需解决的六大问题常委会全票通过,一次性全部解决了老干工作中的困难。曾有几个常委悄悄地说:史局长,你真厉害!还没有哪个部门汇报的所有问题能在常委会上全部解决。那年,由财政投入翻修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兑现了市直企业离休干部42人的住房补贴;更新了市委老干局的两台工作用车;表彰了县(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确定和建盖市老年大学新大楼,并大幅提高办学经费,为老年大学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上任以来,市委老干部局受到中组部表彰一次,多次受到省委组织部、人事厅、老干部局,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连续11年全省第一。 倾情夕阳,坚守一颗平常心 他13年如一日,真诚、真心、真情、真干,为玉溪老干部工作赢得了许多光环,但他没有被炫得飘飘然,依旧当好班,勇往直前。 他经常教育身边的同事:我们是平凡人就做平凡事,要发财就不要到老干局来。他总是把老干部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职工困难优先,在老干系统有非常高的勤政廉政声誉。他的公正廉明甚至有点“固执”和“古板”,他的独生女至今还呆在一个效益很差的基层卫生院,经常当“啃老族”。但他却想方设法为5名老干系统职工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推荐提拔使用了7名老干系统干部。 曾有省级领导说:史局长,您在全省树立了一面旗!市级领导说:“委屈您了史局长,干得那么好!”更有部分老干部直接向市委领导反映:史局长提拔使用可以,平级调动不行。其实,多年前,曾经有分管领导对他提出换换岗位,被他婉言谢绝了:在体育界争夺金杯、银杯,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只要有老干部的好口碑,足矣! 一晃13年,他坚毅地站在平凡岗位上,清苦而快乐,清贫而富足,坚守一颗平常心,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