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载真情暖夕阳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陈甫雄

2016-12-30 13:37|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04| 评论: 0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这首《爱的奉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响彻大江南北的时候,年方30的陈甫雄毅然投身老干部事业,用心真诚地书写自己的“爱老”人生。

陈甫雄曾在粮食部门和组织部门工作,1983年,当组织部老干科从组织部独立出来成立老干部局时,本可留在组织部工作的陈甫雄,却主动要求到老干部局工作,这一干就是28年。就这样,陈甫雄从科长干到局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党的老干部事业,将爱心和孝心奉献给了曾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老干部。

俗话说:三十而立。一个人在30岁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就是人生的选择。30岁的青年为60岁的老人服务,这就是陈甫雄为自己选择的人生坐标。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老干部,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年轻人做老干部工作,着实让陈甫雄犯愁。老干部想什么、盼什么,老干部爱什么、怕什么,当时的年轻人陈甫雄确实不知道。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学习!

有的人认为,做老干部工作只要学习好党的方针政策、按政策办事就行了,但陈甫雄除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学习了老年人心理学、老年人健康知识、老年人的人生追求等。大量关于老年人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迅速进入陈甫雄的大脑。

老干部的贴心人

“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老干部”,陈甫雄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陈甫雄时刻关注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他精通老干部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善于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落实好全市离休干部“两个待遇”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想方设法去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待遇。在做好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的前题下,为落实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等费用,他不辞辛劳,几乎走遍了有离休干部的所有地方。市直机关、事业、企业离休干部住哪一条街道、哪一条巷子、哪一层楼、哪一户他都熟记于心,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将他称为老干部的贴心人,凡涉及到老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陈甫雄要是没把问题解决好,绝睡不了安稳觉。

老干部们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八步机械厂漏办离休干部的津补贴;华安汽车公司以各种理由迟迟不发放离休干部的津补贴问题。陈甫雄得到情况反映后,多次风风火火地到企业调查了解,做好企业领导的工作及有关政策规定的解释,多次协调劳动和财政部门,使企业老干部的津补贴得到及时落实。

而当陈甫雄了解到富川瑶族自治县把所有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全部纳入财政解决后,他“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条“好经验”,并及时在全市各县(区)推广富川的做法。不久后,钟山县、昭平县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也纳入了财政的盘子(即离休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并且按月拨到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个人账户,保证了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也一并纳入财政负担,像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一样做到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并给予适当照顾。

目前,贺州全市离休干部的各种费用得到很好的落实,从没有拖欠现象发生。

危难之中总有及时雨

陈甫雄时刻惦记着老干部,他对老干部的关爱在市直离退休干部中是公认的。如原地区交通局副局长、离休干部蒋樟桥身患癌症且已经到了晚期,有一次病情突然恶化,需要及时送医院抢救。而此时,碰巧其子女出差不在家,其妻子年纪大无法背其下楼。接到电话后,陈甫雄二话不说,直奔老家,把他从7楼背到楼下,到医院后又从1楼背上留医部4楼住院,使蒋老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后,陈甫雄已是全身湿透。此情此景,蒋老感动得热泪盈眶,当着医生护士的面说:“老干部局的干部就是我们老干部的亲人”。还有一次,一名厅级离休干部突然发病,陈甫雄和另外一名干部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急救,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由于老同志病情过重,就在雄的怀抱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28年来,在陈甫雄那厚重的背上停留过的老干部怕是数也数不清了,面对每一次感谢,陈甫雄总是说:“老人家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2005623梧州发生特大洪水,把原梧州地委大院十几户住在二楼的离休干部的宿舍都给淹了,为了老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陈甫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抢在洪水淹到二楼之前,淌着齐腰的深水,连续奋战24小时,将老干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整个洪水期间,白天组织粮食、肉类、蔬菜和日常用品供应老同志,组织医务人员送医送药,对有病的老干部,立即安排小木船送医院治疗,晚上还坚持值班,由于几天几夜的不休息,洪水退后,陈甫雄却累病了。

2006618清晨,梧州市发生了历史上旱见的特大暴雨,并引发大面积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居住在桂东医院宿舍5名离休老干部受到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接到救助电话时,陈甫雄的母亲抢救了一个晚上,一直守候在旁的陈甫雄不得不放下病重中的母亲,他顾不上休息,与另一名干部一起冲过了桂东医院齐腰深的山洪,绕道奔向老干部家中察看灾情,对两名受灾严重的老干部及时组织转移安置,对其他3名损失小的也进行探望慰问。灾情过后,他四处奔波找上级和有关部门,争取13万多元资金维修了被洪水冲坏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住所,在危难时刻给老干部带去了党组织的温暖,老同志感激不尽。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困难留给了自己,把方便让给了老同志,只要能为老同志做得到的,他都会用心去做,尽力而为。

躬身为老写春秋

在陈甫雄心中有一本老干部的明细账,市直单位每一位离休干部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家庭子女就业情况等等都装在他的脑袋里。长期以来,他的电话就是老干部的24小时救助热线,28年来,他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本色从来没有改变过。

朱志是原商业车队的离休干部,他所在单位经济比较困难,一直没有解决其住房问题,朱老意见比较大,情绪也比较激动。陈甫雄知道后,三进商业车队,二进地区商业局,反复找车队和局领导“谈心”,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最后单位解决了朱老的住房。

2009年,陈甫雄在看望易地安置在南宁的离休干部梁萱时,得知梁老没有享受按当地住院床位费标准报销的情况,他回到贺州后立即找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并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市保中心最后同意按易地安置老干部所在地的标准予以报销,问题迅速得到了妥善解决。

当人们问到是什么力量让陈甫雄对老干部工作如此奉献和付出时,他的回答是:“使命所然”。回答就如此简单,如此平淡。

无怨无悔,真诚奉献是陈甫雄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他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诱惑,曾经有一些市直经济较好的部门要他到经济部门工作,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全身心扑在老干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从不张扬。正是有了这种淡泊宁静、无怨无悔、不追逐名利的宽阔胸襟,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由衷的爱戴。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梧州地区,成立贺州地区,迁址到160公里外的贺州办公。当时要分流400名地直机关干部(其中处级100名)到梧州市工作,陈甫雄是计划到梧州市其中的一员,档案已经移交梧州市,老干部知道此事后,舍不得他。很多老同志一起去找地委领导恳求把陈甫雄留下来,当地委决定将他留下来时,他服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放弃了到梧州市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生活待遇的机会,留在贺州继续奉献他的真诚和对事业的一份爱。

28年的人生历程,28年的真诚奉献,陈甫雄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但他却以一件件为老干部服务的平凡事,充分诠释了新时期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无私情怀和真诚的奉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