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恢复高考后从下乡知青中考起的首届医学院本科毕业生,26岁起就担任县级市计生局局长,历任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分管老干工作十多年; 她,五年前为顾全大局主动放弃有职有权的县级市人大主任职位,来衡阳担任这个只有服务义务的地级市老干局长职位,专做老干工作; 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喊出“对老尽孝,就是对党尽忠”的口号,全力以赴照顾老干部晚年生活,至今仍和爱人两地分居,人家说她亏死了,她说亏了她一个,不亏老同志。 她,最善于从体制机制和法制层面解决问题,抓大事解难题,使老干部工作出现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老干认可的有为有位有威的崭新局面,年年都被评为市优秀领导干部、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获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所领导的单位也年年被评为全市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 她,就是用浓情大爱映红了一天夕阳、衡阳市5万名离退休老同志的贴心人——中共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罗维芳。 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老干部有尊严
罗维芳任老干局长后,首先对涉及21个行管办(局)149家企业大量频繁的老上访问题进行强力解决。她带着局班子一班人深入到这些企业去调研,经常找不到人,别人知道她去找的事都是要钱的事,有意躲她,她就坐人家家门口吃盒饭死等,直到见到面得到答复才走。同事问她:“你当市委副书记时人家死等你,你现在这样死等人家,求人家,委屈不?”她说:“我不管这些,老干部不委屈就好。” 她上任的第二天就有个老干部去世了,当地的说法上任的头七天是忌讳去这些场合的。但为了让去世的老干部及其家属有尊严、有面子,她不顾亲朋的劝阻毅然去看孝,参加告别仪式。老干部家属知情后,叫子女在她面前跪拜叩头表示感谢。逢年过节老干部生病过世得多,但她从不回避。许多老干部家属都知道家里碰上这样的事,只要让罗部长知道就不怕了,就有主心骨了。 有一次她到医院去看望住院的老干部,发现医院由于床位紧就把这个老干部安排住在走廊里的厕所边。她当即找到院方协调,求了好多人,还调动自己大学的同学来做工作,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病房安排好。老人拉住她的手千恩万谢,她却猛作检讨说自己来迟了。 为了到常委会上发言拿出过硬的数据,她马不停蹄地跑企业、搞家访,几乎没休过星期假。有人问她不当有职有权的人大主任却来当这个要名没名、要利没利、只能做孝子贤孙的干部,还到处做矮子求人,人家跑宾馆你跑殡仪馆,人家跑大院你跑医院,人家参加表决会你参加追悼会,人家去送上任的,你却去接下台的,你委不委屈?她还是说,只要不委屈老干部,自己再委屈也值。 她的努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先后七次专题研究老干部工作,建立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成功重新规范移交安置了原已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315名,新改制安置297名。各种政策性补贴、上缴提留金全部到位;建立了离休干部津补贴和医疗统筹金标准正常增长机制,老干部遗孀和配偶的生活补助及医保等九大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全市所有离退休干部的电子档案数据库也全面建立。新改扩建市县两级13个老干部活动中心和98个社区老干部文体活动室,创办省、市级示范性老年大学13所,帮助推动高标准兴建老干部(老年)公寓3所,新设床位5000余张;设立特困老干部帮扶基金,连年举办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大型义诊活动,让老干部更好地享受了应有的尊严。 宁可自己受苦累,也要让老干部活开心
为了抓好四就近工作,她上下奔波,先试点再到全面铺开,建立和完善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251个,完善开办各级老年大学(学校)113所、老年教育辅导站(点)610处,组织老干部夕阳红乐队、书画、健身、棋牌、保健、钓鱼、京剧、乒乓球、集邮等18个老年活动团体、协会,成立了老干部艺术团,设立了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京剧队、风采队、葫芦丝队、腰鼓队、秧歌队。2009年又将基层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公共服务六进社区”活动,督促和帮助街道、社区一级新、改建了一批活动场地,添置了医疗康复、体育健身和远程教学设施,深入开展了老年教育进村(社区)活动,年年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周”老年大学艺术节,老同志们都说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他们感到生活丰富多彩,活得有滋有味,是老干局给他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全市5万多名“五老”人员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和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工作,组织青少年开展“弯腰行动”、“远离毒品”、“告别网吧”等活动50多万人次,先后建立了六个扶贫助学基金、关爱基金、留守儿童基金,为5500多名贫困学子募集发放1500多万元扶贫助学款。除例行活动外,她还开辟老干网站,建立知心对话平台。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严寒酷暑,她经常走家串户,嘘寒问暖,细心体会老干部的需求。她也是50多岁的人了,经常累得腰酸背痛。2010年为接待好省级老干部来衡视察她累到住院,但仍然是白天照样组织安排陪同视察,晚上把老干部全部安排好后才一个人回医院病房输液。她的口号总是工作第一,其它都不重要。 宁可自己受亏欠,也要老干事业上水平
罗维芳到市里工作后,爱人仍留在县里当交警,有时节假日来团聚也总是看到她在为老干部忙这忙那的,她爱人就赌气说不要调到市里来了,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所以至今仍然是两地分居。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了老干事业不当人大主任都算了,还把家都散成了几处。这个中难处和滋味以及所作出的牺牲也只有她自知,但她多是淡淡一笑、是啊,老干部工作者就是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往往是成了老干部的“亲人”,却亏欠了自己的家人。 罗维芳调到市里工作后,单位的福利房和集资联建房都全部分完了。她既没分到房,也没享受过任何房改优惠政策,没拿到过任何住房补助,只有把自己几十年的一点积蓄拿出来买商品房住,这样以来一个家的开销变成了两个家的开销,还有为探亲往返的路费多年下来都不是个小数了啊!更有人说实话,那在县里工作所有的灰色收入也全部没有了,而且经常到老干部家去看望还要自己带点小礼品。这样一来二去,也亏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罗维芳到市里工作后,由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领导变成了一个只能服务听命的服务员,由主流社会中心位置到了边缘地段,在别人看来也亏欠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且她前面的几任老干部局长都当到了副厅级干部,她却很难有说法,有人说她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了,但她总说吃亏是福。 2007年,为掌握高龄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她跑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170多个基层老干部单位和320余户老干部家庭。白天,她走街串户,晚上纂写材料。10余本2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汇就了九易其稿、2万余字的《衡阳市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获得省委老干部局调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为让工作更好地上水平,她在抓自身队伍建设上也下了大功夫。她无私无畏整合资源实行全员竞争上岗,顶着巨大压力改聘了12个长期雇佣人员,多方奔走将20多年来一直未解决的老干活动中心几近自收自支的性质改变成了全额事业单位性质。 在她的带领下,全市老干部门积极履责,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建立了对口联系、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的信访处理机制。她带领全局同志,热情耐心、不厌其烦地接待处理信访2423人次。其中最久的23年老问题,在她手里也得到圆满解决。她代表市领导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干部700多人次,到特殊情况老干部家上门看望慰问780多人次,为老干部过生祝寿500多人次,接待外地来衡参观访问的老干部和工作人员1500多人次,为老干部解决具体困难300多件次,为老干部联系看病住院610多人次,临终看望关怀300多人次,代表市委政府为他们组织遗体告别仪式256人次,处理医患矛盾45人次,安葬纠纷7次等。这些事看起来平凡,但要多年坚持并一一做好并不容易啊。 她顾全大局保稳定,尊老敬贤树形象,理顺关系建机制,抓好管理上水平,用她的浓情大爱映红了湖南衡阳一天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