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铸辉煌 ——记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陈文堂

2016-12-30 11:3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684| 评论: 0

在湖北枣阳,只要提及那个衣着朴实、为人低调、和蔼可亲、内心却热情似火的陈文堂,许多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一心只为老干部着想的公仆局长。而枣阳市委领导则给了他这样的评价:“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真情,的确难得。”

一颗平凡心,在开拓创新中谋发展

1999年,陈文堂走上了枣阳市老干部局长的岗位。上任时,正值枣阳财政状况处于低谷、离休干部“两费”严重拖欠的困难时期。如何走出“两费”前清后欠的怪圈?他带领同志们一头扎进基层,在走访调研中寻求治本之策。经过两个多月紧张工作,他们向市委提出建立离休费保障机制的建议得到采纳。从当年6月起,全市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率先在襄阳市实行离休费社会化发放。2002年,他们结合枣阳实际,逐步建立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使离休干部“两费”在“三个保障机制”下得到根本落实。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破产改制后离休干部如何安置和落实待遇问题,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面对新挑战,陈文堂与同志们一起,主动寻找政策和法律依据,提出“政治待遇由主管部门负责,经济待遇由财政供养”的安置和管理办法。市委十分重视这一建议,专门以市委文件下发通知。全市先后有62名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交由市财政供养,交由主管部门管理,并单独成立4个离休干部党支部。中央组织部《情况交流》对此进行了报道。

针对部分离休干部家庭生活等特殊困难,陈文堂以勇于创新精神,向市委提出建立离休干部特困帮扶基金的建议,争得了市领导支持。20045月,市委下发了第6号常委会议纪要,决定由市财政每年列出20万元预算经费,专门用于解决老干部特殊困难。随后,他们又出台特困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帮扶机制。此项工作走在襄阳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襄阳市委老干部局专门下发文件推广这一做法。

随着“三个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陈文堂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提出把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离休干部“双高期”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等问题,他在全市推广了设立老干部交心室的做法,并建立交心谈心制度,使老干部的一些思想和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他们坚持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做‘五好’老干部”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有力地促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20069月,襄阳市委老干部局在枣阳召开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现场会;20072月,他们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介绍发挥老干部作用的经验,还在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会上交流了经验。吴店镇离休干部高正东、平林镇退休干部王心荣还分别被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在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上求突破,也是陈文堂十分关注的内容。多年来,坚持把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全市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年底综合评比检查,并作为市委表彰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他采取召开现场会、组织交流比赛等办法,引导各单位投入资金,建设完善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目前,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都建有各类活动室、门球场、老年大学教室于一体的老干部活动场所,城区每个局级单位除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外,还建有46个门球场,较好地满足老干部学习活动需要。同时,他们采取成立老干部党校、开展远程教育、实行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促进了老干部学习活动方式的创新,并多次在全省老年大学建设会上介绍经验。

一些平凡事,在真情服务中献爱心

凭着对党的老干部工作的热爱,他始终把老干部视同自己的父辈,怀着深情厚谊,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服务。

2002年夏,市商业贸易行业协会离休干部李明全向他反映,因房顶漏雨室内潮湿,导致风湿病复发。陈文堂当天就去查看实情,先后多次找其主管部门协商,并筹资5000元,及时为李老干整修了房屋,抬高了地面,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2009年秋,离休干部彭祥辉因住房临街拆迁,被安置的房屋离医院较远,看病就医不太方便,老人找到他诉说了想法。他当即同工作人员一道访三天,终于在市医院内为老人安置了一个“新家”。老干部赵大佑清晨上卫生间,突发心脏病,大小便失禁,呕吐不止,其老伴电话告诉他后,他急忙给120急救中心打电话,然后跑到赵老干家中实施急救,还为老干部清除呕吐物,擦洗大小便。离休干部王明举身患癌症,老伴住闲且常年有病,儿子下岗待业,孙子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市委专题汇报,由市委书记作为其帮扶责任人,市委老干部局将其列为帮扶对象,先后为王家解决帮扶资金3.7万元,还帮其孙子找到一份工作。他的举动,让许多身陷困境的老干部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服务老干部,重在细节。在多年的实践中,他摸索一套服务老干部的做法和制度。他倡导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建立了老干部信息库,印制了亲情联系卡,实行工作人员每月走访一次离休干部制度。逢年过节,他带领同志们提着慰问品,拿着慰问金上门嘘寒问暖;老干部参加重要活动或参观考察,他参与研究每一个细节,认真组织,力求让老干部舒心满意;老干部生病住院,他坚持到医院探视,向老干部送去温暖。多年来,他就是以这种“宁可自己多吃苦,不让老干部一时难”的实际行动,用他默默无私的奉献,被老干部誉为“贴心人”。

一个平凡人,在创先争优中树形

“要干就干一流,要争就争第一。”在工作中,陈文堂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措施,先后在全省、襄阳市相关工作会议上交流了自身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强化学习。坚持每年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半年检查一次学习心得或闭卷考试,每周一学习目标;在局机关开展了“讲正气”、“争当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等演讲竞赛活动。

强化作风。他带领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开展60多次大型调研活动,有370多篇调研文章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和会议交流,他个人有18篇文章在省、市获奖;通过实施老干部信访承诺制,连续8年未出现过越级和集体上访。

强化机制。在他的倡议下,局机关多年坚持开展创建“四型机关”、“三比三争”活动,即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型、服务型机关,以及比素质、比业绩、比形象,争创先进老干部局、争创先进科室、争当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每月进行一次群众测评,兑现奖惩,不断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促使老干部局机关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

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精神。十多年来,陈文堂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满腔热情、心血和智慧献给老干部事业,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突出的业绩。枣阳市委老干部局先后三次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次被评为襄阳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