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干休所所长刘长坤是一位满怀爱老之心、常谋为老之策、多做爱老之事的人。他从部队转业到老干部局工作26年,特别是兼任干休所所长以来,为老干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干休所的老干部们无不感慨地说:“刘所长是一个好所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他当所长,我们放心、顺心、舒心。” “为老干部服好务是干休所工作人员的天职”
2004年9月,刘长坤到市干休所任所长,他一上任就牢牢抓住“为老干部服好务是干休所工作人员的天职”这一理念不放松。为使干休所每位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这一理念,先后在工作人员中开展“没有老干部,就没有干休所”、“人人都会老、人人要敬老”和“我为争创省级示范干休所作贡献”等一系列大讨论,提出了为老干部服务实行“零距离、全天候”的要求。人人联系实际,查找不足,着重解决在思想认识、敬业精神、工作标准、服务态度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干休所逐步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和谐的氛围。他上任后坚持每年至少两次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每逢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对困难老同志每季度进行一次走访,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党课上门”,对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实行动态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人人都敬老,人人会敬老”在干休所已成风气。 为推进干休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多次组织中层干部到外市兄弟所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制定了《干休所工作制度》、《办公室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职工考勤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卫生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同时,又细化了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标准,进行量化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工作队伍的活力。 善抓大事,勇抓难事,老干部才能真正满意
刘长坤刚上任,就把改善老干部居住条件作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干休所东院始建于1978年,是砖混结构,楼基出现下沉,各种电缆老化,管道锈蚀严重,已属危房,严重影响了老干部的正常生活。由于当时老干部住房都已房改,政府将不再给予优惠政策,城市规划也没有列入范围,短期内没有重建开发的可能。面对这一难题,他在广泛征求住所老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几经周折,争取到向市委书记办公会汇报的机会,最终使干休所的翻建方案顺利通过。一幢新型老干部住宅楼已于2006年10月建成。老干部搬进新房后,高兴得无以言表,不少老同志燃放起鞭炮,从内心里感激刘所长。 干休所西院冬季取暖一直是困扰老干部的一大难题。每到冬季,老干部反映室内温度较低,身体受不了。他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先后三次专题研究,并与供热方反复磋商,终于改装了部分单元管道,签订了温度标准协议,并聘请了八位供热监督员,使供热状况较前有了明显好转。为彻底改变供热不足的被动局面,他积极向市财政争取资金,把院内自来水和暖气管道进行了全部更换,并新建了一座中型的换气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院冬季取暖问题,老干部们非常满意。几年来,他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题,大到住房、子女就业,小到家庭、生活琐事,累计不下几百件次。 “子女应如何对待父母,我们就应如何对待老干部”
老干部都有过骄人的业绩和曾经的辉煌,他们对党和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如何让他们健康长寿,是刘长坤一直思考的问题。根据寒暑季节的更替,请专家讲解医疗卫生和养生保健知识;为让老干部在延年益寿上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还邀请百岁老干部现身说法,谈体会,讲经验,所里的老干部竞相仿效之。为了了解掌握每位老干部的身体及生活状况,为每位老干部和遗属建立了健康档案;把老干部子女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电话一一统计,装订成册,时刻保持着与他们的密切联系。 刘长坤不仅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以儿女之心对待老干部。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起模范带头作用。 每逢老干部生日,他都坚持送鲜花、送蛋糕,举办生日庆典。近8年来,从没有落过一次,为老干部或遗属祝寿达245人次。 易地安置在所里、原浙江省医药公司副经理齐钦,已88岁高龄,被诊断为癌症晚期,生命垂危,身边又无子女。刘长坤亲自靠上,使齐老从住院抢救、丧事处理到骨灰安葬等各项工作都处理得圆满、顺利。2010年,所里一位老干部和一位遗属前后两天相继去世,刘长坤安排全所工作人员齐上阵,由于分工具体,合作默契,两人的后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老干部张绍颜去世后,他从查档案、写生平、主持词到答谢信,从联系遗体运送到办理火化、骨灰安放等,冒着40多度的高温坚持到最后,张老的孩子们深受感动。 “创新思路,老干部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近年来,刘长坤着力在开源节流、二次创业,实现干休所工作模式由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上,动脑筋,想办法。2006年,抓住东院新建老干部住宅楼的大好时机,多方筹资在商业繁华地段盖起了两层商用门面楼;同时对东院旧楼进行了改造和维修,对外出租。所里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为提高住所老同志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也为干休所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老同志“零距离,全天候”的服务,使不少老干部焕发了青春,自觉地为社会再作贡献。2010年7月份,聊城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来干休所进行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走访活动,95岁高龄的住所老干部许子厚,从自身经历讲起,谈了自己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在聊城市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许老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到市民政局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市民政局领导和同志们深受感动,《聊城晚报》以“九旬老战士,捐出一千元”为题作了详细报道,将慈善捐款再次推向高潮,市委书记予以高度评价和赞扬。《聊城晚报》开辟“血色记忆”专栏,所里多名老干部认真撰写回忆录,他们的英雄事迹刊登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的果实。刘长坤担任干休所书记、所长以来,基于爱心,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使干休所的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2005年12月,市干休所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亲情服务年”先进单位;2008年5月,荣获“聊城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同年,干休所被评为“省级示范干休所”;2010年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东、西两院老干部党支部曾四次荣获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无不饱含着刘长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