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泰山,泱泱汶水,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泰山文化;拳拳之心,赤胆忠诚,铸就了平凡之中的不凡业绩。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孙广禹,任职十余年来,始终怀着对老干部工作的满腔热情,在为老干部服务的一项项具体工作中,诠释着他的忠诚和真爱。 想方设法,急事先办
2001年,孙广禹上任伊始,为了摸清全区400多名老干部的情况,他一家一家走访,一事一事了解。常常是白天走访老干部,晚上在办公室看文件、学业务,深更半夜才回家。当时,由于行政区划变更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部分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出现了困难,特别是“两费”拖欠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个别老干部去区委、区政府上访。老干部费心劳神不说,区机关正常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为此,孙广禹采取抓领导、抓协调、抓调度等措施,不怕碰钉子,不怕多跑腿,天天缠着有关领导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上任当年就三次争取区财政资金清欠多年拖欠“两费”,彻底解决了离休干部“两费”长清长欠、前清后欠的问题。为保证离休干部“两费”能够长期落实到位,泰山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统一规定的支付项目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及时报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市委老干部局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目标。 在孙广禹的努力下,从2003年1月开始,全区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从2004年开始,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与机关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持平。同时,全区乡镇离休干部“两费”正式纳入区级统筹,与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费实现了项目一致、标准一致、同步增长。2008年7月开始,全区离休干部津贴补贴按照同级在职人员的增长水平全部落实到位。 “做老干部工作,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亲人那样,投入满腔热情,才能做好!”这是孙广禹常说的一句话。离休干部王金第,1969年11月由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易地安置来泰安,所住公房因行政区划变更而产生了产权纠纷。为了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孙广禹经常去王金第家中走访,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对房屋进行修缮,保证不出现漏雨和险情。后来,孙广禹又多次到市区房管部门协调,终于在2006年为王金第办理了房屋确权手续,王金第对组织非常感激,主动将珍藏多年的中华苏维埃时期的硬币、纪念徽章捐给区档案馆。 创新模式,倾情服务
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和退休干部逐年增多的实际,孙广禹充分发挥城市社区资源优势,逐步探索建立了“3+5”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模式。“3”,即:区、街道(镇)、社区三级服务体系;“5”,即: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的五大平台:学习活动平台、生活照料平台、医疗保健平台、精神慰藉平台、紧急救助平台。“3+5”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模式的应用,保证了老同志在社区内需有所应、困有所助、急有所救。该做法被泰安市推广,并在泰山区召开了全市离休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现场会。泰山区被评为“全省老干部亲情服务先进单位”。 原济南回民医院离休干部张美兰,一生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后,年事已高的她陷入困境。通过社区服务平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孙广禹安排有关人员做好周到服务的同时,多方联系,为张美兰老人找了养女,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使年近百岁的张美兰其乐融融地安度晚年。 健全网络,丰富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干部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日益多样化趋势。为让老干部满意,孙广禹创新服务思路,从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活动网络入手,逐步实现了学习活动场所由上到下、由点到面,上下一体、点面结合的转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14个基层活动室被命名为市级示范老干部活动室。 他上任前,泰山区一直没有老年大学,老干部求知求乐的愿望得不到很好的满足。2004年,他多次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汇报,用诚心和韧劲感动了领导,成立了泰山区老年大学。2004年9月,老年大学开学典礼时,老干部们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校园啦!” 老年大学开学之初,硬件是有了,可软件还是空白。为了强化管理服务,孙广禹这个一局之长,亲自组织制定老年大学教师聘任、学籍管理、学员守则等制度。老年大学做到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日日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氛围。每逢春节、老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都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庆祝活动。 老干部想活动,就要有场所,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孙广禹更是心里和明镜一样。他经多方协调相关单位,依托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为民服务中心,采取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68个社区的老干部活动站进行维修改造,先后建起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室外活动场所180余处,全区基层活动阵地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区活动中心为龙头、街道综合活动站为枢纽、社区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活动网络。 创设载体,健全组织
泰山区是泰安市的市中区,管理的老干部人员多,居住分散,遍布城乡。为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孙广禹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功能型和区域型党组织,探索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四缘”党支部。在调查摸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兴趣、职业、地域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分别组建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四类党支部。 针对“四缘”党支部开展活动较多的实际,他又及时建立集中活动、量化积分、“点名”活动等制度,组建“夕阳红”党员服务队、老年艺术团等队伍。目前,全区共建立离退休干部“四缘”党支部19个,其中志缘党支部4个、趣缘党支部4个、业缘党支部5个、地缘党支部6个。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夕阳红”党支部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荣誉称号。 为使老干部老有所教,孙广禹组织成立了全市第一个老干部党校,坚持每年两次通报情况、定期阅读文件、定期举办老干部培训班、参加重要会议、参观重点项目建设等制度,健全了领导干部走访慰问、联系离退休干部、重要工作向离退休干部咨询和征求意见等制度,使广大离退休干部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区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天道酬勤。孙广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广大老同志和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扬,为泰山区老干部工作赢得了辉煌。他上任后,区委老干部局连年被区委、区政府考评为优秀单位,先后获得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文明机关等多项荣誉。他本人先后获得区级以上荣誉20余项,2008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一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