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朐老干部中,流传着一句话“王同志是个干实事的贴心人。” 这个王同志就是临朐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副书记王孝宝。13年来,王孝宝风里来雨里去,和老干部们聊天谈心,了解需求,精心研究,拉平了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建立了破产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帮扶机制,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创新了“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统管新模式,创办了网上老年大学,探索建立了“退休(职)党务政工干部超市”,成为了探索老干部问题的“领路人”、解决老干部问题的“排头兵”、与老干部同呼吸共命运的“贴心人”。 铺下身子为老干部贴心服务
1998年6月,王孝宝从团县委调到老干部局工作,工作对象由青少年一下转到了高龄的老干部。他第一时间转变思路,铺下身子学习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全县老干部工作情况,摸清了全县718名离休干部、46名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和近200名老干部遗属的“底子”。很快成了老干部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 王孝宝十分重视信息调研工作。他走村入户,和老干部谈心,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整理出各类调研信息130余篇,总结推广先进典型35个,撰写各类文字材料30余万字。其中,组织撰写的《关于新形势下创新老干部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7篇调研文章先后被评为省、市老干部工作部门优秀调研论文;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调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带动了一批能干、能说、能写的复合型老干部工作者。 他经常对身边人说:“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就要成为老干部的贴心人。”为方便老干部联络,做二十四小时的“服务员”、“勤务兵”,他始终坚持手机不换号,24小时不关机,随时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他的手机成为了老干部的“服务呼叫器”。他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提出了“十必”工作法,即:基础档案信息必建;思想政治建设必抓;文体活动必搞;重要节日必访;生活困难必帮;生病住院必探;暑期必访;思想疑惑必解;来信来访必办;老干部去世必送。13年来,他为全县718名离休干部单独建立了工作档案;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30余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20余个;安排处理离休干部追悼活动200多场次;每年走访慰问老干部100人次以上,他成了党组织、老干部原单位和遗属子女都翘大拇指的“贴心人”。 挽起袖子为老干部解决难题
王孝宝把落实老干部待遇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针对部分企业离休干部工资与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他积极向县委汇报,多方协调争取,2006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拉平,切实解除了这部分离休干部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随着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07年,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他探索建立了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和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增长机制。实行了县财政兜底解决和代扣垫交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的办法。县财政每年专项拨款解决破产特困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药费,为镇(街)代扣垫缴离休干部医药费,使老干部医疗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他针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严格落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费按50%比例返还制度,探索建立了返还党费统筹使用机制;研究出台《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将离休干部“两项”经费纳入县财政列支,并将一般退休干部的活动经费,纳入县、镇财政预算,拨付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统一使用,确保了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用活脑筋为老干部办好实事
他常说:“离退休干部工作既不能满足于‘老一套’,也不能满足于‘不出事’。”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激情,为老干部工作勤于用脑,勇于谋划,创新了四套管理新模式:县、镇、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创办网上老年大学、建立“退休(职)党务政工干部超市”。 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使老干部“老有党管”。为让离退休干部党员“老有党管”,发挥余热,永葆先进性,王孝宝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县委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在县直部门、单位、镇(街道)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在村(社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构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三级网络”的构想。2009年7月,成立了临朐县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配备了专职副书记,设立了组织科。目前,已有76个县直部门、10个镇(街道)、181个村(社区)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支部),形成了“组织三级联建、党员双重管理、保障三级共担”的良好运行机制。他的这一做法被潍坊市委老干部局以现场会的形式予以推广,并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探索离退休干部“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确保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王孝宝在工作中发现,无论镇(街道)还是村(居)都缺乏专门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因此,他探索提出了依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在县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成立服务管理科,在镇(街道)设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公室,在社区建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目前,县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成立了服务管理科,10个镇(街道)设立了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公室,146个社区建立了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分别配备了1—2名工作人员,分级负责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全县10个镇(街道)、85个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与321名离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亲情式”、“个性化”服务;4680名志愿者组成156支爱老助老服务队,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信息咨询等亲情化日常服务。 积极创办网上老年大学,确保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王孝宝敏锐意识到,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养老”已成为当前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他积极倡树“文化养老”理念,突出抓好老干部教育阵地建设。在抓好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改造的基础上,建成了常年招生1100余人、在校学员3000余人的县老年大学,方便了城区老干部的学习活动。同时,他积极探索县、乡、村联合办学模式,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向镇(街道)、社区延伸,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抓好老年教育,建成了覆盖县、镇、村(社区)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方便了广大农村学员就近接受教育。2010年,王孝宝依托全国首家网上党支部“临朐e支部”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把老年大学建到了网上。他率领全局同志专门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加班加点,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功能强大的县级网上老年大学,让部分年老体弱,身体不便的老干部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老年教育成果,实现了老年教育的全方位、无缝隙覆盖。目前,“网上老年大学”注册学员达3000多名,先后举办理论辅导、养生保健、二胡等网上教学26期次,网上学习、网上活动已成为全县离退休干部的新风尚。 探索建立“退休(职)党务政工干部超市”,使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王孝宝创新提出了整合离退休党务政工干部资源,建立“退(休)职党务政工人才库”的设想。2009年他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原有人才库进行了升级,建立了“退休(职)党务政工干部超市”,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荐离退休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建工作联络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者和离退休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目前,全县共登记退休(职)党务政工干部274名,其中46人担任了党组织书记,122人担任了党建工作联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