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理工大学一提起他,离退休老同志无不交口称赞。他自2001年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安心本职,爱岗敬业,情系老人,热情服务,勇于争先,追求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三次考核优秀、两次被学校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中国核工业报》、《老友工作专辑》相继进行了报道,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当代老干部工作者的奉献之歌。他,就是该校离退休科科长张和西。 细微之处见真情
整理、粘贴、计算、找部门领导签字、找主管领导签字……帮异地老同志报销药费、住院费和其他杂费是一般人都不愿做的事情,甚至老同志都认为这是女同志做的事。这就是他初到离退休科的工作之一,而且一做就是十多年。学校现有离退休干部450多人,长期在外的80余人,一年到头挂号信源源不断,住院、门诊、外购药发票,诊断证明、出院小结、处方、清单、小票,交通费、取暖费等票据五花八门,发票金额大至几十万元、小至几元、几角。学校规定每两周报销一次医药费,每次仅整理这些票据就足以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但他深知每一张票据都涉及老同志的利益,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并且报销之后都一一反馈结果,耐心解答老同志提出的各种疑问。十多年来,经他报销的票据近千万元,从未出现过差错。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不分内外。组织文体活动,走访高龄、困难老同志,分发节日慰问品等,哪里忙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始终把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多为老同志办实事。当老同志家庭遇到矛盾纠纷时,主动上门进行调解;老同志生病住院,前往医院探视、慰问;遇到老同志去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跑前跑后,协助其家人处理后事。老人生病送医院找他,老人在外不慎摔跤找他,老人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家门找他,一些外地老人办户口迁移、出境护照等也找他,但不论大事小事他都有求必应,满腔热忱地为他们分忧解难。2009年,一位老人不慎把脚崴伤,他去了一看,见老人脚肿得无法沾地,二话没说,就把老人从三楼背下来,并一路陪同到医院检查、治疗,然后再把老人送回家。一天晚上,一位老人来到他家求助,经询问得知,老人晚饭后外出散步,患轻度老年痴呆症的丈夫把铁门反锁了,怎么叫门也没反应——老人回不了家。他安慰完老人后,便四处找人帮忙,好不容易将门锁撬开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真情换真情。他的无私奉献赢得了老同志的心,不论是异地还是临时外出的老人,从外地回来都忘不了给他捎上些小礼品,以表谢意。有些老人跟拜年一样,每年春节都要给他略表心意。2008年,他因病住院,前往医院探望的老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络绎不绝,有些事后知情的老人,还带上慰问品到家中探望。 任劳任怨显作为
他充分发挥处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主动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大到年初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小到各种制度、措施都主动分担。他兼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和老年体协秘书长,常常既是各项活动的策划者又是具体的实施者。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做方案、作小结、发资料、出板报、写报道,他都亲力亲为,由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老同志都乐意参加,参与率都在90%以上。 有一段时间,学校老年门球队由于多年没有补充年轻队员,竞技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外出比赛都难以组队。在每年招收新队员的计划都落空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又是找老同志个别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又是召开专门会议,发动群众一对一地做工作,动员新退休教工入队。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5月,第一期门球培训班开班,吸收新队员10名,使这一传统活动项目再度活跃起来。2010年,第二期培训班开班,吸收新人12名。 他兼任离休干部支部联络员,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这个支部老党员继续为学校、为社会作贡献的热情空前高涨。原支部书记张金祥一直负责校园校风校纪巡查工作,经常为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受教育人数上万人次,年过八旬仍每天协助人事部门作考勤。老人家病重期间,为了减轻学校负担,拒绝手术,以对党、对学校的一片忠诚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现支部书记王永珍、支委兰鹏举一直担任基建工程质量监督员,一丝不苟,严把施工质量关。经他们质监的工程项目有数十个,建筑面积31. 平凡岗位创佳绩
他是一位用心做事的人,工作勇于创新,追求一流。2003年,省委老干部局开展全省离退休“双先”评选活动,他在总结离休干部党支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事迹材料,每遍都请专家把关,反复易稿,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了集体和个人两份材料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学校一名党员被评为全省离退休“五好”党员,入围全国先进个人初选并进入全省前七名,其事迹材料被省委老干部局收录,支部事迹材料在全省离退休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交流。2008年,该支部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红旗支部”。2010年,该支部书记王永珍出席全省离退休“双先”表彰会,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为他颁发了“先进单位”奖牌,成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 2004年率队参加抚州设市后首届老年运动会。赛前,他广泛动员,精心组队,严格训练,结果一举夺得全部8个比赛项目中的2块金牌。2名队员代表抚州市出席第五届江西省老年运动会,并获乒乓球小组女单冠军。同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离退休工作处,他自办《老干部工作通讯》,现已编印63期,共刊发工作动态,经验、事迹文章300多篇,成为学校老干部工作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外媒提供了丰富的稿源。六年来,《中国核工业报》、《老友》、《老友工作专辑》、《康乐寿》、《校报》、《校园网》等刊用稿件数十篇,扩大了学校影响。 2008年重阳节,首届东华理工老年风采展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如期展出。他一出院,顾不了自己刚刚大病初愈(此时他因手术体重降了近30斤,走路都没精神),就投入图片展制作中。整理图片,构思版面,撰写序言、解说词,逐家逐户临时收集、补充照片等,他忙得不亦乐乎。经过10多天的紧张工作,全面、系统反映学校当代老年人精神风貌的七块展板制作完毕。展出获得圆满成功,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之后全部展板被处领导视为珍品,收藏在老年活动中心显眼处。 他根据老干部工作人员少、事情杂的特点,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多面手。乒乓球、门球、台球、象棋等,他样样学,样样都能应对一般场面。出通知、写讣告常常需用到毛笔字,他就拜老同志为师练习书法,渐渐写出了一手毛笔字,有些老年同志还带上绘画作品向他“求字”。为了更好地把握老年工作规律,他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心理学、哲学,遇到问题就向老专家讨教,如今已学有所成。2010年,他公开出版了第一部哲学专著《〈道德经〉正解》,填补了学校哲学专著的空白,有关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