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如火为夕阳 ——记福建省华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江旺根

2016-12-30 11:09|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487| 评论: 0

“绝不因工作不主动、不到位、不细心,让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同志吃点亏、受点苦。”12年来,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始终如一地履行着对组织、对离退休干部的郑重承诺,以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向党诠释和提交了一份完美的“老”字号群体满意的答卷。他就是福建省华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长江旺根。

他,今年46岁,19993月,从华丰镇宣委调任县老干局副局长,2002年担任县委老干局局长,2007年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火热之心,默默无闻地扎根在老干部工作的第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执着地为离退休干部的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离退休干部的贴心人,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干部。他多次被省、市、县有关部门评为老干部工作优秀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建章立制攻重点养难题终破解

华安是一个山区小县,也是财政贫困县,尤其是当地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因此,企业拖欠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上任后,就把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提出了“健全机制、主动服务”的思路,逐步建立健全了季度家访、离退休人员体检、参观工农业生产、重大节日和离退休干部生病住院走访慰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离休干部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他深知,医药费和生活费“两费”问题是老干部最为关注、最为揪心的焦点难题。为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的足额按时发放和医药费的及时报销,他深入到各个单位和老干部家中,多渠道了解“两费”拖欠情况,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抓好“两费”清欠的督促落实。对于久拖未决的困难户,他就提请县委组织部,由组织部长牵头召开“两费”落实专题协调会,定期集中清理解决。

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他针对华安县财力差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华安县特困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把特困企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和“5·12”退休干部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该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肯定,并下发执行。从1999年至今,华安县共分八批次,研究解决了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两费”纳入财政保障问题。目前,全县特困企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和“5·12”退休干部全部纳入县财政保障体系。

为了能够让老干部的医药费得到及时的报销,减轻老同志的家庭负担,他经常深入了解企业离休干部外出或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就医看病的医药费报销情况,主动协调老干部原单位和医保部门,采用由原单位先垫或保部门先借等办法,以解老干部异地就医的燃眉之急。已故老干部法书就是其中一例,他原是华安县人民政府县长,离休后安置在漳州市区。法书去世前,因多种疾病导致近乎植物人,连续两年时间都在漳州市医院住院就医,每天医药费数千元,其家人无法垫付,几次因欠费而面临停药。面对这种情况,他心急如焚,主动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后,协调原单位和医保部门采取由保部门垫借的办法,确保法书有钱就医,维持生命。两年时间,采用垫借等办法,共落实医药费100多万元,令其家属感动不已。

急事难事无小事,事事情系老干部

“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能当场解决的事决不拖过夜,能协调解决的事决不拖过周。”他始终把老干部来信来访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无论事情大小,无论是否合理,他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尽力解决,决不讲条件、推诿或回避矛盾。

经常有老干部在原单位待遇落实问题碰了钉子,怒气冲冲来找他,向他发火,他总是和颜悦色地劝老同志消消气,对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就耐心向他们解释清楚,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研究解决,给老同志一个满意的答复。他认为:“只要你拿出一颗真心去对待老干部、对待老干部工作,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有一年,县物资局离休干部张书阁因医药费报销问题,不远千里专程从山东赶到华安。当他面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同志风尘仆仆地来访,心里很不是滋味,更多的是不安与歉意。当他了解到张书阁的医药费还有上万元未报销时,马上联系县物资局,并报告县主要领导。因物资局属改制单位一时无法支付,最后县政府特批,由县财政给予解决。一周后,张老感动万分,满意而归。对老同志的来信,他都亲自拆阅、亲自回复。几年来,他处理的来信数百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平常一有时间,他就到老干部家中了解情况,询问疾苦;有的老干部生病了,他自掏腰包,花上几十元,买点慰问品去探望;家住乡镇的老干部到县城办事,他迎来送往,热情接待;老干部打门球时,他抽空到门球场走走……事情虽小,点滴积累,浓浓的暖流,慢慢地涌进老干部及其家属的心坎里。

“老干部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是他常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中的一句话。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做着不平凡的事,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急事、难事。这些年,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跑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看望的老干部有上千次,对每个老干部的个性、爱好、身体、家庭等状况都了如指掌,帮助老干部解决财产纠纷、赡养问题、子女就业、邻里矛盾、感情纠葛等难以计数。每当办成一件实事,他就深感欣慰,忘却疲劳。

多年来,他接来访、听呼声、进家门、纳建议、办实事、暖人心,赢得理解、信任和支持。城关后坑、县外贸公司等旧城区改造工作牵涉到7位老干部遗属和8位老干部,为了做通他们的思想,他多次登门入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明拆迁政策,最终打动老干部及遗属拆迁户,使他们全部按期搬迁交房,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呕心沥血建新“家”,阵地旧貌换新颜

长期以来,华安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一直借用县总工会办公楼,由于这座办公楼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属框架预制板结构,年久失修,楼内墙壁脱层,顶层渗漏严重,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又不能适应新时期老干部文娱活动需求,加之办公楼地处城关农贸市场边上,卫生差、噪音大。

阵地建设,关乎老人,事关长远,迫在眉捷。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窘况,给老干部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的良好环境,2007年底,他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个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2008年初,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方案得到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的一致通过,县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采用行政划拨的形式,把县城关黄金地段临街近1亩地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用地,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于2009322如期开工。在工程开工前期工作中,无论是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招投标还是工程开工的相关手续,都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项目开工后,他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程建设上。他常说:“老干部局要建一座大楼不容易,所以更要把工程建成安全工程、优质工程,让县委、县政府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大楼从开工到竣工,前后历时一年半,他经常放弃休息日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服务在一线,监督在一线。由于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除了一部分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大部分资金要由老干部局自己筹措,为了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他一方面积极多方筹措,另一方面积极做施工方思想工作,说明资金困难只是暂时的。就是在这样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在省、市老干部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他的执着努力下,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终于在20101116日落成并投入使用。该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学员教室、书画展室及涉老部门办公室等,是一栋集老干部、老年人学习、活动、涉老部门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落成,使该县老干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老同志高兴地把活动中心称为“老年人精神文化新家园”。

拳拳之心为夕阳,浓浓之情谱新篇。华安县老干部工作,在他执着的追求、不懈的探索和不断的创新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延伸。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