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人、做事、做“官”,是一种榜样,更是一种境界;他没有惊人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而又扎实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工作的政策;他急老干部所急,想老干部所想,想方设法为老干部排忧解难,用行动书写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品格。 他叫林星入,2001年调任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11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委老干部局指导下,林星入带领干部职工围绕大局,紧贴中心,始终不渝地突出服务、创新机制、注重运作、扎实推进,老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老干部的广泛赞誉。 真抓实干求作为 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是老干部幸福、安宁、有尊严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在担任老干部局长的11年间,林星入时时都把老干部每项待遇的落实挂在心上。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后,林星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市财政核拨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公费医疗管理办法进行改革,建立起“一统两独、一卡两面”的管理服务新机制,即离休干部公费医疗委托市医保中心统一管理,实行单独用药目录、单独核算经费和一张公费医疗卡设A、B面。 “A面为当年度个人医疗费,B面为个人账户,老干部在就诊时用的是A面医疗费,如果当年A面卡钱用完后,先从医保中心的集体户中支出由财政解决,有剩余则直接转入B面账户,允许B面医疗卡个人在定点医药店购买自费药品。”市老干局保障科工作人员说。 机关离休干部王大爷80多岁了,因患糖尿病和高血压,每星期都要到医院就诊,每次开药都在300元以内。“现在用卡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我们要自己先付钱,然后凭发票报销,年纪这么大了,看一次病还要跑那么多地方很辛苦,现在只要用卡一刷就行了。” 为了老干部们这轻轻一刷,林星入不知跑了多少个部门进行多方协调,“现在还有部分事业和企业单位的离休干部没有用卡看病,心里着急啊!”林星入说。 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为解决老干部公费医疗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但棘手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件:离休干部无工作的遗偶怎么办?一些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老同志如何进行照顾?……2006年,三明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医药费补助机制,每人每月发给100元医药补贴费。 为了让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更有保障,林星入还建立健全了生活有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和遗偶帮扶机制。黄阿姨老伴已去世6年了,是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80岁高龄的黄阿姨不仅视力差,还患有心脏病,现在她每月除了100元医药补贴费外,还可以拿到850元的生活补助。 除了不断完善各种保障机制外,走访慰问也是林星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当有老干部生病或住院,他都第一时间前往慰问,每年正月初一,他最先拜访的是老干部,11年来从未间断。仅2010年他和同志们就走访慰问老同志1352人,发放慰问金、困难补助款达151万元,“林局长是在真正为我们办实事,他解决了我们很多困难。”离休干部陈大爷很有感慨地说。 创新机制抓服务 政策落实了,各种服务也在不断改进,林星入的各项工作赢得了老干部广泛认可。但是当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后,服务管理中又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每次遇到新问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这已经成为他多年的工作习惯了。林星入通过广泛调研,不断探索解决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方法切实可行后就形成制度,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形成一项常态工作机制。 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后出现的新问题,林星入亲自带队深入基层,通过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实地把握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所需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干部,2004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单位、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高龄期、高发病期老干部服务管理新机制,依托社区资源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 离休干部刘大爷家住芙蓉社区,80多岁了,下楼不方便。社区组建了由三家市级医疗共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组成的医疗义工服务队,每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上门诊疗、保健咨询等医疗服务,这样刘大爷在家也可享受到普通的医疗服务了。 不仅在芙蓉社区,在市区离退休干部居住的28个社区内,都开展了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的无偿或低偿服务。目前,三明市老干部局系统确定了390多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实行划片挂钩上门服务,16家医院实行了定期巡诊跟踪服务和专家电话咨询服务,市区和部分县市56个社区建立了日常生活预约上门服务制度。 近年来,林星入在不断细化各种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了组织、老干、财政、劳动、卫生、民政等部门横向到边和市、区、街道、社区纵向到底的互动立体工作网络,老干部的各项日常需求基本都能满足。 为了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林星入还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通过学习提高全局整体素质,他说:“做好老干部工作要用和风细雨的方式,我自己每年就有1—2本读书笔记,除了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制定的老干部政策外,各种知识面要不断扩展,政治学、经济学、老年心理学等,不学习很难和老干部沟通。” 建好阵地搭平台 政治上关心,生活上贴心,思想上交心,服务上尽心,林星入的各项工作让老干部更安心、更放心,但还有一件事却一直挂在老干部心头,那就是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最大愿景——建一座综合性的老年活动大楼。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林星入和许多老干部经过多方努力,一座高大崭新的老年活动中心综合大楼终于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7200万元(不含地价),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最难的是选址,一共看了十几个点,不是老干部不满意,就是我们看中了人家不肯把地让出来。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我们现在这块地也不可能拿来建活动大楼。”林星入说。 “我们这幢楼的设计是超前的,因为林局长提前介入规划、设计,不仅功能齐全,各种配置也非常到位。比如老年大学的音乐教室,在装修时就采取了隔音措施,现在这里上班那里唱歌,也不会互相干扰,所以林局长的整个思路是有前瞻性的。”“除了规划、设计合理外,整幢大楼的管理和使用也值得借鉴。十几个涉老单位在这里上班,集老同志活动、学习、办公诸功能于一体,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人员共用。”老同志高兴地说。 市老科协原本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租用办公场所,“场地非常狭小,而且房子也很旧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上班,水电免费,许多公共设施还可以一起用。”市老科协赖秘书说,2010年她们单位就在一楼大厅举行了一次老科技工作者风采展,“共有20块展板,如果没搬到这里办公,根本不可能做这件事。” 目前在外租用办公场所的4家涉老单位都在大楼内办公。“不仅办公条件改善了,而且还多了很多娱乐和锻炼设施,真的很感谢市委、市政府和老干局做的工作。”市计生协会一工作人员说。 建好了三明老年活动中心综合大楼,林星入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推动全市着力兴起新一轮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新高潮。目前,三明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县的老年活动中心都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 全新的服务阵地激发了老同志老有所为的热情,他们以此为平台,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行列,热心致力于计生工作,情系老区人民……为三明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添砖加瓦。 “把老干部当亲人,当长辈,责任到位,情感到位,服务到位,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 谈起多年的老干部工作,林星入很有感慨地说。近10年来,离休干部的“两项待遇”得到落实,没有出现老干部越级上访以及投诉工作人员的事,确保了老干部群体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