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老干部局局长;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整日为老干部奔忙;他,用真挚的工作热情换来老干部夕阳生活的精彩。他,就是铜山区委老干部局局长马骥。 马骥,自1990年调入老干部局工作以来,二十几载风雨春秋,一路前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奋力进取,用真心、热心和忠心去诠释老干部工作,凭着对党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千方百计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用真情和心血给老干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春蚕吐丝
目前,全区共有老干部531人,平均年龄82岁。马骥把尊老敬老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切实实为离退休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他面对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如春蚕吐丝,为老干部做了很多实事,解决了许多难事。 身为老干部局局长,他在工作中坚持创新,不断开拓新思路、适用新方法。刚任老干部局局长时,老干部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办公经费不足、老干部活动场所不足,还有医药费问题、遗属医保问题等等,老干部对此意见很大。马骥深知责任重大,为此,他多方协调,多方沟通,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老干部工作取得了让人满意的进展。 ——抓清欠,建机制,确保离休干部“两费”落实到位。2000年离休干部统筹医疗机制建立后,由于部分镇的离休干部较多,统筹费用交纳不起,致使部分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马骥了解情况后,深入基层调研,和相关负责人几经沟通,大有问题不解誓不回之意。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欠款乡镇缴纳了统筹款19万元,使23名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得以及时报销。同时将困难单位离休干部的提租补贴争取由财政统一发放,清欠企业离休干部三项经费23万元,建立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让老干部们无后顾之忧。 ——提高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标准,增加在市区的医疗定点医院。由于原铜山县离休干部医疗定点医院都在县区医院,好多离休干部就住在徐州市区,为了方便离休干部就近就医,马骥积极与劳动、财政等部门多次沟通,经多次协调、几经周折,终于将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中医院这两家医院纳入铜山离休干部医疗定点医院范围,极大的方便了离休干部的就医难问题,离休干部对此非常满意。除此之外,马骥还积极争取区领导支持,逐年提高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标准。 ——把无工作单位的离休干部遗属纳入医保。在走访中,马骥看到部分离休干部遗属生活困难,生病又没有医保而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心情十分沉重。他跑乡镇到企业了解情况,协调财政、劳动等部门向领导汇报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他的执着努力下,终于为离休干部遗属解决了医保问题。到2010年底,已为230多位离休干部遗属办理了医保。 ——积极解决离休干部住房问题。房改以后,对于部分住房困难的离休干部家庭而言,解决住房问题就更加困难。2008年区里建定销房时,马骥看到了希望,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在建定销房时,拿出部分房子用于专门解决住房特别困难的离休干部家庭。最后,区委、区政府拿出两栋新楼共240套房子,任他们选购,从而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居。 ——拓展老干部活动空间和方式。考虑到铜山的特殊地理位置,马骥率先提出与中国矿业大学建立互助关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一些行动不便的离休干部家中开展志愿服务,与离休干部聊天谈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泉山区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便捷的优势,给老干部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讲座,同时开放活动中心阅览室供离休干部学习读报,实现资源共享。离休干部满意了,逢人便夸,多亏了马局长,让我们有了家,有了归属,他真是我们离休干部的贴心人。 春燕衔泥
在马骥的眼里,无论多小的事情,只要是关系到老干部,他都当成大事来办,不怕难不怕烦,尽心尽力做到让他们满意。 耐心解烦。原县焦化厂的离休干部王文传,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打电话跟马骥说,一唠就是几十分钟。马骥不急不恼,总是和蔼应答、耐心倾听,直到让王老满意为止。在王老住院期间,马骥多次看望,王老说只要见到马局长,身上的病仿佛已经好了一半。朴实的话语折射出老干部对马骥的信任。不管老干部在生活中有多大的怨气,有什么样的难题,马骥都会和他们谈心、聊天,耐心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怨气。拳拳赤子之心,深深爱老之情,如汩汩清泉,滋润着老干部的心田。 热心解愁。2009年9月,老红军王珏生病住院。马骥在了解情况之后,多次到医院看望,嘘寒问暖。中秋节前一天晚上9点多钟,马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到医院去和王老聊天谈心,嘱咐他注意身体,早日康复。那天晚上,王老状态非常好,一解多日的愁容,久违的笑脸不时出现。第二天,也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王老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听王老家人说,王老临走时还不忘嘱托家人感谢马骥,感谢他在自己住院期间所做的一切。 孝心解忧。高度的觉悟和善良的为人,使马骥对离休干部格外倾注感情,凡离休干部的事,他都用心去做,凡离休干部相求,他都全力帮忙。完全没有杂念,没有架子,而且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离休干部金学益生病住院期间,马骥多次带去物品看望,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以为他是金老的儿子,在金老病逝之后,马骥还奔波多次,帮助料理后事。在他看来,每一位离休干部都是社会发展力量的贡献者、推动者,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一本历史,作为老干部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给他们服务。他常说:没有离休干部,就没有老干部局。服务好他们,我们才是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 春风化雨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人的灵魂。马骥追求完美,从不搞特殊。他要求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都要做到:用真心、热心、耐心去接待离休干部;用真情、热情、亲情去做老干部工作,让他们心怀疑问来,带着微笑走。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全体老干部工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上下下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大家一颗红心齐努力,为老干部工作营造了和谐的环境。 他严于律己,树良好形象。在老干部局工作的20多年里,他始终以“公道正派、淡泊名利”为座右铭,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搞形式主义。老干部魏超凡,因房屋拆迁赔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到局里找到马骥。马骥在了解情况后积极找相关部门协调,最终解决其赔偿问题。事后,她女儿拎着酒和烟送到马骥办公室表示感谢,被马骥婉言拒绝了。 他坚持原则,以大局为重。特别是作为老干部工作局的一班之长,注意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做到放心、放手、放权。对干部职工,既注意从工作上严格要求,又注意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既注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严谨勤奋的敬业精神,又注意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不贪不占,不搞特殊化,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考验。他坚持以老干部为中心,注重发挥离休干部的余热和潜能,让老干部不冷落、不寂寞。每年他都积极和其他单位联络,为老干部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干部参与其中,同时他还鼓励老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手牵手,让老干部用己所能敦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切实让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他从小事着眼,用感情留人。每年春节,他都要以老干部局和个人名义向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寄去贺年片。许多老同志都以回信或者打电话等形式对他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位老同志在回信中写道“贺卡虽小,但它代表着组织对我们的一片心意,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党的关怀和爱护”。 “为了夕阳无限好,化作春雨润桑榆。”马骥用他的拳拳之心,致诚之意,执着细致的工作,送去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怀,滋润着老干部的心田。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让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幸福、笑容常驻,是马骥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