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党委老干部局坚持以“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目标,以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升,为实现巴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新贡献,连续4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老干部工作“双满意”建设先进集体。 老干部有了温暖的“家” 想事、谋事、干事,是巴州党委老干部局破解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一把钥匙。想事,就是心中装有老干部,就会自加压力,永不满足,迎难而上;谋事,就是与时俱进勇开拓,工作就能越台阶、上水平;干事,就是抢抓机遇求发展,实现“双满意”,就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凭着这把钥匙,他们把老干部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破解了许多令老干部们烦心的事情。 镜头一:“我们终于又有了温暖的家”。 当老干部们拄着拐杖、坐着轮椅,第一次到老干部局参加组织生活,报销积存多年的医药费、暖气费时,纷纷激动地这样说。老干部们缘何如此激动呢?那是因为这些老干部们都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事实:2007年以前,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巴州直属的30余家国有企业改制或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上出现了拖欠医药费、暖气费现象,老干部活动费、特需费既不提取,也不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80%的离休干部住在既无取暖设备,又无上下水的危旧平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企业离休干部交由主管局管理服务。巴州党委老干部局从有利于解决老干部各种实际问题出发,向巴州党委、政府提出了将137名企业离休干部收归老干部局统一服务管理的建议,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文件,统一收回企业离休干部,所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成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及老干部党支部,彻底解决了老干部无处交党费、多年过不上组织生活、拖欠医药费、暖气费等问题,使巴州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疆的前列。 镜头二:为改善企业离休干部的住房条件,巴州党委老干部局多次与州有关部门和房产开发商协商,为企业离休干部团购了150套商品房,解决了老干部的住房困难问题。 镜头三:三年来,在巴州党委老干部局的积极努力下,先后落实了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特需费、活动费、取暖费、遗孀生活困难补助费、津贴补贴、抚恤金等费用,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不平衡问题。从2007年起,州县两级相继建立老干部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对300余名有特殊困难老干部和遗孀实施了帮扶。 探索干休所转型发展新路子 巴州干休所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新世纪后,干休所生存面临困难。为破解难题,巴州党委老干部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为关起门来死路一条,打开大门前景广阔。提出通过市场化运作、土地置换,用5年的时间,分三步走的干休所整体改造发展思路。第一步实现住所93户老干部由旧房搬迁新楼;第二步新建4.1万平方米的巴州老干部大厦;第三步将闲置的十几亩土地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室外文体活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经过改造,室内活动场地扩大了6倍,室外活动场地翻了一番,工作人员增加了一倍。改造后的干休所为广大老干部服务管理提供了便利,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使昔日破旧的独门小院变成了今日开放式、现代化的新型社区,成为吸引众多老年人活动的大舞台,实现了干休所体制机制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干休所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自治州,素有“华夏第一州”之称。现有离退休干部12839名,其中离休干部509名,退休干部12330人。2010年是巴州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发展年。为使州、县两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达标,巴州党委高度重视,对巴州创建老干部活动示范中心做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截止目前,州、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面积由原来的12558平方米增加至19378平方米,全部达标。 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暖人心 随着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医药费报销、办理各种证件、缴费手续都有一定困难。巴州党委老干部局及时提出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为高龄、多病、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全程代收代缴水、电、气、电视收视费,代办医药费报销、申请护理费、丧葬费和抚恤金,变更定点医院以及老干部要求办理的其它事项。老干部们高兴地说:儿女做不到的,老干部局做到了;我们发愁难办的事,老干部局替我们办了。老干部局替我们想得真周到! 易地安置老干部的生存认证一直是以提供当月生存照片的方式进行,老干部心理上很难接受。巴州党委老干部局多次与社保部门沟通,提出取消照片生存认证方式,承诺若发生离退休金被冒领,造成损失由巴州党委老干部局承担,这一举措赢得了老干部的称赞。巴州党委老干部局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个性化全程代办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此外,巴州党委老干部局还通过巴州住北京、上海、乌鲁木齐联络处协助管理巴州安置在北方、南方、乌鲁木齐附近的离休干部,就近就地为老干部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易地安置老干部的特殊困难。 随着全程代办服务的逐步深化,巴州党委老干部局还建立了老干部家政服务、老干部人才市场、老干部爱心超市、老干部呼叫系统、老干部网站,把全程代办服务延伸到老干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老干部不用出门,就能满足日常文化生活所需。 催生全疆首家“爱心护理院” 2006年,刊登在《中国老年报》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巴州党委老干部局的关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要在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建立300家“爱心护理院”,对老年人、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州党委老干部局及时敏锐捕捉到这是为老干部提供新型服务的机遇,迅速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申报,并获得20万元的帮扶资金,成为全国首批“爱心护理院”试点单位。2010年10月建成了2000平方米、100张床位的“爱心护理院”, 有效地拓宽和延伸了老干部工作服务领域。 积极探索实现“五个全覆盖” 多年来,巴州党委老干部局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等方面,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五个全覆盖”:会议全覆盖。通过年会、半年局长会和季度例会,明确思路,达到了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的目的;目标管理全覆盖。完善《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新建《老干部日常工作动态管理考评体系》,形成年初调研、年中督查、年底考核的工作举措;信访工作全覆盖。建立每月10日走访、20日回访、30日探访老干部的“三访日”制度,及时化解老干部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信访率逐年下降,老干部队伍日益稳定;待遇落实全覆盖。利用“三节”慰问,“六个一”和“九项”活动等,搭建了老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政治学习、重大政治活动、发挥作用的平台。据统计,巴州老干局五年来慰问老干部近6万人(次),老干部参加 “六个一”和“九项”活动的人数达10万余人(次),举办老干部形势教育学习班102期,培训人数7150人(次),组织老干部赴疆内外参观疗养900人(次),有8000余名老干部参与关工委、老年体协、科协、文协等老年社团活动,为巴州“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干部激励机制全覆盖。通过开展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干部论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形成“三讲三比”(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的工作氛围。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一种为事业拼搏的精神,成就了巴州老干部工作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