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组织嘱托 倾心晚霞事业 ——记青海省西宁市老干部局

2016-12-30 10:5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14| 评论: 0

    西宁市老干部局成立于1983年,现管理服务离休干部1619名,接近全省老干部总数的1/4。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以关心、照顾好老干部为己任,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使老干部工作常抓常新,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自觉服务大局,走出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新路子
    在深化改革、调整企业结构中,部分国有企业破产,如何落实这些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成为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课题。2002年,省政府做出决定,首批105户省属国有破产企业887名离休干部移交企业所在地老干部工作部门,实行属地管理。面对新的任务,在人员编制、办公经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西宁市维护大局,勇挑重担,接收了66户省属破产企业的747名离休干部,使全市离休干部人数一下增加了67%。为了把这些为国有企业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干部关心照顾好,西宁市老干部局不等、不靠、不要,自我加压,深入调查摸底,对接收后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向市委提交了《关于接收省属国有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意见》,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服务办法,依托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对新接收的企业离休干部做到了安置到位,管理服务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待遇落实到位。在他们组织开展的“认认门、对对人”活动中,这些老干部感慨地说:我们又有了“回家”的感觉。2006年,他们又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第二批省属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
    二、大胆创新机制,保障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西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民不富、市不强是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在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始终把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市老干部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立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简称“两费”)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于1998年建立了行政单位离休干部“减一补一”和“企业离休干部特困基金”制度。此后,他们逐年对离休干部的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简称“三个机制”)进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把贯彻“三个机制”、落实离休干部“两费”作为政治上的铁任务、纪律上的高压线、考核上的硬指标对待,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建立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两费”保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市属企业困难面大、保障能力低的问题,他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在企业为每名离休干部一次性缴纳1万元医保统筹金的基础上,将企业离休干部的医疗统筹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次性做到全员、全额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老干部“看病难”的问题,离休干部“两费”再没有发生过拖欠。2003年,中组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检查组来青海检查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对西宁市保障离休干部“两费”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地区海拔高、离休干部易地安置量大,是青海老干部工作的显著特点。多年来,西宁市老干部局坚持对易地安置的老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同等情况下优先报销他们的医药费,及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主动协调代管地区和单位做好管理服务工作。2004年以来,他们先后抽调26名工作人员,赴全国200多个市、县,慰问、看望易地安置老干部550多人次,向他们介绍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使被看望的老同志们深受感动和鼓舞。一位离休干部激情赋诗:“组织关怀百感生,专程慰问倍温馨。党恩浩荡春无限,乐享余年慰晚情。”
    三、坚持思想领先,激励老干部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
    西宁市老干部局把政治上的关心当作对老干部最大的关心,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理解老干部,关爱老干部,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关心老干部的精神生活。工作中,他们突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学教活动四个重点,不断加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目前,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已发展到180个,老干部工作部门管理服务制度健全,阵地设施完善,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教活动,使老干部队伍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离休干部马效飞十几年如一日,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倾注一腔热血;曾镜光20多年写出上百万字的讲稿,在社区党支部发挥作用;刘怡10多年捐助3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学业;杨有才、赵周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坚持到学校、戒毒所、少管所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受教育者达5000多人次;洪耀光捐款21.7万元,援建希望小学;原市级老领导苏德本离休后,热情不减,壮心依旧,积极为西宁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在参观考察活动中,他看到西宁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激动地赋诗一首:“天天相见天天变,青海城头日月鲜。愿得人才能代出,夏都再造胜尧天。”2005年6月,市委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100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42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了表彰。会上,受表彰的老干部倡议广大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传承文明、身心健康”,得到全市老干部的热烈响应,他们表示:绝不辜负中央及省、市领导的殷切期望,一定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保持晚节,奉献余热。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
    西宁市老干部局围绕“恪尽职守,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同时建立完善了《西宁市老干部慰问联系暂行办法》、《西宁市老干部信访工作暂行办法》、《老干部文体活动联系制度》等工作制度,开展了“创文明机关,树公仆形象”和“创建服务品牌”活动,打造了一支作风硬、业务精、善于钻研、服务热心的干部职工队伍。对局系统直接管理的老干部,从日常慰问、家政服务、住院看病,直到逝世送葬,局机关工作人员无论是休息日或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都及时到现场,帮助处理和解决问题,以真心关爱老干部,以真情服务老干部,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为了加强对全市老干部工作的交流指导,五年来他们编发老干部工作简讯近200期,在新闻媒体组织老干部工作系列宣传报道八次,制作老干部活动影视宣传片一部,开展课题调研、撰写调研文章20多篇,为领导机关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提供决策依据,2006年被省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信息调研先进集体”。
    随着管理老干部人数的不断增多,信访工作量也不断加大。从2001年至今,西宁市老干部局共收到老干部来信500多封,接待来访800多人次。他们按规定登记,按程序办理,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一个市级企业破产后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一位离休干部一度领不到离休费,造成生活困难。市老干部局经过多方努力,将其纳入“减一补一”序列,收归市干休所管理,使他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事后,这位老同志感动地送来一面题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锦旗,表达对老干部局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多年来,西宁市老干部局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使该市老干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老干部也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贴心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