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伴夕阳 ——记吉林省靖宇县委老干部局局长段文国

2016-12-30 10:51|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361| 评论: 0

靖宇县是一座以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命名的县城,在这座英雄的县城中,老干部工作展示出勃勃生机,因为有这样一位老干部局长,他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从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被老干部们亲切地誉为“贴心人”,他就是段文国局长。他从事老干部工作已七个春秋,七年时间不长,他却将自己的全部的热情和火热的赤诚全部融入到老干部工作中,生动地诠释了老干部工作者的深沉责任感和浓郁情怀,在老干部的心里写下了一首温暖而深情的歌。

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从接受组织派遣走进老干部局大门的那一刻,段文国就在想,老干部为中国革命和家乡建设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如今,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力争走进他们的心里。

上任第一天,段文国召开全体老干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他特有的亲和力让大家放下了包袱,畅所欲言,以前对不能参加座谈会而颇有想法的老同志,也个个心情舒畅,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他当即向大家表态:“只要老同志有要求的,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办好。”简单的一句话让全体老同志觉得领导和他们的心一下子贴近了。

为了让老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他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入手,以党建工作促进政治待遇落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他选聘身体好、能力强、素质高的老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加强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的联系。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及时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他每年争取财政资金10万元,为那些年高体弱、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干部订阅党报、党刊和老年杂志,送到家中。由于全县老干部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大增强,一些尚未加入党组织的老同志提出了入党要求。离休干部郭喜林一直没有加入党组织,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通过参加党的活动,对党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加入党组织。段文国积极支持老人,安排培养人,定期与郭老谈话。郭老进步很快,把全部精力都奉献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受到了全国关工委的表彰。虽然郭老事迹突出,但已经超龄,需要报中央组织部批准。段文国积极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终于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批准。郭老在80岁时实现了入党夙愿,激动得哭了好几次,他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加入党组织,我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努力,把一切都奉献给关心下一代事业。”这件事深深地感动着段文国,郭老作为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干部对党这样执着与忠诚,这是老干部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引领作用的大事。他积极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在老干部中开展了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县老干部党建工作。

做老干部关心的事

靖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为保证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段文国想了很多办法,四处奔走,多方协调。几年来,始终优先为离休干部增加离休费和生活补贴。但工作中仍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就在他一心谋划如何有效提高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时,接到了县里的电话:全年离休干部医药费支出312万元,严重超出预算!他决心一定要查出根源,对症下药。为此,他带领局领导班子深入调查研究,终于找出原因:一是靖宇地处高寒山区,高血压、心脏病、地方病十分常见,药费支出自然较多。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定点医院随便开药,搭车开药现象严重,医保中心没有起到把关作用,导致开支严重超标。症结找到了,他带领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论证,在既保证老干部合理用药又节约支出的前提下,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靖宇县老干部医疗改革方案》,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新办法实行后,每年节约医疗费支出100万元。他还提出了解决“两费”问题的治本之策,完善了管理体制。

老干部的困难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吃不香睡不稳。针对一些老干部生活上存在的特殊困难,他争取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每年从县财政划拨20万元,建立了离休干部帮扶机制,在老干部局成立了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领导小组,亲自挂帅任组长,研究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离休干部邢学思家中遭遇火灾,房屋、财物全部烧毁。他得知消息后,立刻带领局班子赶到现场,送去慰问金。看到邢老欲哭无泪,他安慰老同志保重身体,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回到县里,他立刻向县有关领导汇报,协调财政资金1万元,为邢老解决了生活必需品,随后又协调救助资金5万元,解决了住房。邢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还是党好啊!感谢党的关怀,让我过上了安定的晚年生活。”

老干部们都说:“段局长就是这样的人,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他,第一个帮助解决问题的也是他,第一个能让老干部心理塌实的还是他!”自任局长以来,共帮扶困难离休干部70人次,帮助8名离休干部改善了住房难问题,累计帮扶助资金38万元。

做老干部的守护人

段文国心系每一位老干部。他常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为老干部服务,让老干部满意,这是我们服务理念的第一标准。”为详细掌握老干部情况,他定期走访全县老干部,全面了解他们身体健康、子女就业、住房生活等情况;要求工作人员每季度与驻外离休干部联系一次,及时掌握有关情况。2010年夏季,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重大洪涝灾害,靖宇县也险情频发。段文国牵挂着老干部的安危,他带领全局工作人员认真走访每一户老干部,排查险情,采取安全防范与紧急救助措施。当时,异地居住永吉县口前镇的离休干部张万福家遭受洪灾失去了联系,他万分焦急,多方联系。当得知其房屋已遭受水毁时,他带领同志第一时间赶到永吉县看望张老,亲临水毁房屋前勘察,送上慰问金,并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妥善解决老干部的灾后过渡生活。回来后,他立刻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帮助老干部协调解决救助资金3万余元,在入冬前为老干部解决了安居住房。由于工作周密细致,全县老干部没有一人发生意外。

2005年任职以来,他坚持为80岁以上离休干部过生日,老干部都把这一天当成自己隆重的节日。老干部住院,他带领工作人员及时看望,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心。老干部去世,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帮助料理后事,并且每年定期走访慰问遗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大家都说:“只要老干部家中有事,就会有段局长的身影,他就像老干部家的一分子。”

段文国不但工作冲锋在前,更注重抓班子带队伍,打造服务团队。他在局内开展了“双热爱活动”,倡导老干部工作人员要热爱老干部、热爱老干部工作,视老干部为亲人。20104月,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开展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事例深深地打动着全局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工作中段文国积极认真,率先垂范,每天早晨7点他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对老干部提出的每件事都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他一切为老干部所思,一切为老干部所想,热心工作,不计小家为大家。他同时赡养母亲、岳父、岳母三位老人,但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2009年底,母亲做心脏病手术,正值老干部工作繁忙之时,他没有耽误一天工作。虽然家人有一些埋怨,却赢得了全体同志和老干部的赞誉和爱戴。

做老干部事业的开拓者

老干部一直盼望有个较好的活动场所。由于县财政困难,老干部活动中心十分陈旧,虽然几经修改,仍不能满足需求。尽管老干部给予了充分理解,但段文国始终没有放弃改造活动场所的努力。他一直认为,老干部为革命工作辛苦了一辈子,无论如何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老有所乐,健康舒适地安度晚年。他到省内各地考察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吸取先进经验,广泛征求老干部的意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拿出改造方案,以异地置换的方式,建设3228平方米的新老干部活动中心。他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他真诚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批准了改造方案。从此,他更加忙碌了,多次跑省城有关部门,去县里相关单位,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争取各方援助,筹措资金。大楼设计期间,他常常和同志们工作到深夜,为的是在设计风格、样式、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更好。20106月新活动中心终于动工,在工程建设期间,他深入施工现场监督建筑质量,认真查看每一个细节,直到顺利完工。老干部们望着崭新的大楼,心里充满了幸福。

改造活动场所的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又在段文国脑海中形成。他准备成立老年大学,为老干部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已经完成了建立老年大学的方案,并已向县委组织部作了汇报,等待县里研究落实。

做发挥作用的助推手

老干部是一座价值非凡的宝库。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不仅可以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更能让老同志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他对全县离退休干部结构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建立了离退休干部人才信息库。针对各自特长,把老同志组织起来,提供发挥作用的阵地,让广大老干部投身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县政协主席李延喜退休后勘查矿泉水资源,倡议县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矿泉水产业。如今李延喜的付出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靖宇县被国家矿联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农夫山泉、康师傅、娃哈哈等七家大型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靖宇。目前,矿泉水产业已成为靖宇县的支柱产业,在这一产业带动下,近年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达23.2%。李延喜发挥余热的事迹在全省推广,很多老同志积极地投身于各行各业,发挥着余热,近年来共有六七十名老同志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

为了更好地发挥老干部余热,段文国倾听老干部呼声,积极向财政争取资金,组织身体状况较好,有参政议政能力的老干部赴大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了解改革开放新成果,拓宽视野,为靖宇县实现跨越发展建言献策,当好高参。在制定《靖宇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过程中,共提出建议18条,其中9条被采纳。

有人说日升日落,月盈圆缺,世事往复伊始,而有一种理念永恒不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段文国多年来始终追求的目标。几年来,他连续被县委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他甘于平淡,甘于清苦,依然无怨无悔的献身于老干部工作。他为老干部工作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思索着。他真的走进了每一位老干部的心里,因为那是一条温暖而踏实的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