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秋,一幢被命名为“金华大厦”的崭新大楼在甘肃省天水市中心城区——藉河风情线旁边拔地而起。从此,建筑面积12507平方米,高8层,宽敞明亮,集老干部学习、活动、娱乐、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天水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暨天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吸引老干部的乐园。 在这里有各类教学的教室、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琴房、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室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听到老干部们轻歌曼舞,击剑运拳;在这里可以看到老干部挥毫作画,翰墨作书;在这里可以看到老干部们练习声乐,敲击电脑阅读消遣;在这里可以看到老干部们棋枰厮杀,挥拍对阵;……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离退休了,想学点东西怎么办?”“上老年大学去!”“待在家里总无聊怎么办?”“到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去啊!”已成为天水市离退休干部们的口头禅。 近年来,天水市委老干部工作局坚持真心关怀、真情服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进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努力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全市老干部工作成效显著,连续10年获市委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也被老干部们亲切地称为“知心人”和“娘家人”。 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008年,由于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原天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天水市老龄乐园受损严重,相继被拆除。针对老干部分散活动和老年大学租地办学的现状,市委老干部工作局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请市领导现场调研,争取支持。经过努力,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市老龄乐园旧址建设天水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和天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局领导班子多次到省、市财政、民政、慈善、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先后共筹措建设资金2607万元,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009年9月,该项目建成,但内部活动器材、设施短缺却又是一个问题。对此,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主动协调市教育、民政、社保、体育、文化等相关部门援助健身器、棋牌、书籍、电脑、桌椅等设施,逐步建立起功能较为完备的多功能厅以及教室、电脑室、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等。目前,天水老年大学共开设书法、国画、摄影、钢琴等16个专业54个教学班,有学员1600多人。现在,在天水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每天参加活动的老干部近千人,他们有的在这里锻炼身体,有的学习书法绘画、声乐等一技之长,有的下棋打牌,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晚年生活也因此变得幸福而充实。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带动下,全市各县区都新建和扩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其中有6个县建立了老年大学。 天水市是具有8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人特别崇尚文化艺术。由于天水老年大学的建立,经培训、提高,一批批老年文艺爱好者卓然成才,成就喜人:2009年在韩国仁川市政府举办的“中韩银铃庆典艺术大赛”中,天水老年大学合唱团表演的节目获得金奖;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合唱节上,天水老年大学创作并表演的《女人歌》获得铜奖;2010年、2011年在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相聚天水”第一、二届合唱艺术节中,天水老年大学红霞艺术团演唱的节目连续两年荣获银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金色青春”——2010全国首届中老年重阳节电视联欢晚会上,天水老年大学红叶艺术团表演的配乐腰鼓《开门红》荣获最佳表演奖和优秀组织奖;2011年在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中,由副校长李祖武创作的《伏羲画卦》合唱节目受到观众高度评价。由于教学成果丰硕,2009年10月,天水老年大学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同年,天水老年大学校长张子芳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说起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现年75岁的老年大学校长张子芳深有感慨的说:“这可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为我们老年人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啊!” 强化服务,切实保障老干部权益 天水市现有离退休干部20790人。其中,离休干部921人,退休干部19869人。如何使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他们健康、充实、快乐地安度晚年,市委老干部工作局首先从争取社会各界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支持做起。局领导在经常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老干部工作,表达老干部们心声的同时,还积极利用市、县(区)“两会”平台,以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形式,反映老干部的诉求和期盼,呼吁有关方面关心关注和支持老干部工作。在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的积极协调争取下,一些涉及老干部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一些关乎老干部们政治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制度得以建立完善。 老干部们大多是党员,他们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和关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在职干部。为切实保障老干部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知情权和老干部的组织生活权,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从认真落实老干部工作的各项制度入手,在落实和完善离退休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方面,经常采取专题培训班、座谈会、学习例会等形式,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等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使广大老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上来,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落实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定期通报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参观考察等制度方面,按照就近就地原则,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全市工农业生产、重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使老干部经常能够亲身感受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每半年向老干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及时征求老干部意见,让他们及时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落实走访慰问制度方面,坚持“三必访”制度,做到重大节日必访、家有大事必访、生病住院必访,使老干部们经常感受党组织和单位的关心、关怀。近年来,通过积极协调,市财政每年列支老干部慰问经费28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列支10万—15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慰问金470多万元。在老干部党组织生活建设方面,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争当“四好”党员为目标,指导基层选好配齐党支部书记,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都配备了支部书记,每年对123名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同时,创新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确保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
为改变当前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形式单一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完善机制,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天水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全市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连续7年无一拖欠。这主要缘于全市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建立。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结合部分离休干部在困难企业、农村,离休费、医药费欠账大、难保障的实际,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了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了离休干部离休费按月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据实报销。针对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与市委、市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协调,在老干部局成立了“改制、破产企业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将这些老干部全部纳入中心管理。针对部分离退休干部及老干部遗属因病、因故造成生活困难的问题,2010年3月,制定下发了《中共天水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和遗属帮扶机制。根据文件精神,通过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积极协调,市财政每年列支帮扶资金20万元,督促县(区)财政每年列支帮扶资金8万—10万元。近两年,全市累计帮助困难离退休干部及困难遗属217人,累计发放困难资金91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离退休干部及遗孀的生活问题。此外,还积极按有关政策规定,及时为离休干部办理了增资手续,提高交通费、护理费标准。每年都要组织离退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使离退休干部做到有病及时防治。 精心组织,搭建老干部老有所为平台 老干部们工作、生活阅历丰富,具有独特的政治、经验、威望等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使老干部们既能够老有所为,又能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余热,市委老干部工作局把老干部的优势和全市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平台,经常动员组织老干部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有些老干部资历老、威望高,市委老干部局就动员组织他们当社区“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化解各类矛盾,处理邻里关系纠纷;有些老干部理论素质高、口才好,市委老干部局就介绍推荐他们参加市、县区宣讲团当“宣讲员”,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近年来,老干部们作各类宣讲报告16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15万人次;有些老干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懂技术、有经验,市委老干部局就积极联系科协、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请老干部们当“老师”,对青年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全市接受过老干部技术培训的青年农民累计达2.7万多人(次);有些老干部富有爱心,特别关心下一代成长,市委老干部局就组织他们做“监督员”、“爱心爷爷(奶奶)”和“代理家长”,使他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的组织和带动下,全市目前共建立网吧义务监督队伍90多支,参与网吧义务监督的“五老”达600多人,累计办结网吧投诉电话(案件)18起,劝离上网青少年2700人(次)。全市有1200多名“五老”义务做留守儿童的“爱心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定期开展亲情关爱活动。因在关心下一代方面工作成绩突出,天水市关工委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五次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多人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