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徐泓,集安市老干部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是全市200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嘴边常念叨的“娘家人”,是全市老干部工作队伍的领路人。在老干部局局长岗位上工作了6个春秋的他,守着“清贫”、热着“心肠”,为了老干部事业甘当孺子牛,赢得了老同志的广泛赞誉。他用满腔的热情,将夕阳晚霞渲染得更加绚丽多彩。 转变思维谋发展,老干部工作的“明白人” 2005年11月,徐泓被组织调整到老干部局工作。有人劝他:老干部局是个伺候人的地方,伺候不好恐怕还会栽进去,而且啥待遇也没有。你找领导谈一谈,在农村辛苦20多年了,应该找个好点的单位享享清福。面对议论,他不为所动。怀着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老干部工作岗位。 上任之初,徐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解和熟悉老干部工作上。主要的方法就是深入老干部的家中,坐在炕上或蹲在地上,与老干部倾情交流。通过诚心的对话,他发现,由于老干部来自各行各业,熟悉的总在一起结伴参加活动,而很多没有熟人的落单后不愿意来,有事很难联系。面对这一情况,他从理顺组织关系入手,将600多名党员重新编组,按照居住区域或工作单位划分成24个党支部。为调动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他每年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000多元钱,给予支部书记电话费和误工费补贴。同时,在举办各类活动和比赛时,以支部为单位,支部书记为联络人,组织全体党员带领其他人共同开展活动,既和老干部们保持了经常联系,又发挥了老党员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核心力和凝聚力。因为老干部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08年,“全省市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在集安召开,集安老干部局作了典型发言。 老干部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丰富,且长期在领导岗位工作,站位高、视野宽、政策熟,考虑问题有深度,问题症结抓得准,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忽视老干部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为了让老干部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家乡建设献策出力,每年春游或秋游时节,他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组织老干部考察全市重点项目,在喜看集安新变化的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到全市建设和发展中来。老干部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但关心、关注本地的建设发展,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近年来,他收集整理老干部提出的建议100多条,其中学生上学乘公交车、修建市区公共厕所、市民菜篮子工程等20多项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满腔热情搞服务,老干部眼里的“和气人” 为了让老干部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徐泓常对工作人员说:“老干部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忙活了一辈子,如果不能让他们在笑声中度过晚年,那就是我们的失职!”为摸清老干部们的需求,他经常深入活动室去,和老干部唠家常,每到一处,少则聊半小时,多则聊小半天,与老干部话唠热了、情唠亲了、心唠近了。 通过聊天,老干部普遍反映活动中心每周只开放六天,节假日和法定假日都正常休息,他们只能到马路边或街心公园里活动,非常不方便。这件事儿前几任领导也想了些办法,但是,活动室开放,工作人员就不能休息,单位的职工一致反对,所以事情就被搁置下来了。在全局干部大会上,徐泓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节假日多数是为了与家人团聚,而这些老同志呢?许多人子女在外地工作,他们节日的时候更需要有人陪伴。将心比心,如果咱们是身在外地的儿女,希望单位怎么做?为老干部服好务是我们工作的宗旨,这件事我们必须做,而且还要做好。”老干部的要求应该满足,但怎么兼顾好职工的休息权利呢?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他决定实行全局职工串休制,平时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每周5天工作量的同时,星期天和节假日大家轮流为老同志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从此以后,老干部活动中心除春节期间正常关闭3天外,其余时间全天开放!老干部们脸上乐开了花:“徐泓真是为我们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 细心关怀解难题,老干部身边的“贴心人” 2005年以前,由于体制原因,全市离退休老干部采暖费“双轨制”一直是热点问题,多年来得不到解决,企业离休干部很有意见。为了解决这件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落实好老干部政策,徐泓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一位领导一位领导地找,一次不成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那段时间里,他成了市领导办公室的常客,面对市领导的时候,他无奈地说:“其实,我总来见你们心也怵,但没办法,回到单位看到老同志那种期望的眼神,我更是揪心。”经过积极协调争取,市里终于划拨了专项经费,解决了困扰企业离休干部多年的取暖费问题,老干部们心里充满了感谢和感激。 在工作上为老干部处处着想,在生活中也是事事关心。企业离休老干部李作林家被纳入大遗产保护动迁户之内,因为家里人口多,想要一个70多平方米的住房,但原有住房面积小,与想要的新房之间有几万元差价,家里经济困难,根本无法支付这笔费用。老人实在没办法,找到徐泓,含着眼泪向他诉说了苦衷。经过实地调查和了解情况,他把这个问题作为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向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打报告,向主管副市长汇报情况,亲自到各有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有人说:“你这是何苦,这样的家庭太多了,你帮得过来吗?”他却说:“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奋斗一辈子,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果晚年出现困难,咱们不帮助解决,我心里也跟着难受。”他的言行和执着感动了有关领导,帮助李作林住上了满意的新房。原三家电站离休干部赵家勋因2001年企业离休干部普调工资时,每个月工资少核了45元,多次反映也没有得到解决,最后找到他说明情况。他立即协调联系社保、人社等部门,先后召开两次协调会,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对工资进行了重新核算,为其补发工资2430元。赵家勋拿着补发工资,紧握住他的手说:“徐局长,我这事这么多年都没解决,幸好遇到你这样的好干部帮着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团结干事创佳绩,老干部心中的“能耐人” “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用情去做才能达到优秀,工作要干好,是没有止境的。” 企业离休干部集中到老干部局统一管理后,活动室少,许多企业离休干部感觉自己身份矮一截,不好意思来参加活动。他反复做企业离休老干部工作:“你们都为党和国家作过贡献,地位是平等的。至于活动场地的事不用担心,就放心交给我吧!”为此,他东奔西走,到有关部门拉赞助。在他的努力下,增设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健身室,购置了乒乓球案子及发球机等各种健身器材20余种,进一步完善了活动室功能。 随着老干部局影响力的增强,参加活动的老干部越来越多,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俗话说,穷则思变。被老干部活动场所不足折磨得睡不着觉的徐泓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否依托原老干部活动中心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区位优势,采用新建楼房门市抵顶建筑款的方式,增扩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面积呢?经过专家的测算,这是个非常可行的方案。但是,楼房原址属于高句丽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区范围之内,重建手续需国家文物局审批。他先后协调市文物局领导三次进京、五次到长春做工作,嘴上一茬茬起火泡,人也累瘦了一大圈,连续大半年没休上一个完整的星期天。 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2010年6月开工建设,为了把好工程质量关,从楼房打地基开始,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工地转几圈,看一看工程质量,晚上回到家里还要仔细地核对图纸,算一算工程进度。2011年8月,一座总投资1100万元,总建筑面积 “金奖银奖,不如老干部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干部的口碑!”在任老干部局局长的六年时间里,他从未因自己的事情耽误工作,并牺牲了大量的节假日,付出真情,奉献爱心,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和上级组织的认可。2006年以来,老干部局多次被省委、通化市委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集安市劳动模范、通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如今,徐泓已近半百,两鬓也已染上了秋霜。但是,他仍以忘我的精神拼命工作着,守护着他心爱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