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老干部和谐之“家” ——记国资委纺织离退休干部局活动中心

2016-12-30 10:48|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493| 评论: 0


    国资委纺织离退休干部局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以下称东郊活动站),贯彻中央组织部“把活动中心办成老干部之家”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家”,通过积极工作,使“家”变得绚丽夺目、丰富多彩,使“家”的每个成员都不自觉地惦念、向往、眷恋着这个家。
    一、安全、宁静的港湾,“我们心中的家”
    1994年,为了落实“以点带面,分片包干,责任到处,工作到人”的工作思路,尝试站、处合一的管理模式,发挥中心站建设的示范、辐射、骨干作用,纺织离退休干部局一处在东郊活动站常设办公,负责该站的日常管理和1个离休干部党支部、2个退休人员党支部、350余名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在纺织离退休干部局领导班子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东郊活动站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离退休干部政策,把活动站作为全面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的载体和窗口,坚持守“土”建“家”,科学管理,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服务,积极引导老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得到老同志们的肯定。
    东郊活动站,总建筑面积960平方米。一层大厅设有斯诺克球桌,两侧设有办公室、医务室、书报阅览室、图书室、聊天室、沙壶球桌等;二层主厅为会议室,两侧设有文件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麻将室、书画室、健身室、小会议室等;三层为2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厅,配置了卡拉OK视频、音响、舞厅灯光、投影设备。该站是纺织离退休干部局所属老干部活动站中心站、示范站,也是国资委离退休干部管理局于2002年在全系统52个活动站中,首批认定的两个资源共享活动站之一。
    多年来,纺织系统历经机构改革、人员更迭,东郊活动站始终被离退休老同志们自豪地称之为“我们心中的家”。1997年,原活动站负责人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2003年,东郊活动站被评为“国资委管理局系统先进集体”;现任活动站负责人被评为“离退休干部局优秀共产党员”。
    二、整洁、有序的场所,老同志惦念的“家”
    实行站、处合一的管理模式以来,东郊活动站的工作人员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成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组织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者,热心服务离退休人员服务的实干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他们深入探索工作规律,积极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保证活动站的正常运行,使活动站成为离退休人员流连忘返的活动场所。
    每个工作日,东郊活动站向离退休人员开放,每天接待七八十名老同志。为了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保证活动的秩序和安全,东郊活动站认真执行局规定的“首问负责制”,制订了《老干部活动站使用管理制度》、《会议室使用管理办法》、《消防安全制度》以及各个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东郊活动站的工作人员坚持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融会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想老同志所想,急老同志所急,帮老同志所需,紧跟老同志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和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老同志们的肯定。老同志们说:“我们每天都来这里坐一坐,心里舒坦。”
    三、情感交融的载体,老同志们拥戴、眷恋的家
    东郊活动站充分认识自己的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积极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把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服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把学、教、乐、为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育广大离退休人员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离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做出贡献。
    坚持阅读文件和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丰富学习内容,活动站为每位离退休人员订了《中国老年》或《长寿》杂志。与各个党支部紧密配合,定期组织老同志收听收看形势报告、主旋律影视录像、国家重要会议和政治理论专题讲座。及时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等上级机关重要文件精神,收集老同志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建议,积极满足离退休人员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又直接听取老同志们的呼声和意见。结合东郊活动站所属老同志占该局离退休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的实际,老干部局出台重大举措,采取重要行动,宣传重要文件精神,一般都将东郊活动站作为征求意见、解释宣传、反馈情况的重点。例如,2001年,在推进公费医疗改革中,该局在活动中心,举行了多次思想交流和征求意见活动,影响带动其他区片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统一,保证了公费医疗报销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
    充分发挥活动站的职能,当好各个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联络员。东郊3个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共有党员183名,占全局老同志党员总数的58%。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东郊活动站紧紧依靠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坚持帮助工作要到位,协助工作不“越位”。在主动与各个党支部保持联系的同时,认真开展走访活动,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协助各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学习、支部活动和党小组活动;帮助各党支部组建和完善了党小组;组建了由活动站直接管理的16个党外群众小组。为了使党外群众小组也能经常参加党支部的有关活动,他们组建了党群网络联络小组,使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和党外群众小组之间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多年来,活动站所管理的350多名老同志,精神愉快,思想稳定,充分展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凡遇涉及老同志利益的、能够集中办理的事项,东郊活动站都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安排时间,在活动站集中办理。如每两年一次的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等。2006年,还建立了照顾年高体弱、出行不便的老年人的“绿色通道”。他们为关心国内外形势的老同志设置了“茶座聊天室”,供老同志们畅谈感受、交流感情,深受老同志们欢迎。
    认真开展文化活动,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举办医疗保健讲座;组织参观养老院,并开展试住活动;举办《书法绘画作品鉴赏》和《青春年华》、《战斗岁月》等老照片专题展览。按照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协助组成理论研讨、书法绘画、歌咏、舞蹈、球类等十几个兴趣活动小组,坚持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使老同志们在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中,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为了祝贺一位离休干部百岁生日,认真筹备收集,为这位离休干部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同时,积极为老年同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如协助与出版部门联系,出版了一位退休干部撰写的10多万字的《魔衣科幻系列童话全集》,于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填补了我国儿童科幻读物的空白,受到出版界的赞誉。
    四、体贴入微的窗口,老同志们信任、和谐的“家”
    东郊活动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作为思考问题、安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老同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突出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坚持“多说一句话、多办一件事、多问一句好、多扶助老同志一把”、“我多走一步,老同志就少跑一趟”的服务精神,热情帮助老同志解决问题。遇有大型活动,他们迎来送往、搀扶上下楼梯。在节假日,不管是否住在宿舍区,只要有老同志需要帮助,他们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先解决老同志的急需。
    他们竭尽全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经常利用星期日,到老同志家中走访,有时还要帮助老同志解决与保姆之间的隔阂。个别老同志一年要换五六个保姆,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到家务劳动市场交涉、重新聘请,直到老同志满意为止。中纺宿舍共有38栋楼,有34栋是老楼,没有电梯。一些出行不便的老同志想到活动站来看一看,他们就主动与其家人协商,承担了接送任务。对于一些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和孤寡、特困型空巢家庭,他们更是充满热情与耐心,给老同志们以真诚的关爱与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因急病住院,一时找不到护工,工作人员不顾爱人上夜班,儿子无人照看,主动承担陪护任务,还炖了鸡汤送到医院为老人补养身体。这位老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亲生儿女也不过如此啊!”
    2003年3月中旬,非典在全国范围流行,活动站每日喷洒过氧乙酸,在宣传栏内张贴各种防治非典的宣传材料,提醒老同志增强防疫意识。有一次,一位孤寡老同志在周日的凌晨突发高烧,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赶到老人家中,了解病情,用轮椅把老人送到朝阳医院发热门诊。有两位老同志因病相继去世,他们不顾非典肆虐,协同死者家属,上医院、到太平间、去殡仪馆,妥善处置老同志的后事。
    几年来,东郊活动站的工作人员为了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工作,牺牲了很多个人的休息时间,然而他们甘愿奉献,无怨无悔,努力成为离退休干部的知心朋友、贴心人,得到了老同志的充分信任和肯定。有些老同志有事外出,就把中午接送照料小孩事项托付给活动站。一些子女在国外的空巢家庭,老两口要到国外探亲,家中煤水电等无人照料,就把住房钥匙、银行存折和国库券等贵重物品,交代给活动站保管。
    有一位退休老司长,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朗诵了自己写的诗《微笑是我们能给你们最厚重的回报》:“你们事事处处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我们;你们割舍自家的团聚欢乐,总是操心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你们没有特殊的免疫功能,却勇敢地挡在我们面前抗击非典的猖獗;我们和你们没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你们忠诚地执行党的老干部政策,传递着党的关怀和温暖;你们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把老干部局当作自己的家;每当你们组织集会时,每一位老人都像过节一样带着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我们能给你们的最厚重的回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