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一样的深情 ——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老干部科科长俞世山

2016-12-30 10:46|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434| 评论: 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老干部科科长俞世山,从事老干部工作11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大海一样的深情,把离退休老同志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和爱心赢得了老同志的普遍赞誉。他1999年被青岛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评为青岛市“老干部工作优秀通讯员”,2004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黄海所老干部科2002年被青岛市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青岛市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和青岛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2002至2004年度“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05年被青岛市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总支”。
    一、勇挑重担敢开拓
    1995年,已逾不惑之年的俞世山接受组织委托,由他一个人承担起了全所200多名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任。面对这副沉重的担子,他深感责任重大,但他深信,只要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同志们的合作,奉献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随时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同老同志一起关心国家改革大局,关心本单位建设发展,本着“党忧我忧,所兴我荣”的责任感,把政治上关心和生活上照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特点和规律,把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根据工作实践,他撰写的《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一文,在青岛市老干部工作论文和调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为适应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需要,俞世山及时向所党委提出了增加老同志活动室的建议,得到了所党委的支持,将原计划用于科技成果展览的三间办公室改建为离退休干部活动室,使活动室扩大到120平米,并争取经费3.5万元,建立起阅文室、台球室、棋牌室,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了学习、娱乐场所。订了《人民日报》、《青岛日报》、《求是》、《支部生活》等16种报刊,定期举办贴近老年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老干部思想实际和关注热点问题的“学习园地”,受到老同志的一致欢迎。
    为规范日常工作,他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制定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离退休干部管理办法》、《黄海水产研究所做好新世纪初老干部工作意见》等规章,建立了定期集中政治学习、阅读文件、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组织参观考察、向70岁以上老同志祝贺生日等一系列制度。健全了离退休费由银行代发制度,落实医疗费统筹和大病医疗统筹等项制度,使老同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定期向离退休干部通报所里的工作情况,加强与老干部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征求意见、互相支持,促进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举纲抓目工作新
    俞世山清楚,要想把老干部工作理顺搞好,仅靠个人的努力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黄海所离退休职工有254人,其中有党员122人,在所党委的支持下,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上。他深入到老党员、老干部中间,广泛征求意见,摸底了解,在充分听取老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经所党委批准,将原来离退休党支部扩建成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由他任党总支书记。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负责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承担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由离退休党员选举产生,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局面,较好地加强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俞世山认识到,适当地多组织一些理论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对老同志开阔眼界,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非常必要。近年来,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党总支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定期开办理论讲座、辅导报告、读书班;积极组织开展适合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上老年大学、参加所里每年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参观工厂、农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上海、杭州、苏州等南方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沂蒙山革命老区、海尔工业园、青岛港等高新技术工业园等地参观、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使老同志们丰富了生活,振奋了精神,促进了身心健康,充实了精神境界。黄海所离退休人员中没有一人参加修练“法轮功”的,也没有一人越级上访,较好地落实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俞世山的倡导和带动下,老同志们积极投入“三个文明”建设,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有40名离退休干部参与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的工作,其中1名退休老专家还被中国老教授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有12名副研究员以上的老专家被返聘回所继续从事水产科研工作,参加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和科技开发。有7名离退休干部担任了街道居委会的领导工作,他们所在的居委会分别被青岛市市南区政府评为“先进居委会”、“三八红旗先进集体”,67个家庭分别被青岛市市南区评为“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
    党总支通过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增强了离退休老同志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了老同志的革命热情,使老同志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更加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显著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2004年春节,一位80岁高龄的退休干部、研究员,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支部讨论通过后,被所党委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05年,又有一位75岁的副研究员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被批准加入党组织,实现了其追求一生的愿望。
    三、真情奉献见精神
    “奉献是我的心愿”,这是俞世山在工作中勉励自己的格言。11年来,朝如斯,夕如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没有节假日、公休日。他定期走访老干部家庭,平时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老同志,闲暇无事就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感情,了解情况。老同志都把俞世山当作知心朋友,有话愿意同他说,有事愿意同他商量,也愿意找他办。俞世山平均每年家访300多次,全所200多位离退休干部的家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谁家有什么难处有什么事,他都记在心里。自2000年起,无论风霜雨雪他都坚持登门向70岁以上老同志祝贺生日,送生日蛋糕,送去了党的温暖,已生日看望445人次。有一次星期天,俞世山坐出租车给一位退休老专家送生日蛋糕,途中出租车司机得知这一情况后,无比感慨地说:“在职干部在周末休息时还能亲自给退休老同志送生日蛋糕,真是少见,太感动人了。共产党需要这样的干部!”
    随着老干部进入“两高期”,患病住院的越来越多。每位老同志住院,俞世山都要去看望,帮助处理大小事情。2005年,先后有三名老同志住院手术,本来有家属照顾,可他却仍跑前跑后,直到每位老同志做完手术后,才放心地离去。有一位离休干部因颅内多处出血,生命垂危,家人一时凑不足医疗费,正在发愁,他知道后立即向所领导汇报,经同意后垫付3万元医疗费,使这位老干部得到了及时治疗,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家属深受感动。一位86岁的离休干部不幸将右股骨跌断,经医生诊断属高危病人,俞世山去医院联系商定治疗方案,及时购进病人所需的药品,仅一只进口人造股骨就花费1.7万元,使他重新站立起来。一名退休干部患食道癌需到外地就医治疗,俞世山积极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并为其筹措了2万元医疗费用。由于这位老同志需长期住医院治疗,仅靠所里给予的生活困难补贴费难以维持生活,俞世山又倡议所工会组织职工募捐善款1.2万元,并向所领导建议,为其解决了5万元医疗借款,使这位老同志的家庭生活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
    对每一位去世的老干部,俞世山总是尽心尽力为他们做好最后的服务。每当知道老干部去世时,他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慰问家属,帮着安排后事,甚至亲手为逝者穿衣,跑前跑后安排殡仪馆的告别活动等事宜。老干部们深情地说:“他虽然不是我们的子女,但做了许多子女都做不到的事。”
    俞世山心里想着老干部、脑子里装着老干部,惟独没有他自己,2005年他的腿部患病,有时疼得厉害,医生劝他住院手术治疗,可至今他还将医生开的住院通知书锁在抽屉里。
    凭着对党的老干部工作的热爱,凭着大海一样的情怀,俞世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老同志一往情深,热情服务,展示了一个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离退休干部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良好风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