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从1993年接管老干部工作到现在,穆仁江不知道把这句话重复了多少次——面对老干部的赞扬,面对老干部家属的感激,面对上级领导的表彰,面对同行同事的敬佩,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的动力和激情其实就是源自内心这份最朴素的情感。从37岁到55岁,整整18年,他始终是满腔热情,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智慧、汗水和爱心奉献给了他所从事的老干部工作,奉献给了他视若亲人的大连市国家安全局的老干部们。 耐心,爱心,孝心——他让老干部感动 穆仁江从到任之初就准备了足够的耐心,无论老干部咨询哪一类问题,他都是耐心细致解答,而且,从不先挂断电话。 刚刚接手老干部工作时,有一名离休干部因为对自己的离休职务认定不满意经常“上访”,穆仁江不仅在办公室仔细倾听,还多次主动到老干部家里走访了解情况,主动跟他交朋友。经过将近5年的频繁沟通和接触,虽然因为政策原因,困扰这位老干部的“职务问题”没能解决,但他们却成了铁杆儿的忘年交,现在,老干部已经84岁了,跟穆仁江是无话不说,但凡有事也只找穆仁江一个人商量,连老干部的子女都对他佩服得不行——这么难缠的老爷子,也就只有穆主任能“摆平”。 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已经8点多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穆仁江接到退休干部魏凤香的电话,老人一直怀疑自己的退休金套改有问题。此前,穆仁江已经仔细查阅了她的档案,并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认证,确认套改没有任何差错,但老人还是时不时地要跟他“探讨”。那个晚上,老人的电话从8点多一直打到下半夜1点,穆仁江从最初坐在沙发上,到后来坐在板凳上,再后来干脆坐在地板上,无论如何困倦疲乏,他始终在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期间,他的手机电池换了两次,却没找任何借口中断和老人的谈话,直到老人自己主动挂断电话。从那以后,老人没再为这件事情去咨询任何部门,她说,就凭穆仁江的这份耐心,她信了。 有一年正月初一的晚上,穆仁江兄妹三家正在父母家里聚会,一个抗战的老干部打电话给他,说想出去转转。他知道那个老干部的子女因为工作关系不能陪老人过年,所以特别理解老人在这个时候的孤独和伤感。他二话没说,开上车就去接老干部。那一晚,老人还带上了两个同样孤独的老战友——穆仁江陪着三个孤独的老人从8点一直逛到12点半,用他的热情和幽默为老人驱散了孤独。 穆仁江在家中排行老大,父亲今年已经88岁了。有一次,父亲突发急病住院,他慌忙跑去医院照看,值班护士给了一片药让他给老人服下,他一着急竟直接将药片放进自己嘴里……从这件事上,他更能体会那些生病老干部家属的心情,理解那些面对亲人故去的老干部家属的茫然和无助。代管干部戴玉民是1986年从四川离休回到大连的,于2001年2月因病去世。戴玉民从发病开始,曾多次住院治疗,每次都是穆仁江亲自跑上跑下,手术的五六个小时,他和安全局的同志一直在陪伴家属身边。老人去世后,从治丧委员会的成立、骨灰盒的选择甚至遗体火化后拣骨灰,都是穆仁江亲自帮忙处理。18年来,但凡他赶上的老干部辞世,从穿寿衣、选墓地到遗骨下葬,他都会帮忙安排得井井有条,许多已故老干部的子女,现在一提起他还都竖大拇指。 有一位老干部患尿毒症,穆仁江经常去探望,年三十儿,医院里只有值班护士医生和老夫妻俩,穆仁江怕老人伤感凄凉,整整陪同了一个晚上,两位老人都特别感动。后来,每逢穆仁江一大早去给这位老干部出车,老太太都会用保温瓶装上热好的牛奶给他留着……直到现在,这位老干部已经去世多年,老太太还是跟他像亲人一样相处。 前些日子,一名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退休干部在一家超市被保安打伤。当时,这名退休干部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穆仁江。后来,穆仁江听到别的老同志说起,便立刻找到这名退休干部了解情况。之后,他带领工作人员,亲自到超市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几经协调,超市负担了老人的所有医疗费用并补偿老人1000元现金。事后,这名退休干部和家属都特别感动。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安全局的老干部从一离开工作岗位开始,包括工资核算、房屋补贴、丧葬费核算等所有业务全部移交老干部办公室。因此,穆仁江带领的这个老干部办公室也是整个大连市业务最全面的一个老干部工作部门。为此,穆仁江非但没嫌麻烦,还把这当成优势,每次调整退休金、增加补贴等等,他都是第一个行动,只要文件出台,他就在局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先行垫付的方式,第一时间为老干部兑现。就这一点,安全局的老干部幸福感就特别高,而且,现在也再没有老干部为“涨工资”的事情操心或疑惑,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有可能,穆仁江一定会为他们争取。 做人、做事、做官——他让同事佩服 2007年是中国农历的猪年,在那一年全局处级干部述职中,穆仁江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他谦虚幽默地提出了自己的“猪尾巴功能”说——他说,如果把全局比作一头完整的猪,我们老干部办公室就是一条猪尾巴,没有不好看,多了不压秤,但偶尔是可以起到赶赶苍蝇的作用……同事们都发自内心地为他鼓掌——不仅仅是为他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更是为他谦逊豁达的高尚人格。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那一年,为了弥补在编警力的不足,穆仁江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提出“在决战奥运安保的关键时刻发挥余热,为奥运安保工作做贡献”,组织离退休的老警察,充分发挥他们社会触角深、战斗经验丰富的优点,下社区、去工厂、进学校、到田间进行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听众多达1800余人,同时,发放国家安全法宣传品1760余份。他们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的同时,那一年,他们得到了辽宁省国家安全厅乃至国家安全部的通报表彰,老干部办公室集体荣立三等功。这件事也让同事们对他这条“猪尾巴”更加佩服。 2009年,大连市国家安全局老干部活动室所在地动迁。为了给老干部争取到一处合适的活动场所,穆仁江利用自己从事过多年建筑公司工作的经验和丰富的法律知识亲自找到开发商谈判。几经周折,最终为老干部在原址附近争取到了1000多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和150万元的装修补偿款。现在,老干部都为自己的“新家”倍感骄傲和自豪,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动迁了,还能在大连市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拥有一个设施先进齐全的新家。这件事,也再次让局内的业务处室对老干部办公室刮目相看——去年3月到6月,大连市国家安全局党委号召局内各处室分期分批到老干部办公室参观学习。 其实,早在2000年,穆仁江就已经兼任局干部处副处长,那时局里已经准备调整他的工作岗位。但老干部知道后,立刻联名写信给局领导,坚决不放他走。他知道,这是老干部对他的信任,他不忍心辜负,所以,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此后,他也有若干次职务调整的机会,但是,他和老干部的感情越来越深,老干部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放弃。为此,不仅仅是舍不得他的老干部,就是一起共事的领导同事也都钦佩不已。 激情、探索、出新——他让同行刮目 18年里,尽管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但穆仁江从未厌倦过,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不断推陈出新,这让许多同行都非常钦佩——网吧刚兴起的时候,他带着老干部集体去包场;**刚流行的时候,他带着老干部去体验;呼叫器刚出现的时候,他率先为老干部安装——这“老穆”好像凡事都会走在我们前面。 早在1999年,穆仁江就为老干部制作了爱心卡,卡片上详细登记了老干部的患病情况并印有老干部子女和老干部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后来,曾成功找回过一名走失的老干部。当时,四川绵阳的同行学习了他们的经验,结果成功挽救了一位突发心脏病老干部的生命。事后,他们还专门打电话致谢。 早在2006年,穆仁江就开始探索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经过多次协商,他们联合了老干部居住比较集中的大连市西岗区的白云、中山区的不朽、益洁、甘井子区的绿波等五个社区为老干部提供医疗、学习、活动、物品发放等就近服务——他们将86名老干部按照属地原则成立党支部、按照楼院设立党小组,采用“树型”管理模式,联合社区、规范管理、建立服务网络。为此,他们为白云、益洁社区补充了五台电脑、两台电视及部分健身器材,同时赠送他们数百册的书籍及报刊杂志等,针对不朽社区的客观条件,他们及时对简陋的房屋进行了粉刷,从而改善了活动条件。这些经验,都在后来的大连市“四就近”现场工作会上进行了推广和交流。 “迎接好”、“安置好”、“归属好”——这是穆仁江在长期老干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即从疏导退休人员走出“老了没用了”的心理阴影入手,努力健全老干部支部使他们有家的感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的。如今,这个“三好”经验的推广,不仅让安全局的老干部受益,也让整个大连市的老干部普遍受益。 多年来,穆仁江在做好本单位老干部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他的激情和热情感染了大连市一批又一批的老干部工作者。他积极倡导并提出了成立大连市老干部工作者联谊会的建议,经大连市委老干部局调研论证后实施——这在全国也是首创。目前,通过老干部工作者联谊会这个平台,大连市老干部工作者联络了感情、交流了经验、克服了难关、促进了工作。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联谊会重要负责人的穆仁江,借助联谊会帮助很多兄弟单位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对于刚刚走上老干部工作岗位的新同志,他积极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理清近期的工作目标和远期规划,从而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并喜欢上这个岗位。许多同行都感慨地说,大连市老干部工作如今的蓬勃局面,穆仁江这“带头大哥”功不可没! 多年来,大连市国家安全局老干部工作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他们的工作经验屡次在国家安全部及辽宁省国家安全厅的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穆仁江本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他多次荣获大连市老干部先进工作者、辽宁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称号,他的做法和成绩多次被相关媒体报道并推广。 |